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師德師風學習心得相關的范文3篇
師德師風建設是教師隊伍的根本建設,是民辦高校的政治生命線,它是統領教師隊伍改革發展,光大師表形象,營造健康和諧校園,提高教師文明執教能力的基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到的與師德師風學習心得相關的范文,希望能幫到大家!
與師德師風學習心得相關的范文一:
上周六,10月30日上午,學校在餐廳二樓開展了“一流師德師風”卓越教師培訓會。這次培訓會請了著名心理學家、青年講演家、新陽光心理教育研究所首席心理咨詢師、培訓師劉希良老師作講演。劉老師從師德建設的三個定位、四個品質、教師的責任與責任感、教師的團隊合作精神、教師的感恩教育、教師的專業學習與修養等角度,結合具體的師德教育案例,對教師的師德素養作了闡釋。
師德,即教師的職業道德;師風,即教師的行為作風。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師德師風對一個教師特別的重要。因為,教師是學生行動的標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自古就是“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落實科教興國戰略、推進教育創新、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主導力量,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因此,師德師風的好壞往往影響和決定了學校的校風和學風的好壞。師德古來有之,不同時代對師德有不同的要求,現代師德是對古代師德的繼承與發展,知識經濟時代對師德賦予了新的內涵。
1.愛崗敬業、盡職盡責、獻身教育是師德的基本要求
教師的職業有苦也有樂,平凡中見偉大。我們要熱愛教育事業,要對教育事業盡心盡力。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努力創新。盡心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任務,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受到老師的影響而努力學習,不斷進取。人們把教師比喻成“蠟燭”,是啊,教師最大的樂趣就是照亮了別人,充實了自己。
教師不僅僅是在奉獻、在燃燒,而且同樣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華。教師要付出艱辛的勞動,但是苦中有樂,樂在其中。教師最大的樂趣就是照亮了別人,充實了自己。正是這種成就感、幸福感,激勵著千千萬萬的教師不辭辛勞地為教育事業獻身。
2.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教書育人是師德的核心
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理解和尊重。在教育教學當中,要熱愛學生,了解學生,尊重學生,不歧視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我們應當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3.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師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于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征中顯示出來,教師是教人怎樣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樣做人。教師工作有強烈的典范性,為人師表是教師的美德。教師以身作則,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養出言行一致的人。
4.終身學習、不斷進取是師德的升華
在科學和技術發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經常處于學習狀態,人們的知識結構很快就會落后于實踐的要求,每個人都會面臨落伍的危險。所以,時代要求教師必須轉變學習觀念,確立“邊學邊干、邊干邊學、終身學習”的觀念,緊跟當代知識和技術的發展步伐。
總之,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只有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華考|zk168道德素養,才能培養出明禮、誠信、自尊、自愛、自信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因此,我們要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鉆研精神,發揮敢于與一切困難做斗爭的思想和作風。刻苦鉆研業務知識,做到政治業務兩過硬。用一片赤誠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人,崇高的師德塑造人。
與師德師風學習心得相關的范文二:
今天有幸傾聽了朱月龍老師幼兒園教師師德師風建設講座,讓我受益匪淺,朱月龍老師讓我對“師德”有了新的詮釋。
第一,師德就是依法執教。依法執教是教師走好教書育人之路的需要;是教師職業道德的特殊要求;是培養學生成為知法、守法公民的需要;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因此,我們應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全面貫徹和自覺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
第二,師德就是要愛崗敬業。這是做任何工作必須具有的品質。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熱愛教育,熱愛學校;盡心盡職,教書育人。堅持嚴謹求實、虛心勤奮的教風,反對敷衍塞責、不負責任的行為。
第三,師德就是要嚴謹治學。堅持終身學習,不斷探索教育教學規律,不斷更新和提高學科專業知識水平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熟練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
第四,師德就是要熱愛幼兒。關心愛護全幼兒,尊重幼兒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幼兒,不諷刺、歧視、厭棄幼兒,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幼兒,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并將愛心、耐心、細心、平等心、寬容心等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做到熱愛幼兒。
第五,師德就是要團結協作。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也應該謙虛謹慎,尊重同事,資源共享,相互學習,相互幫助;關心集體,愛護學校榮譽;樹立雙贏理念,發揚團隊精神,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第六,師德就是要尊重家長。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而要取得教育的成功必須將三者緊密結合,然而教師就是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密切聯系起來的紐帶。我們可以采用電話、家園網站、家長開放日、入園、離園等方式主動與家長溝通,認真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積極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禮貌對待家長。
第七,師德就是要為人師表。古人云: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為人師表,首先要有高深的學問,還要有正直的思想,時時處處能做表率,如:嚴格遵守社會公德,儀表大方,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嚴于律己,作風正派,以身作則,注重身教。
第八,師德就是廉潔從教。在這金錢社會里,金錢的魅力確實難擋,但我們應該始終堅持著荷花那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堅持高尚情操,發揚奉獻精神,自覺抵制不良社會風氣影響,不收家長贈品禮物,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不做其他違背師德和行風建設的事,真正做到廉潔從教。
聽了朱老師的師德課,不僅讓我對師德有了以上的深刻理解,還讓我深深的愛上了教師這一職業,我要成為,依法執教、愛崗敬業、嚴謹治學、熱愛學生、團結協作、尊重家長、為人師表、廉潔從教的人民教師!
與師德師風學習心得相關的范文三:
教師,代表了希望與未來,是一個國家民族精神維系的基礎,是社會進步的保障,是人類智慧和文明的薪火傳遞者。小學教師不但擔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重任,而且對國家道德建設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作為教育者,教師不僅要有廣博精深的學識,而且應有崇高的品行。 江澤民同志曾指出:“要說素質,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可以說,思想道德修養和敬業奉獻精神是教師的靈魂,是作好教書育人的根本。德國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師本人是學校里最重要的師表,是直觀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學生活生生的榜樣。”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道德是一面鏡子,在育人中具有重要的心理導向、道德導向和價值導向作用。教師的高尚師德如春風細雨,潛移默化地陶冶青少年學生的品德。師德建設同樣是學校校風的靈魂,它關系到學校的教風、學生的學風和全校師生的道德意識和道德風尚。
師德,即教師職業道德,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活動,履行教書育人職責時必須遵循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的總和。鄧小平同志說:“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16年的教學實踐,讓我從領悟到篤信這樣的信念:一個優秀的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優秀的人,一個愛國敬業、熱情執著、人格獨立、富有愛心、公正正直、品行端方的人。我想,這是作為一個優秀教師所必備的。教師的人格力量是影響教育質量的潛在因素,它比言語教育具有更強的心靈滲透力,它對教育質量的影響也是更持久,更深遠,這就要求我們從自身做起,努力增強道德修養和人格魅力。
目前,我認為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較好,其中許多優秀分子堪稱楷模。但在社會趨于多樣化的背景下,師德師風建設面臨前所未有的新考驗。韓愈在《師說》教師的責任明確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教師在人們的心目中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為人師表”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然而,在商品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下,個別教師的道德觀被扭曲。我們必須面對現實中存在的師德問題:一是重智輕德。在傳統的“應試教育”思想指導下,學校教師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只教書不育人,只管教不管導,重分數,輕品質,重知識,輕能力的不良現象。其結果是盲目地加重學生的負擔,不重視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心理素質、道德素質、審美素質等基本素質的培養,學生個性特長受遏制,不能全面主動地健康發展。二是學術浮躁,甚至出現學術失范行為,在管理中缺乏以人為本的理念和責任感,有的缺乏敬業精神,在價值取向上個別教師受社會上金錢至上、權錢交換等不正之風的影響,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偏差,以教謀私,搞有償家教,存在拜金主義等現象。另外,個別教師缺乏愛崗敬業的事業心、進取心和對學生的愛心,師表意識淡薄。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力發展的今天,部分教師喪失了應有的事業心,對教學不負責任,工作馬虎,不鉆研業務,僅憑一點經驗糊弄人。因此,教師必須在思想觀念、敬業責任、崇尚科學、善于創新等方面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才能具有符合時代要求的高尚師德師風。只有教師以這種人格的力量去影響學生,才會真正成為受學生歡迎的良師益友,學生才有可能“親其師、信其道”。
一、對學生成長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是師德師風建設的內涵。
對學生的成長負責,是師德的內涵之義。作為教師,就應當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負責,對國家的未來負責。教書育人是一種特殊的教育勞動,是一種深入學生內心深處的、形式千變萬化且外界難以完全量化的自覺行為,是一種極為細致復雜的艱辛的付出。教師要認清自身勞動的特點,要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職業道德,一要安于平凡。教師的勞動是平凡的,但其中孕育著偉大。如果教師把這個平凡而神圣的崗位僅僅看成個人謀生的手段,就永遠不會理解“教師”這兩個字的深刻含義,永遠不會成功。二要淡泊名利。從某種角度上講,名利能催人上進,但如果過度,總是處心積慮地在付出和回報之間企求更大的回報時,就會成為制約人的進步和發展的障礙。在這個崗位上,沒有令人羨慕的地位和報酬,更沒有悠閑自在的舒適和安逸,有的只是默默的付出和貢獻。三要講究職業良心。當老師的就要有職業良心,時刻不忘責任,一心想著祖國的教育事業。
教育本質上是一種培養人的系統活動,也需要受教育者的積極參與。這就要求樹立“尊重華考|zk168的教育”理念,充分發揮學生個體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的潛力得到充分發揮。
二、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是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內容。
善于團結合作的精神,應當成為今天師德師風建設的基本內容之一。學校學科建設和育人水平的提高,都要求樹立起這個時代所要求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一個好的學術團隊首先要有共同的奮斗目標,但它的實現條件首先是成員間的真誠而密切的合作。
每位教師都希望成為“大家”、“名家”,學校也鼓勵并真誠地企盼每一位教師都能成為“大家”、“名家”。而發揮團隊的作用,既是“大家”、“名家”成長的基本條件,也是“大家”、“名家”都應具有的道德素養。
三、共產黨員是師德師風建設的中堅力量
師德師風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所在。一所學校的師德師風就是一種治學精神,一種氛圍,一種育人環境,一種無形的力量。它體現教師的職業道德和教風學風校風,直接關系到學校的辦學方向和人才培養目標。古人云:“經師易遇,人師難求。”小學教師既要做傳授知識的“經師”,更要做培育人格的“人師”。
“教學生最重要的教他們如何做人、做事和做學問”,這是北大秦志光教授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他自己的工作寫照。秦教授不懈地在教學、教育活動中探美求真,嚴謹治學,愛崗敬業,樂于奉獻,不僅是一位“經師”,更是一位“人師”,他用自己良好的師德、師風、師情、師語、師行深深地影響著學生,成為廣大教師的楷模。
我們每一位為師者特別是黨員教師應該學習秦志光教授敬業愛崗、不斷進取的事業心,學習他求真務實、嚴謹治學的求實態度,學習他自強不息、不斷創新的拼搏精神,學習他言傳身教、教書育人的優秀品德。在教學上力戒漫不經心、敷衍塞責,在學術上力戒心浮氣躁、急功近利。以良好的師德人品、言談舉止、儀表氣質、治學精神、教學態度,去影響和示范學生,促進學校教風、學風、校風的根本好轉。
長久以來,優良的師德師風建設都是一個學校發展的重要思想動力,而愛國主義精神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敬業愛崗、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自強不息、不斷創新,求真務實、治學嚴謹,言傳身教、教書育人也是教師優秀的道德品質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