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之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閱讀答案
《筆墨之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閱讀材料
中國古典哲學認為,宇宙自然生生不息,循環往復,人體內也是真氣流轉,沒有間歇。觀照筆法,也應是元氣充沛。當外部的環境影響到人的心理和生理時,元氣會產生不穩定的變化,出現氣虛、煩躁等現象,反映在筆墨上便出現“浮氣”、“躁氣”;也有個人性格和修養的關系,元氣不勻,沉不下心來,當然現出“浮氣”;而元氣不足,則一味討好社會,急于求得別人贊揚,常現出“匠氣”。所以,養氣是中國文人畫家的功課,能做到氣脈不斷,筆不困,墨不澀,元氣安穩,神閑意定。在這里指出氣韻妙訣---心神高遠則筆墨自能深厚,心境曠達則畫境自然高邁,筆墨已不僅是技巧,也是心胸、稟賦、氣度、積累的反映,是才情和知識的記錄,更是人格的標志。
“通會之際,人成藝成”這是中國古代畫論的結論,而通會是非窮畢生精神不能實現的目標。所以,中國畫是生命過程的藝術,它的最大意義是與人的生命緊緊相連,從而使生命變得更有意義。(選自《新華文摘》2009年4月)
《筆墨之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閱讀題目
1.下列對中國古代畫論有關“筆墨”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筆墨可以抒寫心靈。筆墨的魅力所在,是在畫作之中體現畫家深刻的精神內涵和巨大的人格力量。
B.筆是中國畫的筋骨,墨是中國畫的血肉,所以,在筆墨之中,筆的作用較之墨,顯得更為重要。
C.當個人的性格和修養處于不穩定的狀態時,元氣就會產生不穩定的變化,反映在筆墨上便出現“浮氣”“躁氣”“匠氣”。
D.筆墨已不是技巧,而是心胸、稟賦、氣度、積累的反映,也記錄著人的才情和知識,更是人格的標志。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中國古代畫論植根于中國古典哲學,又在自然和社會中得到印證,是中國人對藝術的認識論,體現了中國人的大智慧。
B.以繪畫為職業的畫家,應該遠離功利,散淡從容,特別是山水畫家,應該置身鄉間山水,離開喧囂的城市越遠越好。
C.北宋韓拙在《山水純全集》里說:“筆以立其形質,墨以分其陰陽,山水悉從筆墨而成。”這句話突出了古人對筆墨技術的重視。
D.“通會之際,人成藝成”是中國古代畫論的結論,而通會要求窮畢生精神才能實現。中國畫重人品人格,是與人的生命過程緊緊相連的藝術。
3.根據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國畫強調“人成藝成”,認為高尚的人品能影響到筆墨,十分重視畫家的人格精神,因此杰出的中國畫作一定出于人格高尚的畫家之手。
B.讀書決定著畫格,古來畫家大師沒有不愛讀書的,所以說,畫家書讀得越多,畫藝便越精湛,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意義正在于此。
C.由于中國古代畫論植根于中國古典哲學,因而在筆墨技術上,抽象的論述多于具體的經驗,大智慧優于小技巧。
D.中國畫論氣韻先看筆墨,舍筆墨無以談氣韻,中國畫的境界主要體現在筆墨上,所以中國畫始終關注筆墨技法。
《筆墨之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閱讀答案
1.A
2.B
3.D
看了“筆墨之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