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巷10號閱讀答案
《杭州巷10號》閱讀材料
老太太說自己有八十高齡,有個留學海外的兒子,如果現在還活著的話,明年也將花甲之年了……老太太說她姓李,從十八歲結婚那年起,已經在這院子里生活了六十多年。六十多年里,女兒夭折,兒子客死他鄉(xiāng),傭人被遣散,老伴過世,一個個親人相繼離去,昔日門庭喧鬧的大宅子里,最后只剩下她一個孤老婆子了。老太太說這話時表情恬淡,似乎是在談論別人家的事情,看不出有任何的悲傷。
我問:“這巷子為何叫杭州巷,和杭州有什么歷史淵源嗎?”
老太太說:“現在知道這巷子來歷的人應該不多了。說來話長,早在清朝末年,有一批杭商集體遷移來此,他們開茶莊、絲綢店和當鋪等。買賣做大了,賺錢了,在這里扎根,抱團買地置業(yè),于是就有了這杭州巷。你可別小看這巷子,它可是當年這座城市的心窩窩呢。巷道之所以修得這么窄,就是為了減少閑雜人員的進入。無論多大的官來訪,文官落轎,武官下馬,就是皇帝來了,也得老老實實從巷子口步行進來。”說到這里,老太太得意地笑了。
我吃了一驚,沒想到杭州巷在當年是如此的尊貴顯赫。望著老太太一臉甜蜜而略帶羞澀的回憶神情,我依稀看到了當年一個情竇初開的妙齡女子,被浩大的迎親隊伍捧進了這杭州巷。
在杭州巷10號,如置身于山野的一處宅院里,都市的喧囂和車流的嘈雜似乎遠去。空氣里,有花的陣陣清香,在明朗的陽光下,微微發(fā)酵。和老太太坐在一塊兒喝茶聊天,真是一種享受,仿佛在翻閱一本厚厚的歷史書。
我拍了幾張照片后,告別老太太,告別杭州巷10號,重新回到巷子里。我默默退出杭州巷時,一個磨刀師傅正挑著擔子站在巷子口,高聲叫喊著:“磨剪子嘞,戧菜刀!”他抑揚頓挫的叫喊聲跌落在小巷里,濺起一巷子清脆的回音。磨刀師傅喊了數聲,站了片刻,卻沒有走進小巷。
我回到單位。主任問我:“老太太同意拆遷了?”
我默默地望著主任難看的臉色。他的身后,懸掛著這座城市的規(guī)劃藍圖,上面一條條粗大筆直的線路,縱橫交錯,氣勢凌厲。
我向主任建議道:“按照老太太目前的身體狀況,是很難熬過這個冬天的。要不,我們等到明年開春再說,如何?”
主任沉默不語。
(有刪改)
《杭州巷10號》閱讀題目
7.下列對作品相關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小說中人物不多,人物關系也不復雜,但非常注重營造小說的環(huán)境氛圍,并設置了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
B.杭州巷10號是整個小巷唯一的住戶,小說將戶主老太太與其他已經遷走的住戶進行對比,體現了老太太的不近人情。
C.小說結尾只有一句話,寫主任沉默不語,但主任內心可能并不平靜,結尾意蘊悠長,也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
D.“我”在征求戶主老太太是否同意拆遷時,非帶猶豫,既體現了拆遷工作的難度,也體現了“我”對老太太的同情。
8.小說第二自然段對杭州巷的環(huán)境進行了描寫,這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5分)
9.小說寫了關于城市拆遷的故事,請?zhí)骄科渲械闹髦己妥髡叩那楦腥∠颉?6分)
《杭州巷10號》閱讀答案
7.C
8.(1)所描繪的環(huán)境幽深、古樸、荒涼,體現了杭州巷濃郁醇厚的古文化氣息,引導讀者思考有關歷史文明與文化傳承的問題。(2)引發(fā)“我”的感慨,為下文寫老太太成為杭州巷唯一的住戶做鋪墊。(3)杭州巷的落寞襯托出下文杭州巷10號的靜謐潔雅能更好地凸顯老太太對舊居的深厚情感。
9.主旨:在社會物質文明進步,現代文明高度發(fā)達的今天,我們如何看待與處理現代文明與歷史文明之間的沖突問題,如何保護歷史文明和傳承傳統文化。情感取向:(1)對歷史文明的敬畏;(2)對歷史文明被冷落的傷感;(3)對現代文明的發(fā)達導致歷史文明的消失的無奈;(4)對處于拆遷中的老太太現狀的擔憂。
看了“杭州巷10號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