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學習方法
如何教孩子學習方法一
1.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
幫助孩子設定一個目標,并與他一起制定一個學習計劃。督促孩子執行學習計劃。在計劃執行過程中,及時發現孩子的進步,給予表揚。在孩子遇到困難時,鼓勵他戰勝困難,必要時給予適當幫助。
2.必要的課前預習
基本要求:認真閱讀教材,了解教材內容,思考內容重點,發現學習難點,做好聽講的準備。在孩子認真閱讀材料的過程中,有不認識的字或不懂的詞語,必須查工具書爭取自己學會。不明白的內容用鉛筆劃出來,準備課堂上聽老師講解。
3.聽好40分鐘的課
要告訴孩子明確地記住重點和難點,基礎知識、定義、定理要進行強制記憶,要掌握例題的解答步驟、方法。孩子不認真聽講,一般有根本聽不懂、自制力差、缺乏學習興趣三個原因,家長應針對其原因去解決。鼓勵孩子上課積極參與互動,老師評價其他同學的回答時,自己評價自己做得如何,肯定自己的優點,找到不足,進行自我激勵。
4.提高作業質量
做作業的要求是看清題,抄準題,理清思路,一次做對,認真檢查。家長在檢查作業后,發現錯誤,不宜直接告訴孩子哪兒錯了,而應讓孩子自己復查。
5.及時糾正錯題
給孩子一個專用的本子,孩子每次作業或考試出現錯誤,就讓孩子在專用的本子題目抄下,按正確的方法重做一遍后,分析錯誤原因。
6.做好讀書筆記和摘要
包括以下內容:①記下書名、作者;②采摘生字、新詞及佳句;③記錄主要人物和主要內容;④在書上批注;⑤列提綱;⑥寫讀后感。
7.學會使用工具書
對于小學和初中生來說,最主要的是學會查字典。要有運用部首、音序等查字法迅速、準確地從字典中查出生字詞的能力,還要有聯系上下文語言環境選擇恰當的義項解釋詞語的能力。要具備這樣能力,就必須要求學生勤查字典,并進而養成習慣。
8.培養思維能力
重視求異思維、發散思維、辯證思維等思維方法的培養,使孩子的思維能夠靈活運轉。
總之,建議家長應從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改進孩子的學習方法、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等方面著手,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在孩子掌握并使用正確的學習方法時多加以表揚,不應該在孩子得好分數時過多地獎勵,也不應在孩子考得不好時又過分指責打擊。
如何教孩子學習方法二
純拼音的教學是抽象、枯燥的,但在教學中,如果教學方法設計得巧妙得當,就能引起學生對拼音的興趣,在輕松的氣氛中完成新的學習任務。
在教學漢語拼音 an、yuan、en時,我充分利用書上的插圖編故事,使插圖的表音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力,讓學生在故事的學習氛圍中輕松學拼音。
首先,我利用課件出示一幅天安門的圖片,讓學生說說,并告訴學生這節課要認識的第一位新朋友就是復韻母an,如何記住an的形呢?我演示出兩個小朋友,分別手持a和n,從不同的方向走到一起,a和n一合并,就成了an。然后,我讓學生自由想像,自由發揮,說說怎樣記住an的形。學生們興趣盎然、議論紛紛。有的用小故事,如:小明和小紅是好朋友,他們拿著a和n來到天安門前唱歌跳舞,歌唱北京天安門;有的用兒歌,如:“小紅和小明,手拿a和n,來到天安門,成了好朋友”,等等。學生思維之活躍讓我贊嘆不已。
接著,教師邊演示課件邊敘述,小明和小紅離開了天安門,各自回家了。小明在回家的路上走著,突然,一只皮球滾到了眼前。教師接著問:這只皮球是什么形狀的呢?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圓形。教師將一個寫有yu的半圓和另一個寫有an的半圓合并起來,組成了一個書寫著yuan的圓球。這種演示過程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后,教師再演示課件敘述:小紅回到家,發現家門是關著的,于是她做了件什么事?學生紛紛用手作摁門鈴狀,答道:摁門鈴。教師將寫有e和n的卡片交給學生,讓學生仿照an的學法自由組合、自由討論。
在教師的精心設計下,把原本毫不相關的an、yuan、en通過圖片和故事緊密聯系在一起,在學生熟知的事物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在教學完an、yuan、en后,是in、un、ün的教學。教師鼓勵學生像老師那樣,用編小故事的方法,利用書上的圖片編故事,學習新知。學生們興趣高漲,三五成群、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不一會兒,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編成了。如:一只小白兔在烈日下奔跑,看見一片樹蔭(in),便在樹蔭下乘涼。這時一只蚊(un)子看見了小白兔,便向小白兔飛去,小白兔一揮手把蚊子趕到了白云(ün)中等有趣的故事。當然,這與教師的適時引導與點撥是分不開的。這種在語言環境中學習拼音,利用圖形記住拼音的音和形,比單純的看圖引入拼音,再讀拼音的教學方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何教孩子學習方法三
父母不妨選擇一本孩子喜歡的故事書,先介紹書的大標題,從左到右用手指給孩子看,先解釋標題的意思,再介紹內容,從文章介紹句子,再從句子解釋單字,當孩子對某一詞句不懂時,就會主動發問,此時父母可以趁機解釋給孩子聽。例如孩子對“愛心”兩字不懂時,父母解釋之余,除了教孩子認識“愛心”兩字之外,也可以讓孩子認識“愛心”的意義與觀念。這樣充滿多元而廣泛的解釋,孩子也不會覺得枯燥無味,久而久之,孩子便會從單字、句子的意思反推整個故事情節,無形中就進行了思考、連接與邏輯的訓練,從而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父母替孩子念故事書時,每天只需花十分鐘,每天念一小段情節即可,如果孩子要求每天聽同一段故事,父母就不要強迫孩子去聽下一段,讓孩子有自己的學習進度,才是最佳的學習方法,唯有尊重孩子的選擇,孩子認字的能力與可塑性才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