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心閱讀答案
《秋天的心》林清玄 原文閱讀
②現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說是“落葉滿天不知秋,世人只會數甲子”。對現代人而言,時間觀念只剩下日歷,有時日歷猶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鐘表了。誰會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年前,當漢人到臺灣來墾植移民的時候,發現臺灣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沒有日歷,甚至沒有年歲,不能分辨四時,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開為一年,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漢人想當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漸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為歷史名詞,他們有了年歲,知道四時,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經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③對歲月的感知變化由立體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讓人興嘆?以現代人為例,在農業社會還深刻知道天氣、歲時、植物、種作等等變化是和人密切結合的。但是,商業形態改變了我們,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經沒有任何差別了。這雖使人離開了“看天吃飯”的陰影,卻也多少讓人失去了感時憂國的情懷和胸懷天下的襟抱了。
④記得住在鄉下的時候,大廳墻壁上總掛著一冊農民歷,大人要辦事,大至播種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會去看農民歷。因此到了年尾,一本農民歷差不多翻爛了,使我從小對農民歷書就有一種特別親切的感情。一直到現在,我還保持著看農民歷的習慣,覺得讀農民歷是快樂的事。就看秋天吧,從立秋、處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極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黃昏林園里清黃的落葉,不都是在說秋天嗎?所以,雖然時光不再,我們都不應該失去農民那種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⑤城市不是沒有秋天,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就會知道,本來從東南方吹來的風,現在轉到北方了;早晚氣候的寒涼,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與黃昏的彩霞,都與春天時大有不同了。變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漸漸地加深藍色的調子,云更高、更白,飄動的時候仿佛帶著輕微的風。每天我走到陽臺抬頭看天空,知道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園記憶中的那個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開的那個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見到落葉的同一個秋天。
⑥若能感知天下,能與落葉飛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謙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熱鬧的城市,秋天也不會遠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錢、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葉擊中,也見不到秋天的美。
⑦秋天的美多少帶點瀟湘之意,就像宋人吳文英寫的詞“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一般人認為秋天的心情會有些愁惱肅殺。其實,秋天是禾熟的季節,何嘗沒有清朗圓滿的啟示呢?
⑧我也喜歡韋應物一首秋天的詩: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⑨在這風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麗清明的季節,要在空山的落葉中尋找朋友的足跡是多么困難!但是,即使在紅磚道上,淹沒在人潮車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跡,更是艱辛呀!
《秋天的心》閱讀習題
15、本文在第①段和第⑧段兩處都引用了詩句,請分析這樣寫各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6、理解下面這句話的含義。(3分)
平埔族快要成為歷史名詞,他們有了年歲,知道四時,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經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答:
17、文章以“秋天的心”為題,“秋天的心”體現在哪些方面? (3分)
答:
18、作者認為“即使在紅磚道上,淹沒在人潮車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跡,更是艱辛呀!”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4分)
答:
《秋天的心》參考答案:
15、(4分)第①段引用兩句詩,引出話題,突出了秋天給人一種氣派悠閑的感覺。(2分)第⑧段引用韋應物的詩表現出秋天的清朗圓滿,美麗清明,為后文作者抒發“尋找自己的足跡更是艱辛”的感慨作鋪墊。(2分)
16、(3分)漢族逐漸同化了平埔族,使他們有了“文化”,卻遠離了自然,平埔族后裔已經失去了感知自然、逍遙自在的心。
17、(3分)“秋天的心”體現在:①氣派悠閑之意;②感知自然之心;③感時憂國的情懷和胸懷天下的襟抱;④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⑤謙卑的心情;⑥清朗圓滿,美麗清明的情懷。(3分,寫出一點給0.5分)
18、(4分)隨著文化和商業的不斷深入,人們逐漸失去了感知自然的情懷,失去了悠閑、謙卑、清明美麗的心靈,忙忙碌碌的生活讓人們不斷地遠離甚至脫離自然,(2分)忙碌追逐的過程中很少有人會靜下心來審視自己,使人逐漸失去自我,被社會同化。(2分)
看了“秋天的心閱讀答案”的還看了:
1.趙麗宏秋天的樹閱讀題答案
2.秋天的黃昏2016年中考閱讀題答案
3.2016年閱讀秋天的懷念閱讀題答案
4.2016年閱讀落葉也精彩閱讀題答案
5.梅州市2015年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