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師德師風的心得3篇
師德師風建設對教師隊伍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到的關于師德師風的心得,希望能幫到大家!
關于師德師風的心得一:
通過這“十八談”的幾次學習,我認為素質教育,事實上,首先應該提高自身素質的是教師、家長。教師的素質不高,肯定難以教出高素質的學生。家長是子女的第一老師,孩子們在家的時間顯然多于在校,如果家長文化素質低下,言行不文明不規(guī)矩,孩子們怎會有高質量的成長?
強調素質不等于忽視品德。我國古代的教育家早就說過,人者,德為先。未學文而先學文德,未學武而先重武德,學好文武,不光是光宗耀祖,最主要的是報效國民。一個人的品德好壞往往能決定他行事結果的正與負,一個邪惡的天才所造成的災難,總要好幾代人才能扭轉過來,我們不能再滿不在乎于品德素質的培養(yǎng)。。
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生都喜歡模仿,將會給學生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嚴于律已,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
總之,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我們要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為學生服務的思想。刻苦鉆研業(yè)務知識,做到政治業(yè)務兩過硬。用我們的一片赤誠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人,崇高的師德塑造人。只有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才能培養(yǎng)出明禮、誠信、自尊、自愛、自信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關于師德師風的心得二:
喜歡孩子的人,是發(fā)自內心的。正如不喜歡孩子的人,也是發(fā)自內心的。兩種人互相難以理解。。。
我終于理解了人各有志。
去局里坐了兩天辦公室,實在無法享受這種清閑。每天下班還是回去看看孩子,領導明鑒,找人把我替了回去。我心情激動,終于可以和孩子呆在一起了。騎車手被風吹得冰涼,浩宇說老師你的手真涼,說著就用熱乎乎的小手給我捂了好一會。
有人說我愛孩子和能力是兩碼事,我為什么不告訴她有能力不愛孩子更等于零。師德的最高境界是師愛。有能力不愛孩子就是沒有師德,不同樣是缺失嗎?
我選擇了孩子吵鬧,而不是辦公室的清凈。正如一個女人選擇了一個別人不理解的男人。有人說這是有福不會享。可是我覺得孩子才是我的福氣。妞媽說那么喜歡孩子自己怎么不生一個,我說嘴上說喜歡別人的現(xiàn)成的。而實際上其實就像一個為了工作放棄家庭的人一樣,我為我的工作暫時不想考慮自己。只是我的工作是為人罷了 。我的工作信條就是四個字:無以復加。愛孩子無以復加。兩天沒帶他們,回到教室他們一股腦兒全撲上來,妮姐說:"看來他們很想你啊。"也許我的業(yè)務不是最好的,但我想我可以把我的愛做到最大化。
選擇了什么樣的另一半,就選擇了什么樣的人生。選擇了什么樣的工作以及工作態(tài)度,就選擇了什么樣的人生。高中老師孩子都記得,但是未必念老師好。也許三年后孩子不記得我,但這三年他們愛我。常常說老師我愛你,今天沐宜還說老師我愛你。
我繼續(xù)自己的堅持,花自己的錢買書給他們讀,守信與他們,尊重與他們 ,傾聽與他們,將心比心與他們,無論自己有沒有孩子,對他們的認真就是對工作的認真。也許我不是狠抓常規(guī),那是因為我相信他們即使我不抓他們長大也不可能在單位大喊大叫。但是我反復教育他們守孝道,要獨立堅強,不浪費水,均衡營養(yǎng),不亂丟垃圾,傾聽他人講話。做人這些才是最基本的。
人生沒有那么多完美,不要為自己的選擇后悔,就算別人都打擊我,可是愛孩子沒有錯,我就堅強走下去。
關于師德師風的心得三:
從1999年的秋天開始教書育人,到如今已經(jīng)是13個年頭,我認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就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對學生要有慈母般的愛心。這點認識源于一次小學同學的聚會。
四年前的春節(jié),意外地接到小學同學秀秀的電話,她從海南回來了,邀了幾個老同學聚聚。聚會的那天雖然寒冷,但有著和煦的陽光,那樣的陽光灑在身上很愜意,同學們興致勃勃地談論著各自的生活和事業(yè)。這時候,不知道誰說了一句:“要是吳老師還活著,那該有多好!”他們說的吳老師是我的爸爸,他是我們小學的班主任。這樣的一句話竟然染得我們當中唯一的男士成軍眼圈紅了。成軍激動地說:“沒有吳老師,就沒有今天的我。”如今的成軍是某公司駐新疆的總經(jīng)理,事業(yè)春風得意,家庭和睦幸福。他告訴大家,在他讀小學時家里很窮,經(jīng)常面臨輟學的危機,是我爸爸經(jīng)常拿出工資幫他交學費,就這樣堅持到小學畢業(yè)。升初中那年,成軍準備去南方打工了,又是我爸爸親自到他家勸說,并且拿出了50元錢幫他交部分學費的。那一刻,成軍幼小的心里似乎有了無窮的力量,發(fā)誓一定要努力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來回報自己的老師。至到那天我才知道爸爸的這個故事,聽完后我心潮澎湃,為有這樣一位好父親感到驕傲。雖然爸爸已經(jīng)不再人世,但他用他自己的行動告訴同樣作為老師的我:教師就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對學生要有慈母般的愛心。從那以后,我便用這句話作為我工作中的座右銘,時時刻刻地提醒自己要做這樣的老師。
對這兩句話我是這樣理解的,教師要有高尚的品質是要求教師既要把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響學生、感化學生,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長發(fā)展;教師對學生要有一顆慈母般的愛心是要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如像母親一樣,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幫助學生,對差生不嫌棄,不歧視,給他們多一點愛,就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在學習上有無窮的力量源泉。我想爸爸是徹底地做好了這兩點。
聚會回來后,我便朝著這兩個方向去做。學生文文的爸爸突然病逝,我便把她當成自己的女兒,天冷了幫她買來毛衣,并悄悄地幫她交了中餐費卻對她媽媽說“學校免除了她的費用。”實際上學校只減除一半的費用。蓉蓉家發(fā)生了火災,一切都燒毀了。我知道的當天晚上便“收刮”到朋友們半新的小孩衣服,第二天就送到蓉蓉媽媽的手上,她媽媽哭著感激我說:“吳老師,你想的真周到,我們真的連一件衣服都沒有了!”我忙安慰道:“家人都沒事是最幸運的事啊,以后有什么需要只管說。”轉來的新同學濤濤天生舌頭畸形,說話含糊,學習成績不佳,我細心地觀察他的發(fā)音,耐心地輔導他的功課,濤濤喜歡上了學習。一天一天過去了,我發(fā)現(xiàn)做這樣的老師簡單又快樂,充實而滿足。
可是前不久發(fā)生的“小悅悅”事件深深刺痛了不少人,如今這個社會明明有人做點好事,卻被人視為“作秀”,我該如何去做我理想中的師者?我思考著這個問題。今年三月,學校掀起了“學雷鋒活動”的高峰,校園之聲廣播站每天播報著《雷鋒日記》,聽著小主持人清脆稚嫩的聲音,我豁然開朗。“我也要盡我自己最大的力量,做到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在工作上,要向積極性最高的同志看齊。”“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這一字字,一句句,深深地烙進我的心里。對!做老師就要做雷鋒式的好老師!不要理會其它總總。
今年5月8日,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勝利路第四中學門前突然發(fā)生四車連撞車禍,在威脅逼向放學的學生的危急時刻,第十九中學的女教師張麗莉,猛地推開2名學生,自己卻被壓在到車輪下,雙腿被截肢。張麗莉老師被廣大網(wǎng)友譽為“最美女教師”!我相信,大多數(shù)老師都會在這樣生死攸關的時刻,將生的機會留給自己的學生,哪怕是付出自己的生命!我希望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能像張麗莉老師一樣用自己高尚的師德行為影響自己的學生,這樣,我們的民族才充滿希望!我更希望老師們用我們慈母般的愛去關懷我們的學生,唯有這樣,祖國未來的棟梁才是積極向上,身心健康的一代。
有人說,愛如潔白純凈、芳香持久的茉莉;有人說,愛如一把遮風擋雨、遮陽擋暑的傘;還有人說,愛如一杯熱乎乎的茶;而我卻說,愛如關懷。雖平淡無奇,但流露出的卻是真情實意……
浙江溫嶺藍孔雀幼兒園教師虐童事件發(fā)生后,引發(fā)社會對教師素養(yǎng)及幼兒教育的廣泛討論。天真無邪的孩子慘遭虐待令人心疼,然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xiàn)呢?而我們又如何阻止虐童悲劇的重演呢?這起悲劇不僅在傷害孩子的身體,傷害家長的內心,同樣作為一名油田幼教服務者,這個事件值得我深思,幼兒園教師是孩子們心目中的榜樣,是孩子活的行為規(guī)范,我們幼兒園老師的肩上的重任可謂不輕,對待孩子應該用一顆真誠,充滿愛的心,用寬容的眼睛去看待孩子們,用自己的言行來指引孩子們。
愛是打開幼兒心靈的金鑰匙。盡心,盡責,尊重,進取,蘊含著一個幼兒園老師最基本的師德要求。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是調皮的還是內向的,長相俊俏的還是相貌平平的,每個孩子都需要老師的關愛,我們都要給他們真摯的愛。老師,在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是神圣的。可每個孩子在老師的心中又是怎么的?讓我們走進每一個孩子的內心世界,去認識他們,了解他們,用愛去關愛每一個孩子。
天真無邪是兒童身上最寶貴的品質,是拯救異化的成人生活的一劑良藥。幼兒的天真無邪使教師因看到了人性最本源的美而體驗到一種幸福。在師幼交往中,當教師給予孩子愛時,孩子也以一份真誠的愛來回報老師。對于老師的付出來說,孩子的愛是最大的安慰和補償,也是我們們在工作中體驗到幸福的重要原因。
孩子的愛是滿足教師愛的需要的重要途徑。與成人之愛相比,孩子的愛更顯得真摯和純潔,更接近愛的本質。這就是為什么孩子的愛能有那么大的魅力的原因。不過,得到孩子愛的前提是教師對孩子的愛和喜歡,因為“孩子們所喜歡的是那些本來就喜歡孩子、離開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幸福的人”。
“慢慢地給孩子的愛多一些,孩子的回報也多一些。”“自從踏入幼兒教育這一行,整日與孩子為伴,心中時常為孩子而感動,為他們的純真、為他們的熱情。和孩子相處,不需要偽裝,只需要用自己最自然的一面。你付出了,自然會有回報;你愛孩子,他們自然也會愛你;你尊重他們,他們也會尊重你。
愛心是人的專利,是人類基于彼此都是同類這一認識的同情或憐憫。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中借鮑西婭之口說過“慈悲不是出于勉強,它是像甘露一樣從天上降下塵世;它不但給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樣給幸福于施與的人。”足見愛心對人對己,都是一副精神上的良藥。愛心充盈但不求回報、堅守良善但不計恩典的行為,它們在中國的大地上獨自生長,整個社會的浮躁與傲慢為它鋪陳了灰暗的底色,它們卻用對愛心的忠誠信仰照射出人性的光芒。
在中國的文化根基中,對于良心的堅守、對于仁義的恪守與生俱來、天經(jīng)地義般的成為每個中國人的價值取向,如同宗教教義一般對人的觀念和行為起到約束和規(guī)勸的作用。在某種程度上,中國人對于良心有著宗教般的信仰。
在中國文化的觀念中,“天”是至高的權威,上至帝王下至平民,一切所作所為都在 “天”的注視下,都要遵從“天”的意愿。道家便有著“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念。因此,“天地良心”作為一個整體性的文化觀念,向來就是中國傳統(tǒng)道德文化的核心內容與精華。
溫和友善,勝于強力風暴。教師一個燦爛的微笑,一個賞識的眼神,一句熱情的話語都能縮短師生間的差距。有人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老師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可能會創(chuàng)造一個奇跡;老師不經(jīng)意的一個眼神,也許會扼殺一個人才。”老師習以為常的行為,對幼兒終身的發(fā)展也許產(chǎn)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做一名老師應該經(jīng)常回顧自己以往的教育歷程,反思一下:我造就了多少個遺憾,刺傷了多少顆童心,遺忘了多少個不該遺忘的角落!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會學會了自信。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書,是一朵需要耐心澆灌的花,是一支需要點燃的火把。
讓我們點燃這只“愛心”的火把吧!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