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之末品民間書信閱讀答案
《藝文之末品民間書信》閱讀材料
包括情書、家書等一切民間私人書信具備自身特有的“安全言說”的文體形式,所訴說的情感往往不能外言,是私密的。這也是民間書信作為情感載體之所以動人和誘人之處,它只是在特定的、熟悉的和知己的對象間的一種對話,先驗地預設了一種熟悉的、可靠的、安全的因而也是“不予告人”的語境。就此而言,現代電信、E-mail和網絡對話只延續了書信的實用功能,作為“私語真情”的文體屬性已經稀釋或隱退。書信的言說實際上是在說“不可(與他人)言說之說”。而“說不可說之說”恰恰就是文學的言說,是文學言說的藝術特性。當然,書信的言說同文學的言說盡管都是“說不可說之說”,但是并非意味著可以將二者等而同之:前者是現實的、即時的,后者是虛構的、假想的。書信也就具備了不同于文學的文學魅力:它以現實的私密性誘發了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以其現實的而不是虛構的真實贏得了類似于文學的動情力。
當然,書信的“藝術性”還有其他諸多方面的成因,諸如語言修辭、行文格式、筆墨書法,以及信箋、信封和郵票的藝術設計等,甚至包括整個郵政事務在內的傳遞活動,都包含豐富的審美因素和藝術趣味,這些因素和趣味顯然游離于書信的實用價值之外,是書信的藝術性之所在。但是毫無疑問,在書信的所有藝術性因素中,“私語真情”是其最具文學誘惑力的內在成因。
(節選自《民間書信及其對話藝術》,有刪改)
《藝文之末品民間書信》閱讀題目
1.下列關于《報任安書》和《太史公自序》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報任安書》和《太史公自序》將闡發《史記》寫作動因和宗旨作為它們的共同主題。
B.《報任安書》和《太史公自序》文體性質上的不同,可視為民間書信和公牘文的不同。
C.《報任安書》和《太史公自序》均自述家世及閱歷,以交代編修《史記》的緣由和動因。
D.《報任安書》和《太史公自序》敘事策略和言說方式的差別在于“李陵之禍”的表述。
2.下列對“私語真情”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私語真情”是民間書信區別于一切公牘文體的最為顯著的特點,也是文學史接納民間書信的重要原因。
B.“私語真情”是書信文體“文學性”的主要標志之一,原因在于書信具有個人化和情感性這一文學屬性。
C.“私語真情”本身直接顯露或自由宣泄個體情感,不像宏大敘事作品需要借助普遍情感的“個人化轉換”。
D.“私語真情”往往不能外言,有私密性,這種特點使得民間書信作為情感載體有了動人和誘人之處。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中國古代書信在秦漢之后脫離公牘文性質而成為私人之間的往來,進入文學世界,就現存文獻來看,應當發端于漢史學家司馬遷的《報任安書》。
B.一切民間書信的言說是在特定的、熟悉的對象間的一種對話,它先驗地預設了一種熟悉的、可靠的、安全的因而也是“不予告人”的語境。
C.“說不可說之說”是書信的言說特點,也是文學言說的藝術特性,但兩者并非可以將等而同之,前者是現實的、即時的,后者是虛構的、假想的。
D.語言修辭、行文格式、筆墨書法以及信箋設計等都包含著游離于書信的實用價值之外的豐富的審美因素和藝術趣味,也是書信的藝術性因素。
《藝文之末品民間書信》閱讀答案
1.D【解析】表述絕對,“李陵之禍”的表述只是最為明顯。
2.C【解析】偷換概念,此項表述的是“書信”的特點。
3.A【解析】“發端于漢史學家司馬遷的《報任安書》”于文無據。
看了“藝文之末品民間書信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