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舉與科舉閱讀答案
《薦舉與科舉》閱讀材料
而科舉制實際上也就是中國人情非得已時所劃的一道杠杠而已。科舉制與其說是較為優秀的官僚選拔制度,不如說是至為優秀的文人選拔及塑造制度。科舉及第者多是一流的文人,而一流的文人卻多非一流的政治家。文人最大的特點是善于把簡單的問題弄得很復雜,而政治家最大的特點是善于把復雜的問題提煉為很簡單;文人最需要的是多情,而政治家最忌諱的是婦人之仁。
從從政的需要來看,科舉出身的文人多屬智商很高、情商偏低之類。可是,科舉偏偏令蘇軾之類“天生就是文人”的人,其人生志向或者說是人生第一志向不是寫詩而是做官,且官癮都還不小;同時科舉還使他們不僅能當上官,而且多半要在仕途上不斷地遭遇坎坷及滄桑,進而因為滄桑而柔腸寸斷,由于坎坷而入木三分,總之是越來越適宜寫詩了。結果事與愿違,一心想當的大官未必當成,大詩人反倒切切實實地做成了。
在歷史的時空里,科舉正面意義較多,畢竟科舉堪稱國人“自行設計并制造、享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最嚴密、最公平(但非公正)的選官制度,畢竟通過科舉選拔出來的大多是聰明人,用聰明人治理國家總比笨蛋要好。
但從今天的角度看,科舉又確實負面性很多。科舉誕生后,中國讀書人的心被牢牢拴在烏紗帽上,眼睛則被緊緊鎖在獲得烏紗帽必備的敲門磚——儒家經典及文學創作上,對社會發展作用更大、更直接、更具體的自然科學技術,卻被中國讀書人幾盡忽略。科舉走向成熟、發達的宋代以后,中國讀書人心無旁騖地在人的內心世界兜圈子、挖潛力,試圖從心靈的角度尋求突破,以救眾生,可結果卻是越想越片面,越走越極端,越“發展”越鉗制人性,直到今天仍余孽未消。
科舉使中國讀書人紛紛成為或者渴望成為統治體系內的一員,使傳統中國社會始終缺乏獨立的知識階層,缺乏真正的封建帝制的異端及挑戰者,無法產生不同于封建制度、思想及倫理的新制度、新思想、新文化,從而直接導致了中國封建社會的長期延續。
科舉本質上是將讀書徹底名利化,久而久之,科舉制也就很自然地強化了國人本已濃厚的名利心,造就了中國社會慣以“成王敗寇”論人生高低的非正常心態,使整個社會対失意者缺乏應有的包容度。
《薦舉與科舉》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有關“薦舉制”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薦舉制造就了中國社會慣以“成王敗寇”論人生高低的非正常心態,使整個社會對失意者缺乏應有的包容度。
B.“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可見,大體可以茍安的環境里,九品中正制出現了極其嚴重的名不副實。
C.薦舉制是一種合理的官僚選拔制度,因為優秀的政治人才通常不是考試所能選拔出來的。
D.薦舉制在亂世執行較好,而在治平及大體可以茍安的環境中,則被掏空了脆弱的理性及公平。
小題2:下列有關“科舉制”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通過科舉選拔出來的都是聰明人,用聰明人治理國家總比笨蛋要好。
B.在歷史的時空里,科舉的負面性很多,它讓中國讀書人的心被牢牢拴在烏紗帽上。
C.科舉制誕生后,中國讀書人心無旁騖地在人的內心世界兜圈子、挖潛力,試圖從心靈的角度尋求突破,以救眾生。
D.科舉選拔出的人多屬智商很高、情商偏低之類,多非一流的政治家。
小題3:下列分析推斷,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在缺乏危機約束機制下,薦舉制得以較好實行的前提之一是:薦舉者須是既有識人慧眼又具無私品德的人。
B.科舉雖然堪稱國人“自行設計并制造、享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最嚴密、最公正的選官制度,但在本質上,卻是將讀書徹底名利化。
C.科舉不僅使中國讀書人幾盡忽略自然科學,且高度強化了國人官本位意識,還使傳統中國社會始終缺乏獨立的知識階層,缺乏真正的封建帝制的異端及挑戰者。
D.無制度保證薦舉者公正無私,且薦舉權基本被貴族壟斷,所以九品中正制在誕生不久自然地走向了初衷的反面,成為貴族把持政治的工具。
《薦舉與科舉》閱讀答案
小題1:D
小題2:D
小題3:B
看了“薦舉與科舉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