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伊人网站-亚洲伊人精品-亚洲伊人电影-亚洲一在线-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久久国产一区

高分網 > 通用學習方法 > 學習方法 >

初中生學習方法答案

時間: 如英2 學習方法

  好的學習方法,能使你的學習事半功倍。今天學習啦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初中生學習方法答案,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初中生學習方法答案一

  一、課前預習能力

  看這一章之前,請你先判斷一下自己:

  你看書的時候,是否需要老師的指點或有關書評的啟示等外來因素的引導,才能明白書中的重點與精華?

  你解數學題的時候,是否一定要參考書上的例題,才能形成解題的思路?

  推而廣之,當你游覽名勝、風景的時候,當你觀賞電影、戲劇的時候,當你參觀藝術展覽的時候,是否必須通過導游或講解,你才能發現美之所在?

  在別人指導下激發出的領悟力,和獨立探索的領悟力之間有很大差異。前者為被動式,后者為主動式。老師一再強調的課前預習,實際上就是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獨立探索的領悟力。

  本章分三部分探討如何提高課前預習能力。

  首先介紹閱讀法和回顧法兩種方法。閱讀法注重對新學的知識的理解;回顧法注重對已學知識的復習。

  (1)閱讀法

  預習開始的時候,首先從頭到尾把課文朗讀一遍或默讀一遍,邊讀邊思考:新課文的基本內容是什么?是按什么思路來闡述的?這個思路的道理是什么?讀過之后懂不懂?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把這些記錄在預習筆記本上。

  這種預習方法,表層目的是對新課文知識的預習,深層目的是以此理出一條檢驗自己學識的水平線。看在獨立學習的情況下,自己能掌握住多少內容。上課的時候,除了聽老師講課外,還要比較一下,自己的理解和老師的講解有哪些差距,這種差距是屬于知識方面的,還是方法上的,找到原因也就找到了補短的目標。

  經過閱讀預習以后仍不能理解的那部分內容,不必強求理解,把它記下來作為聽課的重點。

  (2)回顧法

  回顧法主要是在預習新課文的時候,要復習鞏固學過的知識,以發現自己掌握知識的薄弱環節。

  本來,已經學過的知識是應該記住的。可是事實上,由于種種原因,學過的知識或者忘記了,或者記不全了,或者記錯了而不自知,從而變成了對新課文理解的“絆腳石”。有的同學感到聽課效果差,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掃除這些“絆腳石”,缺少聽好新課所必備的知識,對課堂上老師講的新課很難立即理解。課堂上某一處卡殼,后面就更聽不懂了。

  通過回憶,查一查不懂的概念在哪一章哪一節中講過,如果還回憶不起來,就找出課本或筆記本認真看看,直到弄懂為止。

  為什么要這樣?因為,回顧和聽講新課不同,新內容不懂可以擱著,到課堂上聽老師講;而已學過的知識,老師在課堂上是不會講的,如果預習時沒搞懂,就會影響聽課了。

  劉林同學,19歲去美國攻讀博士學位。在總結自己學習經驗、談到在高一期間的一堂化學課時,他說:“那一節課才使我明白,預習要講究方法。”

  原來,劉林考上高中之后,認為暑假可以輕松輕松,所以一天書也沒看。開學之后,有一次化學課上“離子反應”一節,老師講:“在初中化學里,我們已經學過了,電解質溶解于水就電離成離子。所以電解質在溶液中的反應,實質上就是離子之間的反應。”

  這兩句話雖然不長,可是一連出現了電解質、電離、離子等概念。劉林一個暑假沒看書,學過的化學課程忘記了許多,對這些概念模糊不清了,感到茫無頭緒,跟不上老師的速度,聽得非常吃力。

  劉林說:“結果,一步落下,步步都跟不上。那節課直弄得我心煩意亂,毫無效果。如果我預習的時候把這三個概念搞明白,不就會很好地聽課了嘛。”

  課前預習能力二:預習時間的安排

  預習根據時間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方法:

  (1)及時預習

  老師講課前,自學老師要講授的新課。

  (2)階段預習

  用一個比較完整的時間,把下一階段要講的一章或幾章的新課內容自學一遍。

  (3)學期預習

  利用假期,自學新學期所講課程的全部內容。

  預習時間一定要安排好。什么時間采用哪種預習方法,每次預習要花多少時間,這兩個問題不解決好,預習還是不會奏效。

  李明華同學是合肥市第八中學初三學生。他在一次全市初中生學習經驗交流大會上,談到他在預習時間安排問題上遇到的教訓。

  初二那年暑假,李明華聽人說,暑假里預習一下下學期上的課,開學后那門課肯定能學好。小李試了試,利用暑假看了看下學期要上的幾何。果然,那學期幾何課程一直在班上領先。

  小李嘗到了甜頭,逢人就講預習的好處。他自己也近乎到了迷信預習的地步。

  初二下學期開學之后,小李拿出了老辦法,集中一切課余時間來預習新開的物理課,拼命地往前趕。結果打亂了學習計劃,不僅物理課沒學好,還影響了其他課程的學習。甚至連做作業的時間都沒有了。各科學習成績出現下降的趨勢。老師發現之后,幫助小李作了分析。指出用假期預習方法預習幾何取得成功,是因為預習方法和預習時間搭配得當。而開學之后,正常的教學活動已開展起來,每天上午、下午都要上課,各門功課都留有作業,仍然采取集中時間的學期預習方法預習物理,勢必影響整體的學習。所以開學之后使用的預習方法通常都是及時預習。及時預習的突出點是實用性,老師講多少,就預習多少。這樣預習的內容少,花的時間也不宜太多,一般有一兩個小時就夠了。如果時間過長,就適得其反。一是占用了過多的時間,影響做作業;二是容易疲勞,效果不佳;三是看了過多的內容,第二天上課還講不到,用途就不太大了。預習時間的安排要注意處理好復習和預習的關系,在有限的時間內,先安排好復習的時間,而將預習安排在所有作業都做完之后進行。

  課前預習能力三:學會選擇預習課目

  中學生每年都同時開五六門課到七八門課。如果各門課程同時進行預習,肯定會出現時間不夠、預習質量難以保證的矛盾。因此,預習前必須解決好選擇預習課目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要點是一定要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對不同的同學并不是所有的課程都需要預習。干政同學是13歲初中畢業考進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的,16歲時以全國第二名的成績考取赴美物理學研究生,后獲理學博士學位。

  干政主要選擇及時預習和學期預習兩種方法。每逢寒暑假,小干總要考慮一下下學期要上哪些新課,然后選擇一門進行預習。有一年寒假,他選擇預習課目時,發現新開了好幾門課,有《特殊函數》、《量子力學》等等。他聽說這兩門課都很重要,可是寒假時間短,只能選擇一門預習,選擇哪一門呢?小干思索起來。干政將《特殊函數》和《量子力學》這兩門課程的內容作了比較,發現《特殊函數》內容繁多,必須靠記憶,《量子力學》概念多,主要靠理解。而自己的理解力強,記憶力弱。再看看課表安排,《特殊函數》的課時都排在后半學期。根據自己的經驗,一個學期中前半期學習效率比較高,后半學期一般都是學習時間比較緊,加上面臨考試,各科都要牽扯精力。比較之后,干政決定利用寒假時間預習《特殊函數》。事實證明干政的選擇是正確的。由于提前預習了《特殊函數》并做了部分習題,所以聽課的時候對復雜的推導并不感到難,課后也不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復習。難點攻破了,不僅《特殊函數》學得較好,學習其他課程的精力和時間也都有了保證。

  課前預習能力四:預習語文的方法

  上面說的是預習的一般方法,各門功課都可采用。但是,各門課程都有各自的特點和規律,因而預習方法也不盡相同。若是在預習前就把握住課程特點,那么預習的效率也就會大大提高。

  我們先講一下語文課應該怎么樣預習。

  語文課多是由一篇一篇內容上不相關聯的文章組成,它的知識的連續性主要表現在字、詞、句的含義和語法上。語文課的目的,一是學習祖國的語言,二是訓練分析、綜合的思維能力。從這些特點出發,語文課采用及時預習的方法比較好。

  (1)通讀課文

  課文一定要通讀,而且應該朗讀。朗讀不僅訓練自己的發音,還可以通過語氣的變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過好字詞關

  讀課文的時候,把課文中不認識的字、不會解釋的詞、不易理解的句子勾畫出來。書上沒有注解的字詞,可查一查字典、詞典,特別是一些似懂非懂的句子,要搞清楚。比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這樣一句話:“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似乎”是不確定的意思,“確鑿”是非常確實的意思,魯迅先生為什么要把這兩個詞連在一起用呢?找一找參考書,看看是怎樣解釋的,如果找不到參考書,就用彩筆標畫出來,以便講這部分時注意聽老師是怎么解釋的。

  (3)初步分析課文

  了解課文的大概意思,識別層次與段落。遇到寫得好的地方或者自己有獨特見解的地方,也可在課文邊作上符號,老師講到此處時就格外注意一下。

  (4)歸納中心思想

  用筆把歸納的內容記下來。上課的時候,和老師概括的中心思想相對照。

  經過上面四步,找準了自己聽課時的重點、疑點和難點,一篇課文的預習就基本解決了。總之,歸納起來就是一句話:在預習過程中要注意思考。

  課前預習能力五:預習數理化的方法

  把數學、物理、化學等課程和語文課進行比較,就會發現數理化有一個共同的也是重要的特點:知識的連續性特別強。所以數理化課程雖然也可以作及時預習,但集中時間作階段預習、學期預習,學習效率會更高一些。

  數理化課程雖然內容不同,但是預習時卻有共同的規律可循。

  (1)閱讀課文

  這是預習下幾個步驟的基礎。

  (2)親自推導公式

  數理化課程中有大量的公式,有的課本上有推導過程;有的課本上沒有推導過程,只是把公式的最初形式寫出來,然后說一句,“經推導可得”,就把結果式子寫出來了。無論課本上有無推導過程,學生預習的時候都應當合上書親自把公式推導一遍。書上有推導過程的,可把自己的推導過程和書上的相對照;書上沒有推導過程的,可在課堂上和老師的推導過程相對照。這樣就易于發現自己的推導有沒有出錯的地方。自行推導公式既是自己在獨立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又是在發現自己的知識準備情況。通常,推導不下去或推導出現錯誤,都是由于自己的知識準備不夠,要么是學過的忘記了,要么是有些內容自己還沒有學過,只要設法補上,自己也就進步了。

  (3)掃除絆腳石

  數理化的知識連續性強,前面的概念不理解,后面的課程就無法學下去。預習的時候發現學過的概念有不明白、不清楚的,一定要在課前搞清楚。

  (4)匯集定理、定律、公式、常數等

  數理化課程中大量的定理、定律、公式、常數、特定符號等,是學習數理化課程的最重要的內容,是需要深刻理解,牢牢記住的。所以,在預習的時候,無論你做不做預習筆記,都應當把這些內容單獨匯集在一起,每抄錄一遍,則加深一次印象。上課的時候,老師講到這些地方時,應把自己預習時的理解和老師講的相對照,看自己有沒有理解錯的地方。

  (5)試做練習

  數理化課本上的練習題都是為鞏固所學的知識而出的。預習中可以試做那些習題。之所以說試做,是因為并不強調要做對,而是用來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預習效果好,一般書后所附的習題是可以做出來的。

  初中生學習方法答案二

  這個問題是我被問得非常多的一個問題,也是現在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經常說自己的孩子疲勞于作業,做課外習題的時間不夠。這里我要談的一個問題是,孩子一定要搞“題海”戰術么?做題的目的是什么?

  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龍記》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其主人公張無忌集各派神功于一身,他精通“九陽神功”、“乾坤大摩移”、“七傷拳”、“少林龍爪手”、武當派的“太極拳”和“太極劍”,其功力已然天下無雙。現在仔細分析張無忌練就這一身武功的歷程,就可以發現,他的所有功力都是以“九陽神功”為根基稍加修煉而成的。金庸先生書中言道,張無忌被困深山之中,花四年時間練就了九陽神功。在光明頂的密室中花兩個時辰練就了“乾坤大摩移神功”,并且一練就練到了第七層。在光明頂上與六大門派高手比武之時,忽而回憶起小時候背誦的口訣,當即煉成了七傷拳,觀看了少林神僧的武功后理科領悟到了少林龍爪手的精要,在武當山上只由張三峰指點了一個時辰便領悟了太極拳和太極劍。他之所以能進展如此神速,完全在于他有強大的九陽神功作為根基。

  做題時,我們的“九陽神功”是什么?我們現在分析下如何做題,找到我們所需要的“九陽神功”。

  談如何做題,首先需要明白一個問題——為什么要做題?做題的目的應該是掌握知識點,因為不同的題目考察的是知識點的不同側面。處于這個目的,我們做題應該區分,應該掌握題目背后的東西——知識點的類型。很多同學,做題不善于總結不善于分析這道題考察什么。接下來我們從幾個方面來談做題:

  第一,對于課本上的例題怎么看待?

  很多人覺得書本上的例題很簡單,一看就會了,就不太重視了。其實,我們犯了一個大錯誤,就是輕視例題,縱觀考試,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題目都是源于例題,又衍生變化的。對待例題我們要做到這幾點:

  1、掌握例題的標準解法。

  很多人做題只求會做,對于標準化答題不注重,這是最要不得的,熟不知你的馬虎粗心大意都是由于做題不標準導致的。我曾經有一個師兄,在高三二模的時候數理化三科450分,判卷子時老師硬是找錯誤才扣去5分,用老師的話說他的答案就是標準答案。

  現在判卷子是按照步驟給分的,如果答案不正確,你的步驟不在得分點上,你的分數就打了折扣,關注標準化解法是做題的根本。

  2、掌握例題考察的知識點,從中得到這類題的標準解法。任何一道題都是考察一個知識點的,或者是一個定理的應用,或者是推論的應用,題目無非就是知識點的應用。從例題中學習知識點怎么在實踐中應用。

  第二、對于做課后習題和老師作業的看法

  我對于課后習題的看法是,不要圖做完作業,作業的目的在于對今天學習的知識點的考核,習題一般是從多個角度去考查知識點的,我們做完后也需要總結下,都從哪幾個角度考查了,角度不同,容易出錯的地方是不是變化了,找到題目背后的不變的東西,這才是最重要的。

  對于老師的作業,我同樣抱這樣的看法,老師給我們的作業一般不是無的放矢的,綜合復習的試卷作業,考查的知識點就多了,每一道題都需要認真對待,做一道掌握一道,然后,將這份試卷考查的知識點列到紙上,看看考核了多少,這些知識點有哪些是你不太熟悉的,這個題目考查的是不是你不熟悉的,如果是自己把它改進就是進步。

  第三、做題之后你是否總結了?

  做題之后一定要總結,很多人做完題不返回來看看題目,直接做下一道了。這種做法在平時的作業中,我是不提倡的,做完后看看自己的步驟是不是合理,有沒有可以再優化的,是不是只有一種做法,這道題目和別的題目有什么不一樣,同一個知識點的考察,做法有沒有不同。

  第四、如何做題?

  怎么樣分析題合做題呢?我喜歡數學也最喜歡講數學的題目,拿數學題目來說,我覺得最好的方法是將題目的已知條件列出來,然后,在條件下邊列出需要求解的問題。不要都在腦子里思考,寫出來是最直觀的,便于你思考和解決問題。見到題目,列出已知后,思考下這道題的知識點是什么,考核這類知識點,一般怎么入手,這是你總結的結果,從這類題目方法入手思考,看已知條件是否可以直接得出結論,如果不能利用已知條件怎么樣求出未知條件再去解題。

  從上一步得到下一步一定是有理由的,即使最簡單的四則運算法則(加減乘除)也是理由,每一步推出下一步的理由自己要明白,然后看是否能夠推出來,如果推不出來,就一定是錯的。

  有些人由于不列出已知條件,不時刻關注條件,就會出現做著做著已知條件就變沒了或者自己創造出來了,這是要不得的。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想我們需要的“九陽神功”就浮出水面了,就是規范化的解題步驟和良好的做題習慣,就是上邊所提到的四個需要注意的點。歸納下來,做題就是幾個步驟:

  1、列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明白要考察的知識點;

  3、按照這類知識點的做法,拿筆寫下去,不斷講條件應用進去(直接或者利用條件推出新條件);

  4、每推出一步都要檢查上一步是否能推出下一步;

  5、做完題目后做個總結和思考,看是否自己的步驟很完善(每應用一個定理或者推論,條件,一定要列出來,然后寫明通過什么定理,得出你的結論);

  6、將這類題目地方法總結出來,寫進自己的總結本和腦子。

  初中生學習方法答案三

  課堂聽課能力

  中學時代是人生打基礎的時代。九層高臺,起于壘土。中學生將來能不能成才,能不能有所建樹,就看中學階段打下的基礎如何。而這基礎,正是從六年共計八千六百四十節課中“壘”起來的。

  因此,課堂對于中學生來說是最可寶貴的了。有人說:“中學生不把上課作為學習的中心環節來抓,那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這話可謂再恰當不過了。

  本章側重從聽課的著力點、聽課的基本要素等方面談談聽課能力的訓練。

  聽課的著力點在哪里

  聽課是為了學到知識。但是,是不是知識聽懂了,就算課聽好了呢?應該說,聽懂是最起碼的要求。但是優秀的中學生不應當只滿足于這一點,而應當給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就是在課堂上,不僅向老師學習具體的知識,還要學老師的科學思維,摸清老師講課的思路。

  思路,是思考問題的具體線索。摸清老師講課的思路,是要把老師講課過程中運用的各種思維方法、思維形式、思維規律搞清楚。學習老師是如何進行周密的科學思考的,以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

  1979年全國理科高考第一名的應自強同學就是一位善于理清老師講課思路的學生。他在中學時,物理課超前學習許多,學習成績優異。經過考查,學校認為他完全可以不用跟班上物理課。

  但是,應自強依舊堅持上物理課,在課堂上仍舊全神貫注地聽講。有人說,已經懂了的課程再去聽,如同嚼蠟,一點味道也沒有。他卻說:“雖然老師要講的知識內容大部分我早已掌握了,但是,老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方法我還沒有學到手。我聽物理課的目的是把自己的思維方法跟老師的思維方法作比較,找出我的差距,培養和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下面,我們舉個例子,討論一下學會理清思路的方法。

  公式:(a+b)2=a2+2ab+b2,老師為了證明總的面積(a+b)2的大小,把大正方形變成了兩個小正方形和兩個矩形(見圖),分別計算四個圖形的面積,再把四個面積加起來,成為一個大正方形。這里的思路就是從整體到部分再回到整體的分析綜合法。

  分析綜合法是最常用的思維方法。老師在講完全平方式用了這個方法,我們應當在聽課時既接受完全平方式這個知識,又接受分析綜合法的科學思維,并把這種思維方法應用到其他情況中。

  此外,中學老師講課時,還常常用到歸納法、演繹法、分類法、比較法、抽象概括法等思維方法;常常用到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等形式邏輯的思維規律和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等辯證邏輯的思維規律。這些思維方法和規律都有專門的書來論述,同學們可以到圖書館借有關的書籍自學。要知道,從某種意義上講,掌握了科學的思維規律和思維方法,也就掌握了最根本的學習方法。

  學習老師的思維方法,要求聽課的時候會“追”老師。

  湖南省湘潭一中高中一年級學生郭震,15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在少年班學習了四年,又提前考取了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他的體會是:聽課要學會追老師,讓自己的思路追著老師的話轉。

  郭震同學聽課總是全神貫注,他的思維就像一架“電子跟蹤器”,一刻也不離開老師的講話或板書。老師講到哪里,他就想到哪里。遇到聽不懂的地方,隨手記下來,以便課后再去問老師。

  他說:“珠子穿成串才好看,學知識也是這樣。課堂上,老師講課是一環扣一環的。有一環不注意,沒聽懂,就影響下一環,那么課后花雙倍的時間也難以補上。所以,在課堂上思想要高度集中,讓自己的思路跟著老師的話轉。如果上課時不好好聽課,而把加倍的時間和精力用在課后復習、做作業上,使學習處于窮于應付的被動局面,那是直路不走走彎路,自找苦吃。”

  正因為郭震善于聽課,他的學習效率就很高。他提前兩年從高中畢業跨進了大學校門,又提前一年大學畢業考上了研究生。這真是效率出時間,會聽課、聽好課,為郭震節省了三年的時間。

  聽課的基本要素

  聽課有兩個關鍵的要素,一定要把握。

  (1)注意力集中

  上課的時候思想不能開小差,要通過聽講訓練自己注意力集中的芰Α?/font>

  注意力是意志力的具體表現。意志力的鍛煉和注意力的培養有極密切的關系。嚴格遵守課堂紀律,加強自控能力,善始善終地把一件事做完,不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甚至有意識地培養自己鬧中求靜的本領,主動抵制引起分心的干擾都是鍛煉和提高意志力的好辦法。

  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的張保國同學,入學時只有12歲。盛夏酷暑,他把房門緊閉,趴在桌上學習,滿身是汗。別人問他為什么關著門,他說:“開著門,常有人到門口來張望,分散注意力;開門通風,會把書吹得亂翻,影響思想集中。”12歲的孩子,就有這樣強的意志,令人稱奇。這為他后來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求知欲旺盛

  求知欲旺盛表現在:敢于探索,敢于提問題。

  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教授同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的同學談話時,特別強調了這一點。他說:“最重要的是創造力,是要能帶頭,而不是人家帶頭你跟在后面走,這里關鍵是要學得活,面要寬,把學習當成生活的一部分,當成一種樂趣。”

  “一定要培養好奇心,要敢于提問題,開頭可以是先回答別人的問題,然后就是自己問自己答了。考得好是一個幫助,但那也只是在回答別人的問題,總不能老回答別人的問題呀。所以好奇心很重要,好奇才能敢問。”

  “你們在一些觀念上有沒有提出過疑問?比如對于牛頓力學,會不會問:我為什么要學它?為什么它不可能是不對的呢?這種年紀還不問這種問題,將來是不會問這種問題的。老師你講牛頓力學,為什么是對的呢?根據是什么呢?這種年紀還沒有這種態度,將來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年紀大的人往往習慣于運算,遇到問題拿起筆就算,而年輕人就不一樣,敢于提問。為什么理論物理領域中作出貢獻的大都是年輕人呢?就是他們敢于懷疑,敢問。年老的人,運算越熟,他的'程序’可能編得越好,就是做不出一流的工作,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提問題,更不會去回答這些問題。”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聽課注意力集中是為了向老師學,學問淵博才能有所建樹;敢于提問,勇于探索是為了在已有的知識上向前走,有才識才能有所突破。二者結合起來,才可能做到出于藍而勝于藍。

  聽課要學會抓西瓜

  俗話說得好:不要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就是說要善于抓住大問題、關鍵問題、主要問題,聽課也是如此。

  求知欲旺盛、興趣廣泛更要注意抓大問題、抓關鍵問題。

  有不少老師反映:有的同學有鉆研精神,但是不肯接受老師的指導,對一些小的問題老是去摳,一鉆就是一周,這樣只能成為一般人材。還有的同學思想方法很怪,簡單的問題他能想得很復雜,這樣在科學上是沒有前途的。

  干政同學開始上少年班的時候,剛過13歲。他聽說大學上課,一節課要講好幾十頁課文有的課連教材都沒有,老師上課一抄一大黑板;所以,記好課堂筆記最重要。干政決定以記好筆記來聽好課。

  這一來,小干可忙開了。老師在講臺上講,他在底下記;老師在黑板上寫,他在底下抄。記呵,抄呵;抄呵,記呵……老師的每一句話他都覺得不能丟,費的力氣可真不少,課堂筆記簡直成了老師講課的記錄了。

  但是,事與愿違,勞而無功。由于集中精力記筆記,大腦只是簡單的機械的反映,來不及思索,老師講了些什么,印象不深;老師講的重點是什么,也抓不住;自己的思路又跟不上老師的思路,難免丟三落四,腦子里亂糟糟的。課堂上效果不好,課后花的時間就更多了。干政意識到不分輕重主次地聽課是不行的。于是,他改變聽課方法:上課頭腦始終保持清醒和“一級戰備”的狀態,積極思考,聽得懂的,聽過去就行了。筆記只記那些重點內容和自己沒有理解的內容,記那些與自己預習時的理解有矛盾的內容,這樣有選擇地記不僅不亂,而且記得很快,不影響現場聽課的思路。下課以后,立即把不懂的內容向老師提出,以求當天解答,不留“后遺癥”。然后,再用自己的話——注意,一定是用自己的話——整理成詳細提綱式的筆記。這樣做,不僅溫習、鞏固了當天的課程,還為今后的復習提供了方便,因為看到筆記中某一條綱要,馬上就可以回憶起當時整理筆記時對這一條的理解,復習起來既快又全面。

  日積月累,干政的學習效率迅速提高。干政把自己的聽課經驗總結為“追老師”、“抓西瓜”、“當堂懂”。有的同學說:課堂上聽不懂,關系不大,反正有書,課后看書不就得了;

  或者說:反正有老師,自習課時再問老師就是了。誰有了這些思想,他聽起課來就會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困難就不想繼續聽下去。這樣勢必浪費了課上時間,加重了課下的復習擔子。

  正確的態度是:上課時要專心聽,勤思考,力爭當堂懂,基本完成理解任務。

  但是,在課堂上也確實會遇到當堂懂不了的時候。俗話說,聽課的思路卡殼了;用文雅一點的字眼,理解發生障礙了。造成卡殼的原因很多,只要找到原因,理解即可暢通,思路也就迎刃而開了。不過,千萬不能在課堂上當即尋找卡殼的原因,那樣勢必會影響聽下面的課。

  這個時候就要要求自己果斷地繼續聽下去。如果卡殼的內容是公式、定理、定律,接下去就要應用它解決問題,這種情況下先承認老師給出的結論(公式或定理)并繼續聽下去,而不要停下來去反復理解不懂的部分。這種全盤接受未懂得的知識,是課堂上的一種策略。然后到課下來再慢慢弄懂它。采用這種策略,雖然這一部分沒有“當堂懂”,但是,它保證了緊接其后各部分內容的“當堂懂”。

2667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电影幻想| 风云雄霸天下| 都市频道在线直播回放| 1988版14集电视剧平凡的世界| 感恩节英语祝福| 比基尼美女跳舞视频| 停止长高的3个预兆| 滝沢乃南| 初恋在线观看| 电影《天启》| 九号所有车型图片| 哥哥的女人电影| 含羞草传媒2024| 韩孝周超异能族| 欠条怎么写才具有法律效力| 皇家师姐| 林子祥电影| 涩涩免费| 莱诺| 声色犬马 电影| 燃冬海报| 这就是中国 纪录片| 美娜个人资料简介| 爱的替身| 小舞泳装比基尼套装图片| 电影善良的妻子| 世界轮廓图| 电影继父| 电影同船爱歌| stylistic device| 孕妇不能吃什么| 李采禫的电影| 李越昕蕾| 树屋上的童真| 张俪eyely| 女同视频在线| 456电影网络重口味456| 小姐与流氓| 给我| 泰剧谁的青春不乱爱| 光明与黑暗诸神的遗产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