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天文學閱讀答案
《中國古代天文學》閱讀材料
③從西漢到五代是古代天文學的發展、完善時期,出現了許多新的觀測手段和計算方法。南北朝的姜岌以月食位置來準確推算太陽的位置,隋朝劉焯用等間距二次差內插法來處理日月運動的不均勻性。唐代一 行的大衍歷,顯示了古代歷法已完全成熟,它記載在《新唐書·歷志》中,按內容分為七篇,其結構被后世歷法所效仿。西漢天文學家落下閎以后,渾儀的功能隨著環的增加而增加;到唐代李淳風時,已能用一架渾儀同時測出天體的赤道坐標、黃道坐標和白道坐標。除了不斷提高天體測量精度外,天文官員們還特別留心記錄奇異天象的發生,其實后者才是朝廷帝王更為關心的內容,所謂“天垂象,見吉兇”,把它看成上天給出的瑞象和兇象,并加以趨避。
④宋代和元代為古代天文學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頒行的歷法最多,達25部,其中郭守敬等編制的授時歷最為優秀,連續使用了360年,達到中國歷法的顛峰;觀測數據最精,許多歷法的回歸年長度和朔望月值已與現代理論值相差無幾,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大型儀器最多,其中蘇頌的水運儀象臺集觀測、演示、報時于一身,是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天文儀器;恒星觀測最勤,平均不到20年一次。
⑤進入明代后,中國天文學開始停滯不前。這里有政治、經濟等社會原因,也有天文學本 身的原因。從天文學本身來看,首先,當時中國的天文儀器只能滿足肉眼測量的極限,除非加上凹凸鏡片,精度不會提高,而采用凹凸鏡片的望遠鏡技術是在歐洲誕生的。其次,中國古代擅長代數計算,在解決天體位置與推算值彌合問 題上只注意表象,不注意從幾何結構進行理論探討,與此相反,古希臘天文學則是側重幾何學的。對中國明清時代的天文學進行反思是痛苦的,但卻有助于我們今天的發展。
《中國古代天文學》閱讀題目
15.文中劃線句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請寫出相應例句。(4分)
說明方法
例句
說明方法
例句
16.第②段“據史料記載,夏商時期肯定已有歷法,只是因為文字記載含意不明,其內容還處于研究之中”一句中加點的“據史料記載”能否刪去?為什么?(3分)
17.語文課上,師生們就文章第⑤段“對中國明清時代的天文學進行反思是痛苦的,但卻有助于我們今天的發展”這句話展開了熱烈討論,現在請你參與交流發言。請結合文意,說說如今的中國天文學該如何發展?(5分)
《中國古代天文學》閱讀答案
15.作比較,例句——“物候雖然與太陽運動有關,但由于氣候變 化多端,不同年份相同的物候特征常常錯位幾天甚至更多,物候授時比起后來的觀象授時就要粗糙多了。”
作詮釋,例句——“觀象授時,即以星象定季節。”
舉例子(引資料),例句——“比如《尚書·堯典》記載,上古的人們以日出正東和初
昏時鳥星位于南方子午線標志仲春,以日落正西和初昏時虛星位于南方子午線標志仲秋,等。”
16.(3分)“據史料記載”不能刪去。它表明“夏商時期肯定已有歷法”的說法具有權威性、
科學性,體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
17.(6分) 提示:可圍繞政治、經濟以及天文學來討論。天文學方面示例:天文儀器需要
改進設計,天文學研究也要注意理論探討,計算和幾何結構研究相結合。
看了“中國古代天文學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