《東欄梨花》《初冬夜飲》對比閱讀
《東欄梨花》蘇軾
《初冬夜飲》杜牧
相關(guān)習題
8.蘇詩表現(xiàn)了梨花怎樣的特點?是如何表現(xiàn)的?請結(jié)合詩句分析。(5分)
9.這兩首詩都寫到了“梨花”和“雪”,但在詩中主、賓地位不同,兩首詩表達的情感也不同,試作具體分析。(6分)
閱讀答案
8.(1)表現(xiàn)了梨花潔白、繁盛的特點。(2分)
(2)運用比喻的手法,以雪喻梨花,寫出梨花之“淡白”;運用襯托的手法,用柳葉的深青之色襯托梨花的淡白。“花滿城”極言梨花繁茂。(3分)(意思對即可,共5分。)本題考查詩歌鑒賞的意象分析和表達技巧。
9.(1)蘇詩以寫梨花為主,借雪喻梨花,表達美景易逝、人生短暫的惆悵之情。(3分)
(2)杜詩以寫雪為主,以梨花喻雪,表達孤單寂寞之感和物是人非的感慨。(3分)(意思對即可,共6分。)本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及鑒賞,考查了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及情感。
《東欄梨花》賞析
蘇東坡最為得心應手且作得最好的詩體,自然是七言古詩,然而蘇軾另有一絕,在宋朝詩壇堪稱獨步的,那就是七言絕句。比起波瀾壯闊、氣象萬千的七古,這些清新絕俗的小品詩或許更有它令人喜愛的特色。
蘇東坡的七絕純粹是性靈的流露、天才的橫溢,不假修飾,不用典故,幾乎全是白話的作品,這些全是蘇軾這位偉大的詩人,偉岸的心靈在閑暇時偶發(fā)的,對人生明澈觀照。有的如晶瑩渾圓的明珠,有的如清晨,有的如朝露,有的如兒童的嬉笑。總之這些作品是讀者一讀就會喜歡的而且百讀不厭的。《東欄梨花》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東欄梨花》,看似很平淡,好像人人都寫得出這樣的詩,但古今以來卻只有這一首寫梨花的詩篇,傳誦千古,至今仍膾炙人口。至于原因,要說出個所以然來,實在不容易,只覺得他所描寫的景物很美,又很親切,真是近在眼前。
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這一對比,景色立刻就鮮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動態(tài)描寫:滿城飛舞的柳絮,真是“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同時柳絮寫出梨花盛開的季節(jié),春意之濃,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來。詩人見梨花而“惆悵”是因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
柳絮飄飛,梨花亦開遍了一城的雪白。這里更加強調(diào)的是白色——春色之美原在萬紫千紅,花團錦簇,如錦繡般的大地——但是這里單只描寫雪白的梨花(柳絮只是陪襯),更著眼于自己家門口東欄邊的一株梨花——它愈開得熱鬧,愈引人惆悵——到這里,此詩的獲烈特色完全顯現(xiàn)出來了,一株如雪的梨花,一味強烈的白色這引起人共鳴的主要關(guān)鍵所在,任何人面對如此一幅畫面,也會為之動容:
東坡此詩似傷春而實未傷春,一點也沒有頹廢衰颯的調(diào)子,只是純美地欣賞與人生哲理地透視。
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感嘆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發(fā)了詩人淡看人生,從失意中得到解脫的思想感情,讓人們感受到了“人生苦短”,引人深思。
《初冬夜飲》賞析
"淮陽多病偶求歡",在這句詩中詩人以汲黯自比,正是暗示自己由于耿介直言而被排斥出京的。"偶求歡"的"歡",指代酒,暗點詩題"飲"字,表明詩人愁思郁積,難以排遣,今夜只好借酒澆愁,以求片刻慰藉。這一句語意沉痛而措辭委婉。第二句"客袖侵霜與燭盤",進一步抒寫作客他鄉(xiāng)的失意情懷。天寒歲暮,秉燭獨飲,形影自傷,憤悱無告,更覺寂寞悲涼。"霜",不僅與"初冬"暗合,更暗示作者心境的孤寒。"客袖"已見鄉(xiāng)思之切,"侵霜"更增遷徙之苦,只此四字,總括了多年來的游宦生涯所飽含的辛酸。"燭盤",則關(guān)合題面中的"夜飲",真是語不虛設。寥寥七字,勾勒出一個在燭光下自斟自飲、幽獨苦悶的詩人形象。
上兩句寫室內(nèi)飲酒,第三句忽然插入寫景:"砌下梨花一堆雪",是獨具匠心的。看來詩人獨斟獨飲,并不能釋憂解愁。于是他罷酒輟飲,憑欄而立,但見朔風陣陣,暮雪紛紛,那階下積雪象是堆簇著的潔白的梨花。此處看似純寫景色,實則情因景生,寓情于景,包孕極為豐富。詩人燭下獨飲,本已孤凄不堪,現(xiàn)在茫茫夜雪更加深了他身世茫茫之感,他不禁想到明年此時又不知將身在何處。"明年誰此憑欄桿?"這一反問,凝聚著詩人流轉(zhuǎn)無定的困苦、思念故園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憤慨、壯志難酬的隱痛,是很能令人深思。
此詩首句用典,點明獨酌的原因,透露出情思的抑郁,有籠蓋全篇的作用。次句承上實寫夜飲,在敘事中進一步烘托憂傷凄惋的情懷。第三句一筆宕開,用寫景襯托一下,不僅使全詩頓生波瀾,也使第四句的感嘆更其沉重有力。妙在最后又以問語出之,與前面三個陳述句相映照,更覺音情頓挫,唱嘆有致,使結(jié)尾有如"撞鐘",清音不絕。明胡震亨說: "牧之詩含思悲凄,流情感慨,抑揚頓挫之節(jié),尤其所長。"玩味此詩,庶幾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