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每天翻譯一點閱讀答案
《我就是每天翻譯一點》閱讀材料
④出版人趙武平回憶說:“以我看,譯文的風格再明顯,如果沒有以準確為基礎,就離原作比較遠。王先生的翻譯沒有匠氣。他的漢語修養很高,翻譯最明顯的特點是準確、通俗,不會轉文。”事實上,生前接受采訪時,王永年多次表示自己并不喜歡《在路上》,但他還是花了十個月時間一點一點把它翻譯完。有些人不能理解,為什么不喜歡還要翻譯?他表示:“青菜蘿卜各有所好,我不喜歡這樣消極的小說,但可以介紹它是怎么回事。”
⑤有人問他為何翻譯了如此多的文學作品,他想了半日,也只是誠實地說:“為了謀生。”趙武平說:“王先生經歷過‘反右’,晚年坦承當時也有‘不由自主’的時候。他翻譯作品,在特殊年代里也有一些是‘完成任務’,有些他自己并不滿意,但是他能實話實說。”
⑥或許,王永年留給后世的,除了沉甸甸的文學翻譯遺產,就是這種堪為典范的職業精神。在他看來,世上沒什么不好翻譯的東西。“反正你看懂原文,你有一定的中文基礎,你就能夠表達出來。”“我就是每天翻譯一點,定時定量,并不累的。”
(摘自《文學報》,有刪改)
《我就是每天翻譯一點》閱讀題目
小題1:文章第②段引用王絳的話,有什么作用?(6分)
小題2:從文中看,王永年因翻譯《在路上》而受到更廣泛關注的因素有哪些?(6分)
小題3:結合全文,概括王永年在翻譯上取得豐碩成就的主要原因。(6分)
《我就是每天翻譯一點》閱讀答案
小題1:
①借女兒之口,間接說明誠于做人、恒于學問是王永年一生的追求;
②再現王永年生前的活動,增強了傳記的真實感,有力地證明了作者對王永年的認識;
③為下文王永年在特殊年代里完成不滿意的“任務”而能實話實說作鋪墊。
評分建議:每點2分。
小題2:
①資深翻譯家挑戰非經典作品,勇氣和精神令人欽佩;
②王永年的翻譯準確、通俗,沒有匠氣;
③翻譯《在路上》,讓中國讀者(尤其是年輕人)了解了嬉皮士文化。
評分建議:每點2分。
小題3:
①深厚的語言素養:精通多種語言,有深厚的中文功底;
②學識全面:不僅精通各種語言,在歷史、文化上也具有全方位的才學;
③治學嚴謹:翻譯以準確為基礎,尊重原文,并形成個人翻譯風格;
④勤于工作:定時定量,每天翻譯,筆耕不輟。
評分建議:每點2分,答對三點即可得滿分。
看了“我就是每天翻譯一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