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程思廉傳閱讀答案
《元史程思廉傳》文言文閱讀材料
至 元 十 二 年 調 同 知 淇 州 徙 東 平 路 判 官 入 為 監 察 御 史 以 劾 權 臣 阿 合 馬 系 獄。其黨巧為機阱,思廉居之泰然,卒不能害。累遷河北河南道按察副使。道過彰德,聞兩河歲饑,而征租益急,欲止之。有司謂法當上請,思廉曰:“若然,民已不堪命矣。”即移文罷征,后果得請。二十年,河北復大饑,流民渡河求食,朝廷遣使者,集官屬,絕河止之。思廉曰:“民急就食,豈得已哉!天下一家,河北、河南皆吾民也。”亟令縱之,且曰:“雖得罪死不恨。”章上,不之罪也。衛輝、懷孟大水,思廉臨視賑貸,全活甚眾。水及城不沒者數板,即修堤防,露宿督役,水不為患,衛人德之。遷陜西漢中道按察使,以母老不赴。俄丁母憂。
思廉累任風憲,剛正疾惡,言事剴切,如請早建儲貳、訪求賢俊、辨車服、議封謚、養軍力、定律令,皆急務也。與人交有終始,或有疾病死喪,問遺周恤,往返數百里不憚勞,仍為之經紀家事,撫視其子孫。其于家族,尤盡恩意。好薦達人物,或者以為好名,思廉曰:“若避好名之譏,人不復敢為善矣。”卒,年六十二,謚敬肅。
(選自《元史·程思廉傳》,有刪減)
《元史程思廉傳》文言文閱讀題目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元魏時以豪右徙云中,遂家東勝州 家:安家、定居
B.思廉居之泰然,卒不能害 居:處、對待
C.雖得罪死不恨 恨:怨恨、抱怨
D.水不為患,衛人德之 德:感謝、感激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①聞兩河歲饑,而征租益急 ②棄甲曳兵而走
B.①河北、河南皆吾民也 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C.①亟令縱之,且曰:“雖得罪死不恨。”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D.①遷陜西漢中道按察使,以母老不赴 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10、下列用“/”給文中畫橫線句子斷句正確的是( )
A、至 元 / 十 二 年 調 /同 知 淇 州 / 徙 東 平 路 / 判 官 入 為 監 察 御 史 / 以 劾 權 臣 阿 合 馬 系 獄
B、至 元 十 二 年 / 調 同 知 / 淇 州 徙 東 平 路 判 官 / 入 為 監 察 御 史 / 以 劾 權 臣 阿 合 馬 系 獄
C、至 元 十 二 年 / 調 同 知 淇 州 / 徙 東 平 路 判 官 / 入 為 監 察 御 史 /以 劾 權 臣 阿 合 馬 系 獄
D、至 元 十 二 年 / 調 同 知 淇 州 / 徙 東 平 路 / 判 官 入 為 監 察 御 史 / 以 劾 權 臣 阿 合 馬 / 系 獄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程思廉出身于官宦之家。他在太保劉秉忠的推薦下在裕宗即位前的官邸做給事時,就以謹慎誠實聞名。
B.在大軍準備奪取襄樊時,程思廉負責運送軍糧。糧食運到了,大多露天存放,夜遭大雨,他卻安臥不起。省里責問他,他所回答的一番話,表現了不懼上司、敢作敢為的品格。
C.程思廉在擔任監察御史時,敢于彈劾權臣阿合馬;雖然被捕入獄,又遭阿合馬黨羽的栽贓陷害,他卻從容以對,終使阿合馬無法加害于他。
D.程思廉對百姓有愛心,能急民之所急,解決人民的生活困難。官員行事必須向上級請示,程思廉在非常情況下,卻能夠自己決裁,當機立斷,甚至糾正朝廷的錯誤做法,其膽識的確難能可貴。
1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此去敵近,中夜騷動,眾必驚疑,或致他變。(3分)
(2) 衛輝、懷孟大水,思廉臨視賑貸,全活甚眾。(3分)
(3) 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不獻。”(4分)
《元史程思廉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8.C [解析] 本題考查對文中實詞的理解。恨:悔恨、遺憾。
9.D [解析] 本題考查“而”“也”“且”“以”等虛詞用法。D項,都是介詞,表原因,因為。A項,①轉折連詞,然而、卻。②表修飾,無義;B項,①表判斷、肯定語氣。②句中,起舒緩語氣作用; C項,①遞進連詞,并且。②表讓步關系的連詞,尚且。
10.C 斷句的主要依據為“調”“徙”“入”等表示官職調用的詞,以及官職名“判官”“監察御史”。通過斷句,間接地考查了學生對官職及其任用、升遷等文化常識的理解積累。
11.B [解析] 此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概括與分析。B項程思廉回答上司的一番話,表現他有智謀,行事謹慎,顧全大局。
12.[答案] (1)這里離敵人很近,半夜里起來搶救糧食,大家一定會感到很吃驚并產生疑心,還可能引起意外的變故。 (關鍵落實“去”“或”“致”“變”等實詞的意思,句中“去”的意思是“離”。“或”,是“或許”“可能”的意思。“致”,意思是“導致”。“變”,意思是“變故”“事端”。)
(2) 衛輝、懷孟發生大水災,程思廉前往視察賑貸,救活了很多百姓。( “大水”活用為動詞,即“發大水”,“全活”是使動用法,即“使„„保全、存活”,活譯為“救活”。)
(3)藺相如估計秦王只不過用這種欺詐手段,假裝劃給趙國城池,其實不能到手,就對秦王說:‚和氏璧是天下所公認地寶玉,趙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獻它出來。
看了“元史程思廉傳文言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