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重要性有哪些
同志在《講話》中把學習的重要性提升到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題、報國為民的重要基礎的高度,意義重大而深遠。要牢牢把握這一主題,首先要深化對學習重要性的認識。筆者認為,學習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可以明方向。對于每一位同志特別是領導干部來說,方向問題是旗幟問題,政治問題,生命線問題。方向正確,事半功倍;方向錯誤,滿盤皆輸。二是學可以知得失。唐太宗李世民感悟人生,說了這樣一句富含哲理的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這給予我們的啟示是,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明辨是非,才能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少走或不走別人的彎路。三是學可以正實踐。理論是實踐的總結。沒有一定的理論,就難以指導實踐。有些同志,面臨一些具體問題束手無策,原因就在于胸無點墨,不了解事物發展的規律,當然就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四是學可以拓寬視野,加快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增強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本領,成為堪當重任、能做大事的優秀人才。五是學還可以怡身心。愉悅身心是學習的第一要義。古人把“修身、養性”作為“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本功課,而“修身、養性”的基本功就是多讀書、多學習。
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涌現。從事各方面工作的同志唯有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善于學習、勤于思考,使學習成為常態,用理論武裝自己,才能跟上時代步伐,才能不落伍,才能認識和把握所從事的工作的特有內容、方法和規律,做好本職工作。
二、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矢志刻苦學習
同志在《講話》中提出要矢志刻苦學習。他引經據典,用古人刻苦學習體現出來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來激勵大家,指出:“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瞄準國際先進知識、技術、管理經驗,以韋編三絕、懸梁刺股的毅力,以鑿壁借光、囊螢映雪的勁頭,努力擴大知識半徑,既讀有字之書,也讀無字之書,砥礪道德品質,掌握真才實學,練就過硬本領。”在各個領域、各行各業工作的同志中,不乏學有所成、能堪當重任、能做大事的優秀人才。他們之所以能在本職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成為領軍人物,是與他們善于學習、勤于思考分不開的。但毋庸諱言,也有那么一些同志對學習是不夠重視的,尤其是有的“入了仕”后忙于事務,疲于應酬,學習、研究不求深入,滿足于吃老本,沒有能力不足的危機感。怎么轉變這種不良作風呢?古人有句名言:“仕而優則學。”意思是,如果當官當得好了,有余力,就應該再去學習。這話至今對我們仍具有啟迪意義。實踐證明,要想成就事業,在本職崗位上有所作為,最好的途徑還是要矢志刻苦學習。古人尚且能在家境貧苦的情況下,鑿壁借光,囊螢映雪,刻苦讀書,我們今天有這么好的學習條件,難道還有理由懈怠嗎?
學無止境,學海無涯。學習需要長期堅持,需要付出艱辛。沒有毅力、勁頭不足是不會有收獲的。因此,要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勤于學習,把學習作為一種價值取向,作為一種人生態度和追求,作為一種現實需求;要持之以恒,不因忙碌而放棄、不因應酬而耽擱,力求做到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要通過學習,更新知識,優化知識結構,提升思維層次,不斷增強政治把握能力、執政或參政能力、組織領導能力,把本職工作做得更好。
三、要豐富學習內容,探索學習的新形式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偉大的系統工程,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者、領導者,需要具有全面的素質、能力、本領,而要提高素質、能力、本領,必須加強學習。在學習中要統籌安排,有重點地選擇學習內容:一要高度重視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領會、掌握貫穿其中的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基本方法,堅定理想信念,明確前進方向。二要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以此為根據制定決策、解決問題。三要學習時事政治,并結合工作需要注重對經濟、科技和歷史等知識的更多涉獵,提高知識化、專業化水平。
中共勾畫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宏偉藍圖。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我國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總體部署。學習好、貫徹好中共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是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政治任務,是各個領域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通過學習,統一思想和行動,凝聚智慧和力量,緊緊圍繞中共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積極獻計出力,為全面深化改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應有貢獻。
同志在《講話》中還指出:“希望大家奮力創新創造。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我省各個領域、各個部門在長期的工作學習中,積極探索實踐、勇于開拓創新,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明顯成效,積累了寶貴經驗。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要牢固樹立勤奮好學、學以致用的良好風氣,在堅持行之有效的學習形式和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提高學習實效的新途徑、新形式和新方法,突出學習這個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題,夯實學習這個報國為民的重要基礎,使學習工作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