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高三學習方法上
贏在高三學習方法一
① 重拾遺忘知識點
高考第二輪復習就絕對不像一輪復習那樣按部就班了,復習前后的跨度非常大,而且老師往往會以專題的形式來進行復習。這就需要考生首先回顧一輪復習中所學到的基本知識,找到相關內容進行提前準備,抓住復習的主動權。雖然經過一輪復習后,考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有了較為明顯的提高,但是在綜合運用這些知識方面還是非常薄弱的。同時,由于一輪復習的知識量非常大,一些概念、公式和方法會慢慢遺忘,所以,在這個階段,就更應該回顧課本、學習筆記和糾錯本,避免知識點大量遺忘,盡可能地鞏固自己的學習效果。
② 搭建知識結構橋梁
高考二輪復習將會加大橫向關聯內容的聯系,其實就是前面所說的以專題形式來進行復習。這就更加需要考生搭建自己的知識結構橋梁。你不能照搬別人的經驗,因為每個人的實際情況并不相同,別人的知識結構對你的幫助不大,所以這就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地把基礎夯實,在牢固的知識基礎之上構建自己的知識脈絡。
贏在高三學習方法二
?、賹W習方法。作戰講究戰術,學習講究方法。想要在高三備考階段取得好的效果,首先學習方法就要對路。如果學習方法不正確,無論你多么努力,都不會有太明顯的成效,甚至會起到相反的作用,使你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遠。所以,你應該就自己的學習方法積極與老師進行溝通,請老師介紹一些好的方法給自己,另外,也請老師發現自己在學習方法上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改正。
?、趶土曔M度。倘若你的實際水平與老師安排的進度有差距,這時候你就更應該主動和老師進行溝通。雖然老師不會因為你的問題而調整進度,但是,他卻能給你一些建議來解決這個問題。包括告訴你去購買哪些輔導書,哪些內容是重點或者難點……總之,他會從你的實際情況出發,幫助你制定一個適合你的復習進度。
③人生規劃。有不少同學在高三的時候就憧憬著自己的大學生活,這將成為一股動力支撐你的復習。但同時,你也會存在一些困惑:究竟哪個學校哪個專業更加適合我呢?這些看來本應該在高考之后思考的問題往往會被提到備考時。但這樣的思考卻對我們幫助甚微,甚至導致軍心大亂。倘若因此造成生活上的困擾,那就得不償失了。所以,要經常與老師聊聊天,排解一下自己的壓力,讓自己輕松上“戰場”。
?、苄睦韱栴}。上了高三之后,生活一下子變得緊張了。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成了隱形殺手時刻在我們身邊徘徊,焦慮、失眠等一系列問題可能會在不同時段出現在我們身上。在這個時候,你就應該主動向老師求助,請他們幫助自己解除這些心理問題,使自己在一個身心健康的環境下進行復習。
贏在高三學習方法三
一、認清高考,準確把握高考內容與范圍、能力與要求,切忌偏離軌道、不分主次。
每位參加高考的同學其實都想走捷徑,誰不想早點知道高考將會考什么呢?倘若能夠早早知道高考的出題范圍,那準備起來就有目標了。但實際上,高考考什么還真是告訴大家了,每年頒布的《考試說明》實際上就是在告訴大家高考究竟考什么。
《考試說明》是由各學科命題組的老師編寫的。也就是說,這是高考出題人編寫的冊子。所有的試題都需要依據這本冊子來制定。那么,換句話說,倘若你學習的內容不在這本冊子的要求范圍之內,那么即使你的基本功再扎實,也不可能在高考時取得好成績。而倘若你把這本冊子上的內容全部吃透,那么你在高考時就會得心應手。因此,《考試說明》實際上起到了提前告知的作用,它將考試的內容和題型提前告訴給考生和教師,讓所有的考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復習,同時對題目也有一定的心理準備。2007年海南理科狀元陳楊說: “一切都從《考試說明》出發,因為我知道題目的答案應該都可以在這里找到。這是出題的根本,沒有資料會比《考試說明》更重要。” 因此,進入高三的同學,應該認真研讀《考試說明》,這樣就能認清高考,準確把握高考內容與范圍、能力與要求,不會偏離學習軌道。
其次,還要研讀高考試題。高考命題的理念、指導思想是以“能力立意”,近幾年對學生的探索能力、抽象推理和創新能力的考察不斷得到深化。命題的框架結構是由學科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構成,學科知識的考察注重支撐學科知識體系的重點內容、題目設計將從學科的整體高度和思維價值的高度去考慮問題,多在知識網絡的交匯命題的設計力求“創新”,既注重知識、方法、思想、能力,也注重展現學科的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強調試題的研究型、探索型或開放型,強化研究探索能力。
縱觀近幾年的高考,基礎知識的分值能達到70%,而偏題怪題非常少見。這就要求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要嚴把基礎關。認真研讀教材,認真閱讀和理解教材上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每一幅圖,認真做每一道題。在掌握知識點的基礎上,根據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把知識點串起來,形成知識體系和知識網絡,把教材由厚變薄,然后再由薄變厚。準確記憶和正確理解教材上的各個知識點,在每個知識點的掌握上不留空白和隱患。當你閉上眼睛把這條線提起來時,就能夠把相應的知識在腦海中重現。
“基礎題,全做對;一般題,一分不浪費;盡力沖擊較難題,即使做錯不后悔”??荚囋囶}一般可分為基礎題,一般題和較難題。因此,正確的策略是“容易題不丟分,難題不得零分。”要知道,保住應該保住的,往往也不容易;因為遇到容易題容易大意。所以,容易題不丟分也是十分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學習時,要特別注重基礎知識的牢固把握。
二、樹立目標,根據實際確立自己的奮斗方向,切忌好高騖遠、被動應付。
一個人來自何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去往何方,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去的方向。尼采說:“人需要一個目標,人寧可追求虛無,也不能無所追求。同學們,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那么無論從哪個方向吹來的風,對你來說,都不會是順風。明確學習的具體目標。往往直接關系到學習的成效。
只有目標明確,才會讓我們擁有了希望和執著,就像是長夜中遠方的一盞明燈,讓我們知道自己的位置和方向。目標明確,才能讓我們有了明確的選擇,無論它有多高。任何時候都要看準這個目標,用它來激勵自己,讓它作為一種永遠的動力。比如說你定一個喜歡住的城市,喜歡去的學校,喜歡學的專業,然后用這一年你去拼搏。
目標既要有恒定性又要有漸進性。哪個是長期目標,哪些是短期目標,要制定清楚。我的大學是什么?每次考試我進步幾名?同學們,你們要知道,長期而遠大的目標就是靠著一個個短期目標的實現而逐步實現的?!俄n非子•喻志》上說:“天下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細。”意思是遠大的目標必須從小處做起才能實現。
一個高三學生,如果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那么他就難取得進步。很多同學,從來不知道為自己分別制定長期和短期的學習目標,只知道老師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布置了作業就做,發了試卷就考,可是有了問題卻不問,有了錯誤不主動弄清為什么,甚而至于有的同學會認為,做作業是因為老師要檢查, 任課老師好說話的那門課的作業就少做。這樣的同學,很難有大的成就,原因就在于,他沒有明確的目標就沒有內在的動力,就沒有努力的方向,也因此而導致他們對一切事情都只會被動應付,得過且過。
小目標是在外部壓力下形成的閱讀愿望,一個具體的小目標的實現,也最能堅定實現自我大目標的信心。當你通過努力,實現了很多小目標以后,你的大目標也就實現了。我們也可以把大目標分成許多小目標,靠日積月累,不可操之過急。小目標的實現有利于激發自己的興趣與熱情。比如說,你要在一個月內記熟300個英語單詞,可以安排每天記熟10個。這樣把大目標分解成若干小目標以后,每天小目標就不難實現了。只要天天努力堅持下去,一個月以后,你的大目標自然就實現了。
同學們,在你們樹立了一個遠大的高考目標后,接著就應該制定一份詳實的計劃來保證這個目標的實現。
三、制訂計劃,按照計劃步步為營、穩扎穩打,切忌漫無目標、東突西竄。
傳說中有一種鼯鼠,它會飛,會緣,會游,會穴,會走。但是,它飛翔卻飛不過屋頂,攀緣而爬不到樹梢,游水卻游不過河,打洞又不能藏身;奔跑還不及人跑得快。鼯鼠會五種本領,卻沒有一種技藝精湛得足以護其身、保其命、所以在弱肉強食的生物鏈中,它最終喪生于黃鼠狼之口,也就不足為奇了。
進入高三的學生,大都有一個學習目標,但不少學生缺少一步一步走向目標的計劃。缺少計劃的學生,在學習中常常盲目行事,浮躁不安,拿著英語想著數學,對著數學想著其他。結果一節課下來,一無所獲,內心又無限懊惱,對下一節課的學習又造成了影響。惡性循環從此開始。對于高三學生,不但要有長遠的學習目標,還要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具體詳細的學習計劃。為保持始終如一的學習上進心,可把大的目標化整為零,采取分幾步走的辦法。這樣每實現一個小目標,就向大目標靠近了一步,在進步中享受學習的快樂,獲取學習的動力。
學習計劃制定以后,一定要嚴格按照計劃步步為營、穩扎穩打。圍繞大目標制定小計劃,不做無目標無計劃的學習。每月、每周有中計劃,詳細到完成多少套試卷,復習到哪一章節,月考復習怎樣安排,月考成績目標的制定。做到每天小計劃,詳細到看多少頁書,做多少道題,復習到哪一頁。
隨時隨地不讓自己做無用功,看書看不進去時就做題,頭腦發脹時休息一會兒。做數理化習題做的惡心了,馬上換語文、英語等學科的書看看。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文理搭配,學習不累。學習時如果能統籌安排,就不會覺得十分疲勞,就是這個道理。
四、調整心態,保持輕松愉快、積極向上的心理,切忌弱不禁風、冷熱無常。
最難打開的是心門,最難走的路是心路,最難過的橋是心橋,最難調整的是心態,世界上最難干的工程是改造人的內心世界。高考從根本上說是對一個人的實力和心理素質的綜合考察。
“試試就能行,爭爭就能贏”。這是電視連續劇《十七歲不哭》里的一句臺詞??荚囈幸粋€良好的心態,要有勇氣。“試試爭爭”是一種積極的參與心態,是敢于拼搏,敢于勝利的精神狀態,是一種挑戰的氣勢。無論是學習還是在考場上,都需要情緒飽滿和精神張揚,而不是情緒不振和精神萎靡,需要興奮而不是沉悶,需要勇敢而不是怯懦。“光想贏的沒能贏,不想輸的反倒贏了”。“想贏”是我們追求的“上限”,不想輸是我們的“下限”。“想贏”是需要努因而比較緊張的被動的,“不想輸”則是一種守勢從而比較從容和主動。顯然,后者心態較為放松。在放松的心態下,往往會發揮正常而取得好的效果。一個具有健康心理素質的人應該做到兩點:在萎靡不振的時候要振作起來,在承受壓力過大時又能為自己開脫,使自己不失常。人的主觀能動性使人能夠控制和把握自己,從而使自己的精神狀態處于最往。因勢應變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作用所在。相反相成是一切書物的辯證法。心理素質脆弱是主觀能動性的放棄,健康的心理素質則使我們比較“皮實”——能夠調整自己的情緒和心態去克服面臨的困難。
高三期間會有很多模擬考試,一是為了檢查同學們的復習情況,二是為了模擬高考情景,鍛煉考生的心理素質。同學們平時就要有意培養自己認真仔細、頑強堅韌的品格。有的同學題目難考不好,題目容易還是考不好,這就是心理素質不好的表現。面對難題,苦思冥想,不得其解,心慌煩躁,知難而退;面對易題,得意忘形,粗心大意,白白丟分,這是同學們最易犯的毛病。其實,若能想到我難人難,我易人易,沉著應戰,就能取得理想的成績。有一顆平常心比有一顆非常心有時更有利。
五、相信老師,緊跟學科老師的教學步驟,切忌單槍匹馬、聲東擊西。
不管你的老師如何,學著喜歡他,這樣有助于你對他所教的學科的學習。2008年北京市文科狀元丁藝莎認為:任課老師對自己最了解,所以應該把任課老師的安排作為自己最重要的參考。
大多數的狀元都會告誡后面的學弟學妹們:一定要重視與自己的學科老師的溝通,相信老師,緊跟學科老師的教學步驟,。為什么他們會提出這樣的建議呢?最關鍵的就是你的學科老師具備最大優勢。
最了解學習進度。既然學習的主要時間依然在學校,學習的主要安排依然要聽從學校,那么緊跟老師的進度就變得很重要。任課老師的任務就是要確保學生學習的進度與質量,甚至可以說學校里的學習進度就是這些老師制定的。那么這些老師就非常具備這方面的優勢:他們了解每個階段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
最了解學生需求。你的學科老師在每天的接觸過程中老師會對你有很多的了解:你的性格、你的水平、你的缺點……這些了解都有助于老師與你進行有效的溝通。其實,高三復習不僅僅是掌握好知識,另外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學會靈活地揚長避短。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請老師協助我們較為全面地分析自身的優劣所在,一起找到自己最擅長的方法無疑是一條捷徑。
教學經驗豐富。高中最主要的任務就是高考,衡量一個高中好壞也往往以高考的升學率作為標準,沒有任何一個學校會在升學率上面掉以輕心。所以,學校一定會派出最優秀的老師來擔當高三教育教學的重任。這些老師不管是年輕還是年長,不管是開朗還是內向,有一點一定是相同的,那就是在自己所教學科領域里有很深的造詣,完全有能力很好地教導大家。所以,我們不要懷疑老師的水平,而應該相信他們,就好像我們一直想讓老師相信自己一樣。
六、緊扣教材,圍繞教材打好陣地戰、殲滅戰,切忌見異思遷、丟三落四。
教材(一輪復習資料)是高三學習的“寶典”。高考試題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這個“宗”其實就是教材,進入高三首先要把所學各學科教材吃透。只要第一輪復習吃透了教材、打好了基礎,就能更好地應付各種考試。教材在高考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某省理科狀元說得好:“教材是復習之本,無本復習如無土栽培,什么收獲也沒有。”知識點在教材里,高考只是整合教材知識,通過新的試題材料設計試題情境,有的試題還直接取材于教材,如語文的名篇名句、文學常識、文言虛詞考查等。高三學習,首先要扎進教材,激活、喚醒和重新獲得知識技能、經驗策略,更為重要的是要通過學習真正弄懂過去未曾弄懂的地方,形成過去未曾形成的經驗技能,掃除知識盲點。其次要走出教材,切忌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重在整理歸納教材中的知識原理,重新生成或建構新的知識體系,能靈活熟練地運用相關知識解答試題。
七、選準練習,集中時間做透高考題、優秀模擬題,切忌身陷題海、漫無邊際。
有些同學為了能在高考中領先于其他人,總想絞盡腦汁想方設法要比別人學得多,這無疑是件好事。但最后所采用的方法卻往往是對他們最為不利的,那就是:購買和選擇大量的復習資料和講義,花去比別人多得多的時間,沒日沒夜的做,這種精神非常可貴,這種人毅力也非常驚人,其效果卻讓他們自己都非常傷心失望。
高中階段所學的知識具有一定的范圍,再多的復習資料、講義,也只不過是這一范圍內的知識的重復和變形。你所做的很多題目都代表相同的知識點,代表相同的方法,對于那些你已經掌握的知識、方法,做再多的題目還是于事無補,簡單無聊的重復除了使你身陷題海,不能自拔,耗盡了你的精力不算,還使你失去了信心,因為你比別人努力,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因為每一套復習資料都經過編纂人員的反復推敲,仔細研究,都很系統地將相應的知識點按照一定的規律和方法融會于其中。所以同學們只要用好一套由老師推薦或下發的資料,你該學的一定都能學到,該會的都能學會,這就是“一本書主義”。 這本資料也好,那本資料也不錯,好的資料太多了,同學們的精力是有限的,而題目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精力去做無限的題目,永遠沒有盡頭。東一榔頭西一棒,必然導致你對每一套資料都沒有很好的完成,都沒有系統地研究,反而會因為各種資料的風格、體系的不同,而使你的學習失去全面性、系統性,多而不精,顧此失彼,是高三學習的大敵。高三學習要特別注意精選題目,做到少而精。只有解決質量高的、有代表性的題目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高三學生,我以為最好的資料就是近年高考真題,以及當年各地名校優秀模擬題。
八、查補缺漏,夯實基礎知識,學會全面歸攏整理,切忌浮躁僥幸、漏洞百出。
學習的過程就是不得彌補知識缺陷的過程。高三階段要重視查漏補缺工作。同學們要經常翻檢以前的練習本、試卷,把不懂處、易錯處、常錯處、??继幰灰粴w納總結,使自己對自己的情況胸中有數,便于利用有限的時間彌補弱點。高三就像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一開始就不容放過任何一個盲點和錯誤。“人不該在一個位置上跌兩次跤”,題不二錯。一定要建立錯題本,而且要很好的利用,平時做錯了題,絕不放過,一定要糾錯訂正。失敗是成功之母,從失敗中得到的多,從成功中得到的少,都是這個意思。失敗了的東西要成為我們的座右銘。比如語文中的名言名句很令同學們頭疼,內容多,分值低,要花大力氣才能拿到。如果把一些常見的名言警句都抄在一個小本子上,一有空就拿出來看。后來就能倒背如流了,填空自然就不在話下,出錯率也就直線下降了。。通過反復的查漏補缺,一方面強化知識,強化記憶,一方面尋找差錯,彌補遺漏。求得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知識提高能力。
“多出妙手不如減少失誤”。這是韓國著名棋手李昌鎬的一句經驗之談。他談的是下棋,但對我們考試也不無借鑒意義,特別是對那些學習比較好成績比較好的學生,要取得出色的成績,創造高分,減少失誤是為至要。
“強科更強,弱科不弱;強科尤弱項,弱科有強項“。在考試的幾個科目上,一個人有強有弱,是太正常了。學習的策略,就是揚強扶弱。有的同學是只補弱的,忽視了強的;有的同學是放棄弱的專攻強的。從整體看,都未見明智。強的里面不要有“水分”,弱的里面還要有突破。大概是十分高明的策略了。差的學科要拼命補上來,達到中等偏上水平;好的要突出,使之成為真正的優勢。千萬不要有僥幸心理,認為自己的強項一定能彌補弱項,高考什么都能發生,有弱項會使你未戰先敗。
九、珍惜時間,抓住學習的每一分鐘勤奮努力,切忌虛度光陰、坐失良機。
最慢的學習方法,就是最快的學習方法;最笨的學習方法,就是最聰明的學習方法;最踏實的學習方法,就是最有效率的學習方法。每天按照計劃去做,要始終嚴格要求自己,把規范當作一種習慣。要重視細節,最忌眼高手低,一看就會,一做就錯。
俗話說:熟能生巧。想要考得好,就得多做題。賣油翁的故事,同學們耳熟能詳,“此無它,唯手熟爾。”貝克漢姆的球技很好,怎么練出來的呢?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在整個球隊集訓完之后,他一個人再練半個小時,一腳一腳的沖著球門踢。想取得成功,方法只有一個,就是一次一次反復地去做,一直做到嫻熟自如,沒有人比得上你,你就是領軍人物。
高三這一年,注定是乏味的,勞累的,甚至是痛苦的。到了高三才能真正體會到什么叫夜以繼日,什么叫收效甚微,什么是屢戰屢敗,什么是屢敗屢戰。有這么一個故事:在大海上,有一片礁石,在礁石的背面,風平浪靜,藏在其中的珊瑚蟲顯得死氣沉沉,毫無生機,而且死亡率極高;在礁石的外面,巨浪翻滾,生存于此的珊瑚蟲卻顯得生機勃勃,光彩奪目,并快速地生長繁殖。巨浪的沖擊無疑就是珊瑚蟲生存的必要條件。人在一定的程度上與珊瑚蟲是一樣的,也需要沖擊、磨擦、鍛煉,高考是我們成長道路上第一次大的考驗,經受住了這次考驗,你也將像珊瑚蟲一樣光彩照人。高三會有許多不如意,當你笑的時候,全世界的人都在和你一起笑;當你哭的時候,全世界只有你自己在哭! 歡樂可以同享,而痛苦必須你自己勇敢堅強地承受,即使最愛你的父母也替代不了你,也沒有辦法。心晴則雨亦是晴,心雨則晴亦是雨。你一定要把它看成是歷練生命的機會,要義無反顧地迎上去。只有走好高三,羽翼才能豐滿,才能振翅高飛。
對于高三學生,不是抓緊每一分鐘學習,而是抓緊學習的每一分鐘。要記住: 不要以為到高三下學期學習還來得及,下學期幾乎就是模擬考的天下。
十、總結方法,及時總結反思階段學習得失,切忌信馬由韁、得過且過。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高三階段,每個單元、章節結束后,要及時總結反思階段學習得失,每次考試結束試卷發了要認真分析成績,總結教訓。
通過做題能鞏固所學的知識,加深對概念、規律的理解和深化;通過做題能發展思維,將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達到此目的,多做題是必要的,但并非做題越多收益越大。除了做題數量外,及時反思,總結方法,也是至關重要的。選對一本適合自己的習題集,認真地做每一道題。在做題過程中還要注意鍛煉自己的審題、分析、解題,一定要親自動手,把題完整地解下來,避免一看就會、一做就錯。做完以后,不要一味往前走,還要回頭看,這就是做完題后的反思、體會。命題者有什么意圖? 題目設計的巧妙處何在?此題的關鍵何在?題目有何規律?是否可推廣成一類題型?這個問題改變設問角度,還會變成什么樣的題目?這樣做一道題,就能夠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復習效率會大大提高。高三學習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知其然;第二重境界,知其所以然;第三重境界,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有一個法國謎語,也是一道的數學推理題,叫“荷花塘之謎”:如果池塘中有一朵荷花,每天的面積擴大兩倍,30天后就會占滿整個荷塘,那么第28天的時候荷塘里會有多少面積的荷花?
聰明的同學,你一定很快就可以算出來:從四分之一面積擴大到整個面積需要兩天,也即第28天,荷塘里會有四分之一面積的荷花。
題目很簡單,但它背后蘊含的道理卻不簡單。對每一朵荷花而言,它們的變化速度是一樣的,在第29天到來之前,它們費心盡力,也只完成目標的四分之一;而最后的兩天卻如有神助,拓展了絕大多數。
其實我們生活中的許多事情的發展變化都是這個道理。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的程度才會發生質變的飛躍的。而這個量變的積累過程是艱苦的緩慢的,一定要學會持之以恒、循序漸進。要遠離淺嘗輒止,千萬別奢望一步登天!越是接近頂峰,就越是困難重重;越是到了高三,學習就越不容易。拿破侖有句名言:“當最困難的時候,就是離成功不遠了。”第29天,也許是最困難的時候,但也正是離成功最近的時候,只有努力堅持,只有對目標鍥而不舍地追求,才能迎來荷花滿塘。我們在緊張的高三學習中,要胸懷自己的目標,憑每日細小的進步和成功去創造高考的輝煌,駑馬十駕,功在不舍;牛步雖遲,可達千里!行百里路半九十,讓我們謹記:不要輸在第29天。
選擇了高三,你就選擇了在風雨中前行;選擇了高三,你就選擇了在崎嶇中攀登;選擇了高三,你就選擇了在失敗中前進。為了心中的夢想,心甘情愿地以苦為樂,在失敗與拼搏中成長;為了胸中的理想,寧愿傷痕累累,也不怕困難阻擋。苦并幸福著,痛并快樂著!
我們要把握命運的航船,讓希望從這里開始;我們要撐起智慧的風帆,讓理想從此運行;我們要做生活的強者,讓信念充實心靈;我們要做學習的主人,讓鮮花充滿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