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酷熱嗎》閱讀答案
《赤道酷熱嗎》
②印度洋中的馬爾代夫被稱作“太陽的寵兒”。那里四季如夏,陽光燦爛,作物繁茂,年平均溫度在26℃—31℃之間。要知道,我國北京最炎熱的七月,月平均溫度只有26℃左右。而世界上最熱的埃塞俄比亞的達洛地區,年平均溫度是34℃。赤道之國索馬里,由于干燥少雨,終年高溫,索馬里北部的柏培拉年平均溫度達30℃,夏季月平均溫度高達36℃—37℃,其熱的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③但是,如果因此而把赤道地區的氣溫歸納為一個“熱”字,那就不免有些“簡單化”了。形成和影響氣候的自然條件是復雜多變的.由于各種自然條件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各地之間的氣候往往相差甚大。
④加蓬共和國的首都利伯維爾,一年之內氣溫較高,但并不炎熱。一天之內除中午溫熱以外,早晚都很涼爽,晚上睡覺有時蓋上薄被,并不覺熱。瑙魯白天較熱,但早晚海風撲面,涼爽宜人,這都是由于海風的影響,這是熱帶海洋性氣候的特點。
⑤赤道之國肯尼亞的首都內羅畢雖然距離赤道很近,但由于處在海拔一千六百多米的高原上,不是熾熱如烤,而是終年溫和,天高氣爽,景色秀麗。每逢盛夏,就有許多非洲的官員、大亨到內羅畢避暑消夏,內羅畢成了有名的避暑勝地。內羅畢,在馬薩伊族的語言中,就是“涼爽之地”。
⑥著名的赤道山城基多,處在海拔2800米的高原上,一年中,最熱的月份與最冷的月份平均氣溫只差0.2t(12.7℃—12.5℃),居住在這里的人幾乎不知道春夏秋冬是怎么一回事,但是,一天之中的氣溫卻相差很大,晝夜之間,就有四季之別。白天熱,中午有時達到25℃,但夜間溫度下降到10℃以下,有時竟降到0,穿上棉大衣都不過分。因此,基多有些住宅里建有壁爐,人們在夜晚一邊燒柴取暖,一邊津津有味地吃著熱帶水果,大有我國西北地區“早穿皮襖午穿紗,守著火爐吃西瓜”的樂趣。這是赤道大陸氣候的特征。
⑦更為令人驚奇的是,在烈日如火的赤道地帶的高山頂上,照樣有雪蓋冰封的景象。海拔5199米的肯尼亞山,山上終年白雪皚皚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海拔5895米,山頂被厚厚的冰雪覆蓋,這種奇特的景象是由氣溫垂直遞減規律、膨脹導致冷卻和冰雪反射造成的。按照垂直遞減規律在一般情況下,海拔每升高一百米,氣溫就下降1℃。另外,根據物理學實驗,地球上低層溫度升高,熱空氣就會上升,由于高空氣壓低,升高的空氣就會膨脹,結果膨脹導致冷卻,使氣溫隨著高度上升而下降。這樣,處在雪線以上的水汽就凝結為冰雪了。冰雪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很大,冰面是30%—60%,雪面是50%-95%。B這樣,太陽的大部分熱量被反射回去,不被冰雪吸收,冰雪也就不易消融了。赤道冰雪,不失為熱帶一奇景。
《赤道酷熱嗎》習題及答案
1.用最簡潔的話概括全文內容。
赤道地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終年高溫,但因各個地區自然條件的不同,也會出現不同的熱帶景觀
2.①段中有一句話有矛盾,請找出來,并說說為什么。
“赤道地帶···終年高溫”,赤道是獲取太陽熱量最多的地帶,但終年高溫確實特征之一,這一點矛盾
3.第④段舉了加蓬共和國的首都利伯維爾的例子,其目的是什么?
舉了道都利伯維爾雖處于熱帶,但并不炎熱,更真切具體的說明了熱帶地區因自然條件的不同所表現出來的不同特征
4.在第⑥段有這樣一句話,“……最熱的月份與最冷的月份平均氣溫只差0.2℃(12.7℃-12.5℃),居住在這里的人幾乎不知道春夏秋冬是怎么一回事”句中的“只”“幾乎”兩詞用得好,請說說好在哪里?
好,“只”是僅僅的意思,“幾乎”是接近、大約的意思,在文中指“最熱的月份與最冷的月份平均氣溫僅僅差0.2℃(12.7℃-12.5℃),居住在這里的人大約不知道春夏秋冬是怎么一回事”,如果去掉,就變成“最熱的月份與最冷的月份平均氣溫差0.2℃(12.7℃-12.5℃),居住在這里的人不知道春夏秋冬是怎么一回事”太絕對了,不符合說明文的特點,這兩個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5.在第⑦段中有兩個劃線的“這樣”各指代什么?請分別指出。
A:地球上低層溫度升高,熱空氣就會上升,由于高空氣壓低,升高的空氣就會膨脹,結果膨脹導致冷卻,使氣溫隨著高度上升而下降
B:冰雪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很大,冰面是30%—60%,雪面是5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