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民文化閱讀答案
《游民文化》閱讀材料
宋代和宋代以后的社會風氣是崇文抑武,普通的老百姓對于戰爭武備很陌生(宋以前實行兵農合一的府兵制時一般農民也都接受作戰訓練)。因此,走投無路的人們一旦鋌而走險,那些具有小市民意識的通俗文學作品便給他們以鼓舞和力量,甚至成為指導他們戰斗生涯的百科全書。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下層社會人們從事武裝反抗統治階級活動時戲劇化、小說化的獨特情景。如天地會的組織模仿《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小說;義和團的斗爭生活模仿通俗戲曲等等。同時,作品中游民們的冒險生涯與傳奇般的經歷對于聽眾或觀眾來說是引人入勝的審美對象,能引起他們的普遍關注。特別是對于生活平庸單調的人們或缺少生活經驗的年輕人更是如此。實際上,通俗文藝作品的發展與繁榮,與游民、游民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
《游民文化》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說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儒家認為如果井田制被破壞,脫離了原來的定居點與相應的職業或勞動對象——土地,并且無事可干的人就是游民。
B.先秦法家只承認耕戰的作用,認為以務農以外其他事情謀生的老百姓都是游民,因此為了贏得社會認同,老百姓只能選擇務農。
C.歷朝歷代對游民的判斷標準都是完全不相同的,例如清代統治者所理解的“游民”涵蓋的范圍就比前代要狹窄一些。
D.清代統治者眼中的“游民”實際上是游民中的腐敗分子,他們危害一方,為官方所不容,更遭到普通平民百姓的厭惡。
小題2:下列說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中國封建社會中的“游民”應該指那些脫離了當時社會秩序(主要是宗法秩序)的人們,“游”是他們最重要的特點。
B.游民的最大特點是反社會,缺少執著的理想,沒有固定的價值觀,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城市鄉鎮之間游動。
C.盡管具體原因不同,但宋元兩代都有一些有文化有知識的人加入到游民的隊伍中,并從事起了通俗文學的創作。
D.天地會和義和團的例子證明,通俗文學作品可以成為指導人們戰斗生涯的百科全書,并且可以指導得非常出色。
小題3: 以下對文章內容的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流民與游民不是同一概念,共同特點是他們都離開了原先的定居點,但流民在流動過程中未脫離整個家庭或宗族。
B.許許多多的文人從事過去為他們所不齒的通俗文學的創作,這是到了宋代才有的一種文化現象。
C.因為江湖藝人創作出了最早的通俗文藝作品,所以要了解游民對生活和歷史的理解,就一定要閱讀早期通俗小說和戲曲。
D.宋代和宋代以后崇文抑武的社會風氣對通俗文藝作品的發展與繁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游民文化》閱讀答案
小題1:D
小題2:C
小題3:C
看了“游民文化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