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暮春別李公擇》蘇軾閱讀答案
《蝶戀花暮春別李公擇》
《蝶戀花暮春別李公擇》習題
(1)本詞上片中的哪些景物表現了暮春的特點?
答:
(2)本詞是詞人送別友人之作。詞的下片是怎樣表現作者對友人的思念之情的?
答:
(3)你認為“山青一點橫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現力的詞語是什么?為什么?
答:
《蝶戀花暮春別李公擇》答案
(1)墮花,老柳,開過花的櫻桃。
(2)虛寫(或“想象”)路途遙遠,朋友孤獨寂寞;化用典故(前人詩句)表達與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
(3)“點”或“破”,突出了青山的高峻。
《蝶戀花暮春別李公擇》賞析
詞首句"簌簌無風花自墮",寫暮春花謝,是送公擇時光景。《顧隨文集·東坡詞說》評為"發端高妙",又精細地剖析道:"夫寫春而寫暮春,寫花而寫落花,詩人弄筆,成千累萬,老蘇于此,有甚奇特?就參他第一句'簌簌無風花自墮','簌簌'字、'自'字,真將落花情理寫出,再不為后人留些兒地步。
尤妙在無風,(古詩百*科)便覺落花之落,乃是舒徐悠揚,不同于風雨中之飄零狼藉。乃至'墮'字,落花乃遂安閑自在地腳跟點地了也。"此句妙處誠如所言。接以"寂寞園林,柳老櫻桃過",至此點出園林寂寞,人亦寂寞,感慨漸出。
何為"柳老"?白居易戲答劉禹錫和其《別柳枝》絕句詩,有句云"柳老春深日又斜",略如"枝上柳綿吹又少"時節,不特柳老,春亦老矣。"櫻桃過"者,是櫻桃花期已過之謂。東坡在密州和子由《送春》詩云:"芍藥櫻桃俱掃地。"自注:"病過此二物。"可為"櫻桃過"的例證,正巧今送李公擇亦逢此時。
東坡這期間另有《送筍芍藥與公擇》詩說道:"今日忽不樂,折盡園中花。園中亦何有,芍藥裊殘葩。"詩言芍藥,詞言櫻桃,同時皆盡,而摯友將行?;镜臉s瘁與朋儕的聚散,都是無可奈何的事,但一時俱至,為人情所不能堪罷了。能多留戀些時也好吧。"落日有情還照坐,山青一點橫云破",可以想見,兩人在"寂寞園林"之中對坐話別,有"相對無言"的時刻,這才分心領略到落日照坐之有情,青山橫云之變態來。"欲別不忍言,慘慘集百憂",此時彼此都是滿懷心事,可不是像陶淵明那樣去"悠然見南山"了。
上片主寫暮春,卻并非不露惜別之情,"照坐"之"坐",明明點出是在話別,未曾冷落題中的"別"字也。
下片寫送別。"路盡河回人轉舵":"路盡",屬送者,在岸上;"轉舵",屬行者,在舟中;"河回"二字居中,相關前后。河道彎曲,船一轉舵,不復望見;岸上人亦送到河曲處為止,故云"路盡"。不是岸上之路至此盡頭了,是送行之路可盡于此。"系纜漁村,月暗孤燈火",想象行舟今夜泊處情景:漁村冷落,又是想象行人必是中宵不寐,獨對孤燈,為下文之"君思我"先點一筆。夜宿舟中,唯有暗月孤燈相伴。著此兩句,便見作者對行人神馳心系之情。"月暗孤燈火"一句,顧隨先生謂"火"字須是"明"字,修辭格律始合,今以為韻所牽,易"明"為"火",不妥;如謂"燈火"二字合成一名,原無不可,但只著一"孤"字形容,未免湊合。東坡詞語自有此類粗率處,不容諱言。
"憑仗飛魂招楚些,我思君處君思我",上句突如其來,似不可解,然實具深意。可以用東坡自己的詩語來說明。他晚年遠貶海南,至元符三年(1100)徽宗即位,詔移廉州(今廣西合浦)安置,遂北行渡海至澄邁驛通潮閣,有詩云:"馀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陽招我魂。"《楚辭·招魂》假托天帝遣巫陽招屈原離散之魂,有"魂兮歸來,反故居些"等語,東坡用此故典,意指朝廷召他回去。他與李公擇都是因反對新法離開京城出守外郡的,情懷郁悶,已歷數年,每思還朝,有所作為,而局面轉變,未見朕兆,四方流蕩,似無了期,此所以有"飛魂"之嘆。按句意應作"憑仗楚些招飛魂",今"飛魂"與"楚些"倒裝,主要是為了押韻。末句"我思君處君思我",采用回文,因有懇切濃至的情思為之撐腰,故不虛浮,無文字游戲的弱點。
《蝶戀花暮春別李公擇》注釋
①簌簌:紛紛落下的樣子。
?、谶^:這里指結過果實。
?、圻€照:謂夕陽返照。
④這句形容青山聳立而云彩掛繞的樣子。
?、莺踊?指河水轉彎。柁:同"舵",控制船行方向的裝置。
?、尴道|:停船。系,拴。纜,繩索。
?、邞{仗:依仗,這里作"由于、因為"意思講。飛魂招楚些:古時有招回客死外地靈魂或屋外游魂的儀式活動,叫"招魂"。楚地人招魂的禁咒句尾帶有語尾助詞"些",如《楚辭·招魂》:"魂兮歸來,反故居些。"宋沈括《夢溪筆談·辯證》:"峽、湖、湘及南北江僚人凡禁咒句尾皆稱'些',此乃楚人舊俗。"
⑧處:這里是"時候"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