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環境保護措施閱讀答案
《中國古代的環境保護措施》閱讀材料
?、茉瘜Νh境的破壞是歷朝歷代甚至世界上也是罕見的,蒙古人對適合耕地的環境進行大面積的破壞和荒廢,由于蒙古人不適合中國古代的山水環境,所以強制破壞了萬年已久的森林和水土,大面積的改變所處環境的作物和物種,大面積的放牧加劇了北方土地的荒蕪化。清代人口猛增,又開放了東北、西北及江南許多草原或山地,墾為農田,造成草原退化、沙漠擴展及林木破壞與水上流失,環境遭到進一步破壞。當時的一些有識之士已經看到了問題的所在,并提出了切中時弊的警告,但是,所有這些警告并未引起清王朝的重視,不合理的墾殖仍在繼續進行,給中國的環境帶了巨大的災難。我國建國之后,也是盲目地墾荒,擴展農田,造成現在的土地沙漠化嚴重,歷史一再重演,我們要吸取教訓,保護環境。
(節選自《中華文本庫》)
《中國古代的環境保護措施》閱讀題目
1.下列關于原文第①、②兩段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從遠古時期起,我們的祖先就開始有了一些不自覺的、甚至帶有迷信色彩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思想。
B.西周時頒布的《伐崇令》中的一些規定是我國古代較早的保護水源、森林和動物的極為嚴厲的法令。
C.先秦時期,人們保護環境的意識和活動,已由不自覺的、模糊的階段發展到十分自覺、清楚的階段。
D.先秦保護生物資源的思想對后世產生了巨大影響,唐代關于環境保護的思想和做法對其有一定發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西周和唐代,政府都曾經把對環境的保護列入政府管理的范圍,這體現了統治者對環境保護的重視。
B.宋代的統治者相當重視環境保護,他們都通過立法方式和皇帝下詔令的方式加強對生物資源的保護。
C.元朝的蒙古人不適合當時的環境,對耕地、森林、水土、物種等的破壞是歷朝歷代甚至世界罕見的。
D.清代統治者未對有識之士的警告引起重視,仍在繼續不合理的墾殖,給中國的環境帶了巨大的災難。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宋代和清代的一些有識之士對環境問題已經有所察覺,他們也看到了一些新出現的環境問題。
B.唐代、宋代、明代關于環境保護的制度既承襲了前代的有關規定,又在管制范圍上有所擴大。
C.元、明、清三代,以及建國初對環境的忽視和破壞都是為了解決現實困難,做法也是合理的。
D.古代的環保觀念在現代仍有很強的借鑒意義,我們要吸取教訓,保護環境,不要讓歷史重演。
《中國古代的環境保護措施》閱讀答案
1.C(“十分自覺、清楚的階段”與原文不符)
2.B (“都”表述過于絕對)
3.C (“做法也是合理的”不符合文意)
看了“中國古代的環境保護措施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