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會計學習方法
掌握了基礎會計的學習方法,就可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以下是學習啦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基礎會計學習方法,供大家參考!
基礎會計學習方法一
首先,要了解教材的總體結構。
從教學大綱以及教材的體系結構來看,本課程的內容可以大致劃分為這這樣幾個部分:第一、二、三、四章介紹的是會計學科的理論基礎;第五、六、七、八章是會計工作的主要步驟,也是會計循環(huán)的主要內容(從憑證到報表);第九、十章是會計核算主要內容的一個簡單介紹,也是前面基礎理論的應用;第十一章是對會計循環(huán)的歸納和總結,并介紹了幾種主要的會計核算組織形式;第十二章介紹的是會計工作組織的有關問題(如會計機構、會計人員)。這樣劃分以后,具體學習某一章節(jié)時,就能夠根據(jù)它在全書中的位置,把它與其他章節(jié)聯(lián)系起來去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其次,要準確地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原理和原則。
本課作為一門專業(yè)基礎課,有關的基本概念很多,對于這些概念一定要準確地理解其含義。只有基本概念把握準確了,才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他相關內容。
對于基本原理、原則和基本公式,一方面要掌握其內容,另一方面要能夠靈活運用。如復式記賬原理、借貸記賬法的記賬規(guī)則、“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會計恒等式等,在編制會計分錄和試算平衡表以及編制會計報表等業(yè)務中都有體現(xiàn)。
如借貸記賬法的記賬規(guī)則是“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在學習時不僅要了解其規(guī)則,同時還要了解為什么會出現(xiàn)此規(guī)則,此規(guī)則在具體操作中如何運用。
第三,理論聯(lián)系實際,加強操作練習。
由于本課程的實踐性較強,而其理論又比較抽象,特別是對于從未接觸過會計工作的同學來說,更是感到難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學習中一定要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同時加強操作練習,培養(yǎng)動手能力。具體辦法有:一是通過做“基礎會計學模擬實驗”,對憑證、帳簿、報表等增加一些感性認識,例如在學習憑證、帳簿等章節(jié)時,可以通過做模擬實驗,掌握會計憑證的填制,帳簿的登記等具體操作方法,更好地鍛煉實際操作能力;二是一定要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特別是有關編制會計分錄、試算平衡表、簡單的成本計算表以及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的練習,通過練習加深對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否則就很可能出現(xiàn)看書時好象是懂了,但一做題就不會的情況。
基礎會計學習方法二
學習第一章時應注意兩條線:一條是由會計的定義引伸出來的若干概念,如會計對象、會計職能、會計目標、資金運動、會計核算、會計監(jiān)督、貨幣計量等;一條是會計發(fā)展史中的許多重大事件。對第一條線應側重于理解消化,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對第二條線應側重于記憶,準確記住會計發(fā)展史中重大事件發(fā)生的時間、意義等。
學習第二章時應在正確理解會計要素的基礎上理解會計恒等式的原理和經濟意義。
學習第三章時首先應弄清楚什么是會計科目,為什么要設置會計科目,設置哪些基本會計科目及每個科目核算的內容是什么;同時要掌握會計科目和帳戶的概念、兩者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帳戶的結構,“T”形帳戶的格式、本期發(fā)生額和余額的概念也應正確理解;然后要重點掌握借貸記帳法的內容(“借”、“貸”記帳符號的含義、各類帳戶的結構、記帳規(guī)則、會計分錄的編制、試算平衡的方法),通過學習借貸記帳法,加深對復式記帳法優(yōu)點的認識。本章內容是基礎會計學會計基本原理的核心,非常重要,認真做習題、多做題是比較有效的學習方法。
學習第四章時應弄清楚帳戶按經濟內容、用途和結構可以分為哪些類別,以及各類中都有哪些帳戶。
學習第五章時應緊密聯(lián)系實際,可通過觀摩單位的財會部門工作現(xiàn)場,直接感受各種會計憑證的格式、填制要求、具體作用等,可通過模擬實驗操作的訓練,掌握會計憑證的知識和技能。
學習第六章時不僅在理論上了解諸如會計帳簿的設置、登記、試算平衡、更正錯誤、結帳和對帳等知識,更需要通過觀摩和模擬操作了解掌握帳簿的種類、格式、登記要求和處理方法。
學習第七章時應抓住兩個主要問題,一是財產清查的概念、作用和財產盤存制度,一是財產清查結果的處理;同時要掌握銀行存款余額調節(jié)表的編制方法。
學習第八章時主要應掌握會計報表的概念、作用、種類和編制要求,對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xiàn)金流量表的概念、結構和基本內容要熟悉,通過做模擬實驗能熟練的編制簡單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學習本章應注意與前面章節(jié)內容的聯(lián)系。
學習第九、十章時主要掌握兩個問題,一是會計循環(huán)的基本步驟(過程)及相關的基本概念,二是熟練掌握各項經濟業(yè)務的帳務處理。
學習第十一章時主要是了解幾種主要的會計核算形式。學習時應注意各種主要的會計核算形式的特點以及它們的區(qū)別。
學習第十二章時主要是掌握我國會計規(guī)范體系的內容以及了解會計機構、會計人員、會計電算化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基礎會計學習方法三
掌握三個基本
1、掌握會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本課程作為一門專業(yè)基礎課,有關的概念、理論很多,對于這些概念一定要準確地理解其含義,對于相關理論不僅要掌握其內容,還有能夠靈活運用。
2、掌握會計的基本方法:基礎會計將教會我們如何對具體的經濟業(yè)務進行核算的方法,如:設置會計科目與帳戶、復式記賬、填制與審核憑證、登記賬簿、資產計算、負債計算、所有者權益計算、成本計算、利潤計算、財產清查、編制會計報表等等。對于這些核算方法,要求大家熟練掌握。
3、掌握會計的基本技能,本課程的實踐性較強,要求學員認真完成實務操作作業(yè),并多向教師及財會人員請教,對憑證、賬簿、報表等增加一些感性認識,做到能運用所學理論、方法獨立完成一系列的會計工作。
注意三個聯(lián)系
1、注意各項經濟業(yè)務之間的聯(lián)系在一個企業(yè)的生產經營過程中會發(fā)生許多筆經濟業(yè)務,許多經濟業(yè)務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例如:“業(yè)務一 企業(yè)購10000元的材料,貨款未付。 業(yè)務二 用銀行存款支付10000元的貨款。”會計人員要注意到兩筆經濟業(yè)務之間的連貫關系。
2、注意各賬戶之間的聯(lián)系為了更方便地記錄各項經濟業(yè)務,在會計中設置了許多獨立的賬戶,如:原材料賬戶、現(xiàn)金賬戶、銀行存款賬戶、應付賬款賬戶等等,一筆經濟業(yè)務的發(fā)生會影響到兩個或兩個以上賬戶的數(shù)量變化,如:“業(yè)務一 企業(yè)購10000元的材料,貨款未付。”會使物資采購賬戶增加10000元,應付賬款賬戶增加10000元。所以在學習中要注意各賬戶的相互聯(lián)系,會判斷一筆業(yè)務的發(fā)生會影響哪些賬戶的增減變化。
3、注意會計核算方法之間的聯(lián)系前面介紹的設置會計科目與賬戶、復式記賬、填制與審核憑證、 登記賬簿、資產計算、負債計算、所有者權益計算、成本計算、利潤計算、財產清查、編制會計報表等會計核算方法之間有著內在的聯(lián)系,在學習中要注意這種聯(lián)系,掌握好各種核算方法的使用順序,如:一定要最后編制報表,因為編制報表要使用前面核算方法得出的數(shù)據(jù)。
處理三個關系
1、處理好全面與重點的關系。基礎會計講授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理論、方法,在要求大家全面掌握的同時,還要求學員能夠從中總結出重點內容,只有處理好全面與重點的關系,才能高效率地學好這門課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處理好理解與記憶的關系。會計課程主要教給學員能夠獨立完成會計實際工作的方法,以注重實踐為特點,因此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是不能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的,要求學員能夠處理好理解與記憶的關系,即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
3、處理好自學與面授的關系。由于面授時間有限,所以要求學員充分利用教材、錄像、課件、網上資源等多種媒體進行自學,處理好自學與面授之間的互補關系,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