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軒記》文言文閱讀答案
《東軒記》
余既以譴來此,雖知桎梏之害而勢不得去。獨幸歲月之久,世或哀而憐之,使得歸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廬,為環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顏氏之樂,懷思東軒,優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豐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蘇轍記。
《東軒記》習題
1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事委于一 委:交付
B. 落其華而收其實 落:拋棄
C. 余既以譴來此 譴:被貶職
D. 獨幸歲月之久 幸:僥幸
1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 乃克支其欹斜 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
B. 而不害于學 而恥學于師
C. 竊嘗怪顏子以簞食瓢飲 不賂者以賂者喪
D. 而欲庶幾顏氏之樂 蟹六跪而二鰲
18.下列對原文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作者由辟軒不易、有軒難安的現實,理解了顏淵拒仕的苦心,慶幸自己雖經變故而終能分享顏氏之樂。
B. 文章用顏淵生活自苦與精神自樂,自己與顏淵,俗士與德者、達者等多重對比,表現自己重道、求道與行道的愿望。
C. 文章不涉鋪張,語言平淡,思想卻深刻,抑貶謫之失意,化悲傷而進德修業,追求“歸休田里”的超然曠達,這也符合作者官場失意、而又欲求擺脫的心理。
D. 文章提出懷思東軒,追慕先賢的愿望,而最后又“非所敢望”,這就深刻反映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以及作者內心的痛苦。
19.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及來筠州勤勞鹽米之間無一日之休雖欲棄塵垢解羈縶自放于道德之場而事每劫而留之
2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7分)[]
⑴既至,敝不可處。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3分)
⑵故其樂也,足以易窮餓而不怨,雖南面之王不能加之,蓋非有德不能任也。(4分)
《東軒記》答案
16.B(營:經營、料理)
17. A(A 才,B 對 /向C 我 /它D 卻 /表并列)
18.A(“終能分享顏氏之樂”不合文意,注意“宜其不可得哉”“然而非所敢望也”句)
19.及來筠州/勤勞鹽米之間/無一日之休/雖欲棄塵垢/解羈縶/自放于道德之場/而事每劫而留之(錯1處扣1分,扣完為止)
20.略
《東軒記》翻譯
我因為獲罪已經被貶,擔任管理筠州鹽酒稅收政策的稅務官,還沒到任,就下起了大雨。筠州大水泛濫成災,淹沒了南岸的市場,漫上了北坡,沖壞了州府的大門。鹽酒稅所就在錦江邊,水災尤其嚴重。我來到任所時,房屋破敗,無處安身。于是向郡府的長官作了報告,請求借用戶部巡察使衙門暫居。郡府長官同情我無安身之處,就答應了我的請求。這年十二月,才能勉強支立起傾斜的房子,修補上倒塌的墻壁,又在廳事堂的東邊蓋了一間小屋,屋前種了二株杉樹和上百棵竹子,作為我讀書休息的處所。但是,鹽酒稅務的差事,以前由三個人來管,我來到這里時,其余二人正好都卸職離去,所有的事務都落在我一個人頭上。白天我得坐守在市場上,賣鹽沽酒,收豬、魚交易的利稅,與市場上的買賣人,為尺寸的小利爭執以盡我的職責。晚上回去就已經筋疲力盡,昏然睡去,天已經亮了都不知道。第二天又得出去工作,始終也不能在所謂的東軒安閑地休息。每天早晚都從它旁邊出入,回頭看看,不禁使人內心產生一種無可奈何的苦笑。
從前,我小的時候讀書,曾經暗地里責怪顏回用一個竹器盛飯,一個瓢盛水,住在簡陋的小巷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困苦,顏回卻怡然自樂。我私下認為即使不想從政做官,那么至少也應該做點看門打更的小差事,這樣也可以自己養活自己,而且不妨礙治學,何至于貧窮困苦到如此地步呢!可是自從我來到筠州,每天為鹽米這些瑣事辛勤操勞,沒有一天休息的時間。雖然很想離開人聲喧囂、塵土飛揚的市場,擺脫繁雜瑣碎的事務,回到能修身養性、培養品德的場所去,但每每被繁雜的事務纏繞住而身不由己。從這以后才知道顏回之所以甘心貧賤,不肯謀求一斗一升的薪祿來養活自己的原因,實在是因為這樣的處境對治學是有害的緣故啊。唉!讀書人在他還沒有最高理想境界的時候,沉醉在權勢利益之中,為財帛子女經營,并以此為樂趣。等到他按著正理而尋求人生的最高理想的時候,就能擺脫虛華而追求真正的人生。那時就會從容自得,連天地的大小、人的生死都置之不顧,何況其他事情呢!所以那種樂趣,足夠對窮困饑餓的處境漠視不顧,毫無怨言,即使讓他朝南面坐著稱王他也不會接受,大概品德不高尚的人是達不到這種境界的。我正想以誠摯的心情洗心革面,勤學求道,希望能達到至圣先賢們的萬分之一。可是我自知我的不足,而希望達到顏回那樣憂道不憂貧的境界,不是更做不到嗎!至于孔子周行列國游說,最高的官職是做了魯司寇,最低的時候還做過乘田、委吏,只要他接觸的官職,他都能做好。他所做的都是達者的事情,不是我們這些平常學者能夠辦到的。
我已經被貶謫在這里,雖然知道受職事的束縛不能離開,只希望時候長久了,世人或許能同情可憐我,讓我返回家鄉,修建先人留下的破敗家園,蓋起簡陋的房屋棲身,然后追求顏回安貧樂道的志趣,實現所想望的東軒之樂,優哉游哉,其樂無窮,以至不知老之將至。然而這不過是幻想,我是不敢有這樣的希冀的。
現在是元豐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蘇轍所作。
《東軒記》注釋
(1)以罪謫:這里是說作者受蘇軾的"烏臺詩案"牽連遭貶。
(2)克支:支撐起。欹斜:傾斜。
(3)罷去:離開。
(4)尋尺:這里指細小之物。自效:愿為別人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5)簞食瓢飲:用來形容生活儉樸,貧困。
(6)抱關擊柝:守門打更的小官吏。
(7)劫:約束、阻礙。
(8)區區:四處奔走的意思。
(9)睎(xī):仰望、向上看。
(10)環堵:四面為墻,屋里空空。
(11)眉山蘇轍--蘇轍祖籍在河北趙郡欒城,但他出生地系四川眉山,故又稱"眉山蘇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