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著一條土路尋找父母閱讀答案
《順著一條土路尋找父母》閱讀材料
我順著那條窄窄的土路地埂找到我家的棉花地,沒有看到父親,卻看見了兩三只碩大的蛇皮袋和一大堆新摘下的雪白的棉花。我朝棉地大喊了幾聲。父親聽見了我的叫喊,“哦”地應了一聲,才從那一人多高的棉稈叢里探出腦袋來,汗水在父親通紅的臉龐上直往下流。我有些責備地說:“爸,該回家吃飯了,媽在等你呢!”他好像沒有聽見我的話似的,說:“你把路旁的棉花裝好掮回家曬曬,家里樓上還有好幾袋呢,下午把它們拉去賣了。”然后,又把腦袋縮回那棉地里,就像一朵結在秸稈上不想摘下的棉花。
我把棉花裝好,正好兩袋。秋陽的毒辣使我三步并成兩步把棉花掮回家,并按照父親的吩咐用曬筐把棉花攤開來曬在門口的稻場上。此時父親也掮著一袋棉花回來了。我去接他肩上的棉袋時,看見父親的衣衫全部濕透,像從水里撈上來的人。父親順手從條臺上拿起事先用碩大的玻璃瓶子晾好的開水,仰起脖子“咕咚——咕咚”地往肚里灌,然后坐到后門口歇涼。兩個侄女兒不知從哪里弄來兩把舊蒲扇,乖巧地對爺爺說:“爺爺你好好歇歇,我們給你扇風。”她們很賣力地扇風,屁股卻翹得老高老高的。“傻孫女喲,別扇了,莫把自己扇出一身汗來呢。”父親的笑容比開在秋天的棉花還要燦爛!
母親把盛好飯菜的碗端到父親手里。父親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在告訴我們:“今年棉花要比往年的好很多,估計今年能賣個千把塊出頭。加上賣黃豆、芝麻的錢,兩千出頭是綁在馬背上的。要是早一個星期把先前摘的棉花賣了真贏了,那時的價錢一斤是2.8元,昨天跌到2.75元。今天晚些時候你們去幫我把棉花賣了,說不定價錢還會跌呢。”
我們在返城之前,幫父親把棉花拉到收購點賣了,并將七百多元的現金交到他的手里。父親和母親把我們送到村口上車。父親忽然記起了什么,“你們等一下”,然后去村口路邊的屠夫家拿來三斤豬肉,對我們說,“你們帶上,鄉下的豬肉比城里的好呢,價錢又便宜”。
太陽掛在西邊的天幕上。
車子開出好遠了。我從反光鏡里看到父親和母親還在向遠去的“現代”揮手,淚水就情不自禁地涌出來了。(文章有刪改)
《順著一條土路尋找父母》閱讀題目
1.請簡要分析本文第一自然段的表達特點及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聯系上下文,談談“還在地里摘棉花呢。你爸呀,干起活來就不知早晚。你們吃飯沒有?”一句有什么作用和好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主人公“父親”具有怎樣的品質?請結合文中描寫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對于文中多次出現的“‘現代’”和“土路”兩種物象,你有什么認識和感想?請結合文意簡要說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順著一條土路尋找父母》閱讀答案
1.連用三個獨詞句(或“一個名詞一句話”),簡潔鮮明地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突出強調這個時間是不應該勞作的,從而襯托“父親”勤于勞作的特點。(意對即可)
2.回答了上文“我”的問題;自然引出下文“我”去尋找“父親”的相關記敘;表現出“母親”對“父親”的贊許和關切之情,對子女的關心;側面描寫“父親”的行為品質。(意對即可)
3.“父親”勤勞質樸(吃苦耐勞),在他人都休息時仍然勞作;“父親”精明節儉(能精打細算,儉樸),這表現在他估計收成、計算售棉價格、比較城鄉豬肉價格等方面;“父親”關心兒女,不求回報,如怕孫女“扇出一身汗”,給城里的孩子買豬肉等方面。(意對即可)
4.“現代”包含著富足、進步、年青、活力、享受、城市化等內容,“土路”包含著匱乏、落后、年老、質樸、奉獻、邊緣化等內容,“現代”是從“土路”中走出來的,它與土路有割不斷的血脈聯系,它應該感恩于“土路”,繼承“土路”的可貴品質,幫助“土路”走上現代化。(意對即可)
看了“順著一條土路尋找父母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