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與閑現代文閱讀答案
《隱與閑》現代文閱讀材料
“中隱”既是隱逸的一種方式,也是一種休閑審美心態的體現。或者可以說,中隱是以審美來調節生活,以休閑來獲得有著生命韻律的生存方式,在休閑的生活中實現一種不離政治而遠離政治的仕途智慧。
雖然宋代士人大多傾慕白居易的中隱模式,但亦有很大的超越。白居易的中隱前提,他說得很清楚,“隱在留司官”。這樣的官位是“不勞心與力,又免饑與寒。終歲無公事,隨月有俸錢”(《中隱》)。而對于“大隱”,即隱于朝市的做法,白居易是否定了的,認為“朝市太喧囂”。而小隱入山林的模式又顯得過于冷清辛苦。白居易的休閑審美生活仍是要寄托于外在物質條件之上,要有官做,但不大不小,不閑不忙,還要有較為豐裕的俸祿。因此,大隱、小隱、遭遇貶謫等,對于白居易而言似很難真正灑脫閑適。宋代的士人則大為不同。諸如在朝為官、隱居山野、遭遇貶謫等傳統士人所能處的所有境遇,宋代士人仍表現出詩酒風流,山水怡情的人生姿態。他們自覺地將審美的因素與張弛有致的生命節奏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來,在仕與隱之間做到無往而不閑,無入而不自得。
因此,在宋人看來,更為難得的并非身心兩閑,而應是“體未得休,而心無他營”,身不閑而心閑的生活方式。
總之,中國的隱士文化自宋代起就越來越休閑化了。就是說隱逸并不主要是達到一種政治的目的,而更是為了獲得美的生活,是從對勞形怵心到閑情逸致的轉化。當然,也不否認在宋代及以后的時代,有個別時期隱逸文化會帶有很濃的政治色彩,但這已經不是隱逸文化的主流形態。正如蘇轍所言:“一出一處,皆非其真。燕坐蕭然,莫之與親。”(《壬辰年寫真贊》)出處、隱仕都是形跡,最為重要的是“蕭然”之心境。蕭然心境,即為淡泊、閑適的心境。當官的往往勞形累心,隱居者往往內心向往功名。所以,能擁有“蕭然”(審美心胸)的人是最真了。
(節選自潘立勇、陸慶祥《宋代士人的休閑之境》)
《隱與閑》現代文閱讀題目
1.下列關于“宋代隱士文化”的表述,準確無誤的一項是(3分)
A.宋代的隱士多與仕宦者往來交游,不再像陶淵明那樣憤世嫉俗。
B.宋代士人普遍存在歸隱傾向,是因為他們通常認為外在的功名是虛幻的、無意義的,而內在生命享受才是生命的真實。
C.宋人用略顯世俗的詩酒人生、壺中天地的閑隱來踐行政治意義上的隱居。
D.宋代士人所傾慕“中隱”模式是一種以審美來調節生活,以休閑來獲得生命韻律的生存方式,在休閑的生活中實現一種遠離政治的仕途智慧
2.根據文意,下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宋代隱士文化出現轉折,表現在宋代士人普遍歸隱,且這種心理源于一種形而上的人生之思。
B.宋代隱士的歸隱,不是為了宣泄某種與政治對抗的情緒,或者宣揚一種潔凈的人格魅力,而僅是為了體會日常生活的親情、友情。
C.白居易的“隱在留司官”表明他將休閑審美生活寄托于外在物質之上,是一種身不閑而心閑的生活方式。
D.自宋代起,隱逸就不主要是為了達到一種政治目的,而是為了獲得更美的生活,是從對勞形怵心到閑情逸致的轉化。
3.根據原文,下列分析和評價有誤的一項是(3分)
A.宋代休閑文化的勃興在客觀上源于宋代士人注重對生命個性化體驗和追求審美的自由生活。
B.過一種審美的生活,充滿情感的生活,而非忙碌異化的政治生活,是很多士人放棄仕宦而歸田園,或者在仕宦而夢寐田園的重要原因。
C.宋人在遭遇在朝為官、隱居山野、遭遇貶謫等境遇時,仍表現出詩酒風流,山水怡情的人生姿態,主要受到白居易“中隱”模式的影響。
D.從文中蘇轍的話可以看出,他認為隱居與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擁有一種淡泊、閑適的心境。
《隱與閑》現代文閱讀答案
1.B
2.D
3.C
看了“隱與閑現代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