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策調整
年廣東高考有幾處變動,同學和家長需要格外注意,提前依據相關政策進行學習和報考上的調整。
1.年廣東高考恢復使用全國卷:面對這一政策的調整,相關專家表示,對比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廣東省試卷的命題難度從總體上來看要比全國卷略低,另外在命題的內容和分數組等其他方面上有所不同。雖然在之前有過對于全國卷的適應性考試,參加考試的同學也認為全國卷并不難。但相關人士稱,這次全國卷適應性考試,只是為了讓參加高考的同學熟悉全國卷的試卷形式和答題思路,并不是真正高考全國卷的難度。所以同學們不可掉以輕心,還是要按部就班地來備戰高考。在此專家也提醒大家,其實考試難易程度,并不改變各高校招生的數量和招生比例,因為,高校招生都是按省來劃分的,而我們大家所關心的分數線,是根據考生群體分數的分部和各個高校的招生計劃來制定的。
2.二本的A線和B線合并錄取:從年起,廣東高考二本的A線和B線開始合并錄取招生。第二批本科批次的普通類(含文理科)仍實行平行志愿。在平行志愿去年增加志愿數的基礎上,再適度增加院校志愿數。其中第一組院校志愿數設置為7個,第二組院校志愿數設置為4個。專家表示:“合并之后,大家在同一個平臺上競爭,對公辦學校、民辦學校來說都是非常好的事情,大家都是共同競爭了。民辦學校也可以招到高分的學生。”這一政策實施后,同學們對于院校的選擇空間更大了,但大家還是要理性、有目的的去選擇,利用好這一政策帶給我們的利益。
3.高校新增專業:今年廣東省的51所高校將一共新增180個專業,相比去年新增的70個專業,多出一倍還多。在新增的專業當中包括文學、工學、理學等許多學科種類,可以滿足很多想要報考廣東省內大學考生的需求,對于全國的考生來說都是一個好消息。
4.開放異地高考:廣東省全面開放異地高考是年一項重要的政策改革。據相關統計,年將有九千多考生符合異地高考的政策,而且在今后的幾年,隨著政策的具體實施,符合條件的考生還會大量增加,有專家預測,年參加異地高考的考生可能會達到兩萬人。隨著這項政策的實施,廣東本地戶籍的同學可能會擔心自己的錄取結果會受該政策的影響,有關專家表示,本地同學不必擔心,因為廣東的整體招生規模在擴大,而考生的數量在減少,而且廣東也在努力爭取增加招生名額,所以整體來說,這項政策的出臺是比較有利于考生的。
另外,廣東將在6月下旬舉辦“年市普通高等院校招生現場咨詢會”,在高考結束后,希望同學和家長一起參加,了解更多的、具體的、與高考新政策相關的信息。
年高考政策解讀:高考改革方案政策解讀
取消一本線,保留本科線。致使各大院校會設置自己的專業線,好高校,好專業的競爭變得尤為激烈。
文理不分科會導致試卷難度上升,對善于文科的學生不利,善于理科的同學擴大了競爭優勢。
明面上,英語不再統一在高三進行統考,其競爭變得更加殘酷。名校對于英語成績有要求,這就促使你不斷提高成績。改革前如果你的英語成績不夠好,可以通過優勢學科拉分。改革后,英語成績不夠好,甚至可能失去進入名校的資格!
三科等級考的存在,使得每門學科都要均衡發展。
年高考政策解讀:應對策略
1.夯實所有學科基礎,不讓任何學科成為“短板”。
高中知識搶先學習,避免學習落差。新高一開學后,就將面臨“分班考”,分班考將是搶占高中優秀師資的一個機會。很多學校都會拿高一期中試卷作為考卷。這就要求你,各門學科在暑期達到高一期中水平。
極其重視英語,從現在開始抓起,力爭第一次英語社會化考試,就考最高分,減輕日后的學習負擔。
提前樹立目標,為“高校自招”做準備。
2.準確定位英語
高考改革后,英語實行社會化考試,一年兩考,三年六考。考生可多次參加,取最高成績。這就意味著考生如果能在自己英語水平最好的時候(中考后)把握時機,在高一就盡早考出最好的成績,那么就可以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拿更多的時間來進行其他科目的學習。
英語課程需要我們科學合理地規劃。在高一想取得英語社會化考試的最高分,需要在初中做好充足的準備,做好初中三年英語的整體科學規劃顯得尤為重要。力爭在初中三年夯實英語的基礎,一舉決勝中考進名校,摘取英語高考最高分,兩全其美!
年高考政策解讀:需注意的變化
1、高考加分項目最大幅度縮減,分數更重要了。
取消體育特長生加分項目在高中階段獲得“重大國際體育比賽集體或個人項目前6名、全國性體育比賽個人項目前6名”、“國家二級運動員(含)以上稱號”的考生,均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
取消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加分項目在高中階段獲得全國中學生(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全國決賽一、二、三等獎的考生,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
取消科技類競賽加分項目在高中階段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含全國青少年生物和環境科學實踐活動)、“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全國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一、二等獎,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或國際環境科研項目奧林匹克競賽獎項的考生,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
取消省級優秀學生加分項目在高中階段獲得省級優秀學生稱號的考生,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
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跡加分項目在高中階段被認定為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跡的考生,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以上加分占歷年高考加分項目的54.55%。
2、得語文者得高考,語文在12年的基礎教育中、在中考和高考中第一重要。
高考改革后,三門統考課語文、數學、外語,其中外語可以多次參考,取最高分計入高考總分,就高考總分的區分度來講大大降低;數學在今后的命題中要大幅度降低難度,區分度也會較大下降,只有語文的廣度、難度提升,因此語文在高考總分中區分度會最大,最容易拉開學生檔次。
說得語文者得高考一點都不過分!語文的提高需要長期積累,小學不抓,中高考就會后悔,到時候想抓也來不及。未來語文的地位就像原來小升初中奧數的決定性作用一樣,而比奧數更能一錘定音。得語文者得高考,得閱讀者得語文。閱讀習慣將成為學生小學入學前后第一重要的習慣,并將一直持續下去!
高考考試制度變為“3 3”、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和自主招生四者的結合。其中最重要的“3 3”和學業水平考試這兩項,反映在教學中必然的唯一選擇是:不久全國的中學校都將展開“分層教學”和“走班制”教學,這就會出現“同班不同學”的現象,因此,未來一個學生進了任何中學除了獲得這所學校的名頭外,要想得到更大的好處關鍵在班級的選擇上,而班級的選擇雖然是自由的但卻是完全按照分數進行的,不同分數的班講課的難度、進度、師資、教材、考題、生源等都是不同的。
所以,教改后你進了什么學校相比較教改前已經不那么重要了,而能夠進什么班將起更關鍵和最直接的作用。家長們不要再被名校的光環所籠罩了,此名校已非彼名校,教育生態環境已經完全改變,我們的思想觀念要徹底轉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