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錢幣的文化內涵閱讀答案
《中國古代錢幣的文化內涵》閱讀材料
圖飾上,不用人物或動物圖案而專為文字。錢幣上的文字,秦以前是所謂大篆,秦以后是小篆。六朝以后多用隸楷,蜀漢直百五銖的直百兩字是隸書,這是中國錢幣上最早出現的隸書。唐代開元通寶錢使用的也是隸書,即所謂八分書,相傳是大書法家歐陽詢所書。宋代文學藝術空前繁榮,表現在錢文書法上,更是豐富多彩,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各種書體全有;每種錢幣至少有兩種書體,甚至有三種,稱為對錢;錢文書法中有蘇東坡的“東坡體”、宋徽宗的御書“瘦金體”。一部錢幣史所呈現的幾乎就是一部中國古代書法史。
技術上,先秦使用范鑄,早期為泥范,基本是一錢一范。從漢代五銖錢開始,加鑄外郭,此項技術的采用,便于保護錢文,減少磨損,明顯較同時期歐洲的鑄錢技術先進。紙幣的使用則促進了造紙技術和雕版印刷術的改進和發展。無論是鑄造銅錢還是印刷紙幣,因為要滿足社會流通的需要,使用的一定是當時最成熟的技術;而從防私鑄及防偽造考慮,所采用的又必定是當時最先進的技術。因此,可以說一部錢幣史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青銅鑄造史、造紙史和印刷史的發展歷程。
無論是從形制、圖飾、還是鑄造或印刷技術上,乃至對外文化交流上,錢幣都集中和典型地體現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內涵和特點,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載體和歷史進程的實物見證。錢幣不同于一般物品的特殊之處,在于它是社會產生重大變革或發生重要事件的產物和象征。任何一枚錢幣的鑄造都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和原因,同時也對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等產生重要的影響。每一種錢幣總是在繼承原有錢幣的基礎上而有所發展,既有歷史的延續性又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從某種角度也可以說,一部錢幣史所串聯的就是一部中國古代史。
(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減)
《中國古代錢幣的文化內涵》閱讀題目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貨幣的產生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后,產品有了剩余,并用于交易的結果。記載在《詩經》中的“抱布貿絲”“握粟出卜”是早期交易的反映。
B.中國古代錢幣貫穿了漫長的中國古代歷史長河,并且具有很強的文化屬性,全方位地承載和涵蓋了中華文明歷史進程中的文化信息。
C.中國古代錢幣是圓形方孔的形制,其中蘊含的“外圓內方”的哲學思想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元素,對中國古人的諸多方面都有直接影響。
D.中國古代錢幣不用人物或動物來做圖飾,而只用文字,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各種書體都曾經出現在錢幣上作為文字圖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中國古代錢幣繼承禮器玉琮形制上方與圓的觀念,可見“外圓內方”“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也是影響著錢幣鑄造和禮儀習俗的。
B.宋代錢文書法相比之前更加豐富多彩,各種書體齊全,有了至少有兩種書體的對錢,還有名家書體,如“東坡體”“瘦金體”,說明宋代文學藝術的繁榮。
C.無論是鑄造銅錢還是印刷紙幣,通常要滿足社會流通的需要以及要考慮防私鑄、防偽造的因素,因此運用的一定是當時最成熟、最先進的技術。
D.漢代五銖錢采用的加鑄外郭技術,較先秦的范鑄更便于保護錢文,減少磨損;且與同時期歐洲的鑄錢技術相比,明顯更為先進。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從商代中晚期的銅貝到春秋戰國時期的刀布幣、秦半兩、漢五銖、唐開元,直至清末的制錢,這些古代錢幣體現了連續性、時代性及承繼性的特點。
B.一部錢幣史從某種角度來說,串聯出一部中國古代史,它幾乎能呈現出中國古代書法的發展,側面反映中國古代青銅鑄造史、造紙史和印刷史的發展歷程。
C.錢幣可以說是社會產生重大變革或發生重要事件的產物和象征,這是它的特殊之處,不同于一般物品。鑄造錢幣會對當時社會的很多方面有重要影響。
D.錢幣作為實物見證,從形制、單位、圖飾、鑄造或印刷技術上,甚至在對外文化交流上,都集中和典型地體現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內涵和特點。
《中國古代錢幣的文化內涵》閱讀答案
1、C(“對中國古人的諸多方面都有直接影響”錯,原文第二段表述為“對…有深遠的影響”。)
2、C(“因此運用的一定是當時最成熟、最先進的技術”理解有誤,原文為“因為要滿足社會流通的需要,使用的一定是當時最成熟的技術;而從防私鑄及防偽造考慮,所采用的又必定是當時最先進的技術”條件與結果是一一對應的)
3、D(“從單位上”無中生有,文中并無提及錢幣單位方面的信息。)
看了“中國古代錢幣的文化內涵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