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閱讀答案
《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閱讀材料
人們尋找精神生活方式,可以選擇外在的路向,也可以選擇內在的路向。如果選擇外在路向,會形成宗教的精神生活方式,把超越的目標定位在彼岸世界。這種精神生活方式通常會否定人生的價值,如____有原罪說,佛教也有“人生是苦”的說法。按照外在超越的路向,人無法自己實現超越,必須靠救世主或佛來拯救。儒家所選擇的是內在超越的路向,找到了一種哲學的精神生活方式,這就是安身立命之道。所謂“安身”,就是從內在性出發,肯定人性中具有崇高價值,肯定人具有自我完善的內在根據。用傳統的說法,就是“人性善”,就是“人為貴”。這個“身”字很要緊,表明人的精神世界不可能脫離人的生活世界。所謂“立命”,就是主張追求理想人格,追求精神上的超越,追求境界上的提升。用傳統的說法,就是“超凡入圣”,成就理想人格。這種內在超越,完全靠自己努力,“我欲仁斯仁至矣”,不必指望外力的拯救。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建立在“一個世界”的基礎上,沒有設置彼岸世界。儒家認為,在現實的人生實踐中就可以達到超越的目標,不必企慕彼岸世界,也不必寄希望于來世。(節選自《光明日報》2010年3月1日,有刪改)
《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閱讀題目
1.下列各項中,對“安身立命”的闡釋正確的一項是( )
A.安身立命作為一種學理,出自儒家,孔子在《論語》中已論及安、身、立、命。
B.到了孟子的時代,他從人性善和天道誠兩個方面,對安身立命之道做了新的闡發。
C.安身立命之道通過不斷吸收和改造,成為宋明理學家的核心學說。
D.安身立命之道經過宋明理學家的闡發,從治國之理發展成為后來的治身和治心之道。
2.本文認為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與____、佛教有很大的不同,以下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人對精神生活方式的選擇有外在超越的路向,如____、佛教等宗教方式;也有內在超越的路向,如儒家安身立命之道的哲學方式。
B.因選擇的路向不同,安身立命之道屬于哲學的精神方式,而____、佛教等屬于一種宗教的精神方式。
C.安身立命之道作為一種學理,被統治者利用來治國;____、佛教等宗教因寄希望于來世和外力的拯救,無法成為治國工具。
D.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是建立在現實世界的基礎之上,而____、佛教則是依靠彼岸世界來實現超越。
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安身立命之道認為,人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實現人生的超越,____、佛教則認為必須靠救世主或佛的拯救才能實現自我超越。
B.儒家的“安身”把人性善作為內在的根據,也就是所謂的“人性善”;“立命”則把成就理想人格、實現精神超越作為追求目標。
C.和《論語》對“安”“身”“立”“命”的闡釋一樣,宋明理學家也注意到了人對精神價值的追求。
D.____的“原罪說”和佛教“人生是苦”的說法,否定人生價值;安身立命之道認為人的精神世界無法脫離生活世界,肯定人的精神追求。
《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閱讀答案
1.B
2.C
3.A
看了“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