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門萬戶說明文閱讀答案
《千門萬戶》說明文閱讀材料
?、菸玳T是歷朝歷代的獻俘處,明萬歷皇帝、清乾隆皇帝都曾四次親御午門城樓受獻俘禮。彼時彼刻,定然一派威風凜凜、威儀天下的氣勢??谷諔馉巹倮?,在太和殿前隆重舉行受降侵華日軍獻俘禮,大概與午門受獻俘禮不無關系?;实蹅円渤30盐玳T作為處罰不聽號令者之地。正德十四年,明武宗朱厚照,因眾多官員聯名上疏阻其出游獵艷,惱羞成怒,竟罰146位大臣跪午門,5天后又在午門外“廷杖”,當場杖斃11人。與此行徑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康熙皇帝。年僅15歲的康熙皇帝為解決明末以來的中西歷法之爭,讓主張吸收西法的傳教士南懷仁與反對變更傳統歷法的吳明煊等,先后在午門外廣場和觀象臺,當著王公大臣的面,各自計算、驗證天象。結果,“南懷仁逐款符合,吳明煊逐款皆錯”,康熙皇帝遂任命南懷仁為欽天監監副,并下令采用其中西合璧的新歷。
?、拮钣喝葑顝娜莸氖翘烷T、乾清門。太和門是紫禁城中規格最高的宮門。乾清門是清代極為重要的政務場所。走進太和門、乾清門,覺得不是進了門,而是登了堂入了室,因為這兩座極為重要的門是殿堂式的。能開能合的門在最后邊,門的前面是開闊敞亮的可以充分利用的廳堂。這兩處正是明清兩代“御門聽政”之處。門即殿堂,當門聽政議政行政,有“門”沒“門”皆決于門。
?、咦辖抢锏那чT萬戶有太多的歷史、太多的故事、太多的規矩,是永遠說不完說不清的。其實,門是什么,本身就是一個說不清的問題。是通路還是阻隔?是為了關還是為了開?為了拒絕還是為了迎接?為了守衛還是為了交流?
?、嗉次坏牡弁鯊那伴T午門進宮,亡國的崇禎和末代皇帝溥儀從后門神武門 出走。曾經權傾朝野的和珅20大罪中第三條為“肩輿①直入神武門”。如今每年900萬游客進出紫禁城,可謂車水馬龍、門庭若市,但很少有人想到當年《大明律》的規定:擅入皇城者,杖一百,充軍邊遠。向宮城投石、射箭或持利刃入宮門者,處極刑。明清的紫禁城一如其名,門禁森嚴。
【注釋】①肩輿:乘坐由人抬的高級轎子。
《千門萬戶》說明文閱讀題目
16.本文的說明對象是 。(2分)
17.第④段主要運用了 說明方法,其作用是 。(4分)
18.概括地說在明清兩代,午門前實施的政治活動主要有:(1) ;(2) ;(3) 。(9分)
19.閱讀全文后,嘗試回答作者在第⑦段提出的某一個疑問,結合文中例子加以說明。(5分)
《千門萬戶》說明文閱讀答案
16.(2分)紫禁城的門
17.(4分,每空2分)列數字 用具體的數據更具體準確地說明午門的高大、威嚴。
18.(9分,每空3分)舉行獻俘禮 處罰不聽號令的大臣 公開政務,決斷政策
19.(5分)答題要點:選擇一個問題加以回答;舉出文中至少一個例子;簡單分析該例子與問題之間的關系。
如:是通路還是阻隔?帝王從宮門進進出出,宮門對君王是“通路”;大臣和珅卻因此獲罪,對大臣們而言又是阻隔。
是為了關還是為了開?在封建帝王時代,紫禁城的門對民眾是“關”,《大明律》對擅入宮門者有嚴苛的懲罰;但今天,紫禁城的門對民眾開放,任游客參觀。
為了拒絕還是為了迎接?明武宗朱厚照借宮門拒絕了向他進言的忠臣們;而清康熙帝向王公大臣們打開了宮門, 讓他們公開地辯論政事,顯然他打開宮門廣開言路。
為了守衛還是為了交流?紫禁城的門任何人都不能擅入,這些門守衛著皇宮、帝王;而太和門、乾清門又是帝王與王公大臣們議事的重要場合,用于君臣的交流。只從一個角度分析,結合文中實例 的給3分
看了“千門萬戶說明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