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白沙渡》閱讀答案
《泊白沙渡》真山民
注:真山民,南宋遺民,痛進亡國后,隱姓埋名,而以山民自呼。山民,即山野之民,
《泊白沙渡》習題
1. 本詩前六句“詩中有畫”,結合詩句說說這些畫面是如何展開的?(4分)
2. 這首詩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表現了詩人怎樣復雜的情懷?(4分)
3.“邀月共船眠”中的“邀”字用得相當精妙,請簡要賞析。(5分)
4.這首詩抒發了詩人的哪些情感?(6分)
《泊白沙渡》參考答案:
1. 詩人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觀察點的移動而展開畫面(2分)。首聯“日暮”“渡頭”點明晚泊的時間、地點;頷聯寫渡頭月清鷗棲的情景;頸聯由外入內寫燈影漁舟,枕邊聽濤(2分)。分析:景色畫面的展開往往由時間次序、空間次序角度考慮。時間上由“日暮”“邀月”“燈影”三個關鍵詞表現,空間上由“渡頭”“ 渚泊”“ 漁舟”“ 枕邊”四個關鍵詞表現。
2. 主要運用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手法(1分)。表現詩人置身自然的怡然之情(1分),對家園故國的思念(1分)以及亡國的哀痛(1分)。分析:本題考查對藝術手法的理解。本詩有大量的寫景,必然考慮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之類的手法。前六句景色寧謐,美麗,可見詩人的“怡然之情”;七八句點明“離懷”,表現了離家旅途的思念家鄉之情;結合注解,根據作者的身份,聯系“杜鵑”這個傳統意象,還有“亡國的哀痛”。答題時應先明確手法,然后結合句子簡要分析,分析時要準確理解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
3.答:“邀”邀請,這里運用擬人手法,(1分)賦予明月以人的情感,月在天上,影落船中,就好像是詩人邀來同眠似的,(2分)充分寫出來詩人夜泊沙渚的孤寂之情。(2分)
4.答:情感:①置身山野的怡然之情。詩歌的前六句寫“日暮”時渡頭月明鷗棲,燈影漁舟,枕邊聽濤之景,描寫出一幅清幽自然的畫面,表現出詩人置身山野的怡 然自得的情感。(3分)②對家園故國的思念之情。詩人一個人在船上,清幽自然之景顯得空寂、蒼茫,“離懷”二字直接表達了詩人念家而不得歸的孤寂落寞之 情。(3分)③亡國的哀痛之情。詩人聽到“不如歸去”的杜鵑啼聲,更令人難堪,暗用杜鵑啼血的典故,寄寓亡國之痛。(3分)(每點3分,答出兩點即可)
《泊白沙渡》簡析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這一聯詩和首聯如出一轍,而這兩句還多了王維“渡頭余落日”的意境,且不直接出現“愁”字,也顯得更為含蓄。頷聯抒發了詩人決不仕元的民族氣節。故人云,從鷗鳥游者,必置身江湖,且無機心;而“邀月”與李白之痛飲則大相徑庭。詩人與鷗為鄰,與月為友,必然與世隔絕,遠離異族的政權,這與陶淵明、孟浩然的隱逸生活有著霄壤之別。頸聯寫詩人難眠的不平之心。漆黑的夜晚,雖有燈火,卻遠在舟外,并非“江楓漁火”;而“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必然濤如雷鳴,詩人不只是一般的“對愁眠”,難眠的詩人自然是思潮翻滾,憂心如焚。“杜鵑聲里斜陽暮”,“杜鵑何苦勸人歸”,“杜鵑休向耳邊啼”,“料不啼清淚長啼血”,這些前人寫杜鵑的名句,共同熔鑄成“況復聽杜鵑”的意境,只是真山民寫得更委婉、更隱晦,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