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模范法官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今年1月,全國法院“三個規定”記錄報告平臺升級。11日,湖南法院系統的“朋友圈”刷了屏,大家紛紛轉發這一消息,敬告親朋好友“免開尊口”。
第二天早上,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審監一庭副庭長周春梅倒在血泊中。據警方調查,不久前,周春梅拒絕了疑犯向某“打招呼”的要求,令向某懷恨在心、行兇報復。
周春梅因不徇私情、嚴格公正司法、拒絕人情干擾而不幸遇害的消息為法律圈帶去了極大的沖擊。除了憤怒,更進一步堅定了法院人捍衛司法公正的決心。
“有人評論說法官遇害是對前一天刷屏的三個規定的一記耳光。而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知道,三個規定的嚴格遵守才是鋪設法治道路的基本保障。”周春梅的同事,湖南高院民事審判第一庭法官王莉含淚表示,“無論時間怎樣流逝,以生命為代價去堅守規則是應當被歷史尊重并銘記的。”
一位上海的法官在朋友圈里寫道,“如果恪守職業道德成為自私自利的絆腳石,那么每一個善良、公正、謙遜、無私的法官,都甘愿做那塊絆腳石。”
縱死俠骨香,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上,周春梅柔弱的身軀挺到了最后一刻。
守與直
——以遵紀支撐司法公正的脊梁
周春梅的辦公桌上,擺滿了案卷和書籍,以及一個用來緩解因長期伏案而頸椎不適的閱讀架。打開電腦,映入眼簾的是桌面壁紙上“說實話,辦實事,脊梁不彎”幾個鏗鏘大字。
而無論是用電腦,還是翻卷宗,只要一抬頭,就能看到桌子最高處、嵌在透明臺牌里的《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十二條禁令”》。
手握一槌定音的權力,便要遵守與之相應的紀律,否則,公平便岌岌可危。這方面,周春梅毫不含糊。此前相關報道顯示,向某為了實現自己的訴求,案子從勞動仲裁到一審、二審,多次找到同學兼老鄉的周春梅,要求她利用高級法院法官的身份向下級法院打招呼。對向某的各種請托,周春梅予以明確拒絕。
向某在一審、二審均敗訴后,向湖南高院申請了再審。案子正好分到周春梅所在的審判監督第一庭。
拎著財物,向某再次找到了周春梅。而周春梅,也再次堅決拒絕了“打招呼”。
直到法庭依法駁回向某的再審申請,案子辦結一段時間后,周春梅才告訴負責審理案件的法官蔣琳,案件的當事人是自己的同學兼老鄉。“她沒什么道理,找我好多次,要求我向一、二審法院打招呼,搞完了我才跟你講這個事。”
作為從湘西大山里走出的省高院法官,周春梅是鄉里鄉親的驕傲。但與此同時,想找周春梅“打招呼”的人也不在少數。為此,周春梅和家鄉人約法三章,“為案子說情請托請不要敲我家的門”,令很多人誤會她“不通人情”“死腦筋”。
而這一次的“不講人情”,卻讓周春梅燦爛的生命噶然而止。
王莉猶記得第一天上班,師傅告訴她,“法治道路很漫長,我們都要做好一顆顆鋪路石。”
“但這個偉大工程,需要的不僅僅是汗水,也可能需要付出鮮血和生命。昨天是春梅,明天可能是我,也有可能是你。怕了嗎?不怕!只要這場惡性事件能引發思考,帶來改變,春梅的血就沒有白流,法治道路的建設也不會因此停滯。”王莉的朋友圈下,滿滿的都是點贊。
情與法
——以良善繪就司法公正的底色
在一片義憤填膺中,也有一些雜音。有的人篤定,周春梅拒絕疑犯是另有“隱情”。他們認為,如果不是司法冷漠、法官不近人情,疑犯怎會選擇行兇報復?
但他們忘了,“近人情”從來不會和“循私情”畫上等號。
湘潭大學法學院教授彭熙海對學生時代的周春梅印象深刻。在他的記憶里,這個學生柔中帶剛,有著強烈的是非觀和榮辱觀,對弱者懷有天然的同情和悲憫。在一起勞動爭議糾紛中,一方當事人因工傷導致雙腿殘疾,后因單位改制下崗,生活困難。周春梅仔細研究情況之后,發現這位當事人的訴求無法得到支持。本可以一駁了之的她,選擇繼續和雙方溝通,千方百計為當事人紓困。單位一方也被周春梅的真誠感動,表示愿意根據當事人實際情況為其提供合適崗位。
“一駁了之當然省事,但如果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在法律許可范圍內為他們解決更多的實際困難,這才是真正的既解法結又解心結。”周春梅的話深深地刻在了法官助理劉寄清的回憶里。
一起糾纏12年的糾紛,在周春梅的調解下達到了雙方服判息訴的效果。“我和當事人都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來參加調解的,根本沒抱什么希望,沒想到竟然調解好了。我想應該是雙方都被周法官春風化雨般的熱情感動了,也被她鞭辟入里的說理折服了。”一方當事人的代理律師袁偉平如是評價。“這樣判不妥”“案件辦得太粗糙了”“再搞細一點”是周春梅的口頭禪。對每一件案子,她慎之又慎、細之又細,因為“案卷雖然沒有溫度,但最后形成的裁判結果足以影響到每一個當事人的冷暖人生。”
在一起長達十余年的電廠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中,僅卷宗就多達199卷,證據200余份。數千頁的文山字海中,周春梅仔細審查每份證據、核對每筆款項,為了弄清事實,甚至還要查閱二十幾年前的檔案材料。為了核實賬目,周春梅帶隊頂著夏季高溫,趕赴工地實地勘察,13700余筆賬目查得清清楚楚。
當沉甸甸的122頁判決書送到當事人手里時,他們發自內心地感慨,“周春梅辦這個案子,我們心服口服。”
勤與精
——以專業夯實司法公正的基礎
“法律是一門藝術,它需要長期的學習和實踐才能掌握,在未達到這一水平之前,任何人都不能從事案件的審判。”關于司法的專業性,17世紀英國普通上訴法院首席大法官愛德華.柯克曾這么評價。
從湘潭大學法學院畢業后,周春梅在湖南高院工作了17年,從紀檢監察到案件審判,從民商領域到審判監督,經歷多次職務和角色的轉換,從未放松對自己的要求。
為了節省排隊時間多看一會案卷,周春梅總是選擇錯峰就餐,或者拜托同事打飯回來。一個粉色的簡樸飯盒,陪伴了她無數個爭分奪秒的中午。
在審理一起蘆葦場經營權合同糾紛案時,為了確定蘆葦蟲害損失責任分配,周春梅研讀了十余部蘆葦科專著,準確歸納出需要向專家證人發問的問題,其專業程度令當地蘆葦總場場長為之驚嘆。
“無論繁案簡案我們都要對案件負責、對當事人負責、對自己負責。”
出言而必行。負責審判工作的十余年里,周春梅辦理的案子沒有因過錯被改判或發回重審及上訪、鬧訪,撰寫的民事判決書獲評首屆全國法院百篇優秀文書,被評為全省法院審判業務專家。大量矛盾在她的手中煙消云散,許多當事人在她的調解下化干戈為玉帛。在裁判文書心得《融通法、理、情,傾心譜寫裁判樂章》一文中,周春梅寫道,“法官具有了法治信仰之初心,司法為民之情懷,則必然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和擔當。”
借著《我是花下肥泥巴》觀后感《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周春梅曾這樣剖白自己的心聲:
“作為一名人民法官,特別是黨員法官,更應該有著像鄧平壽那樣高尚的品質,真正理解‘頭頂三尺是法律,腳下支撐是品節’這句話。”
法治進步的征途,像一場拷問人性、挑戰弱點、伴隨犧牲的大考,沒有鋪滿鮮花的平坦大道,沒有永遠熱烈的友好掌聲。但即使遍地荊棘、險象環生,因為有千千萬萬心懷理想、不忘初心、義無反顧的“周春梅”們,我們仍然相信前景光明。
全國模范法官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2】
日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聯合印發決定,追授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審判監督第一庭原副庭長、三級高級法官周春梅同志“全國模范法官”稱號。
周春梅同志是中國共產黨黨員,參加法院工作17年來,她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堅守法治信仰,精研實干、勤勉盡責、無私奉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她情系群眾、公心持正,經常不辭辛勞、不怕麻煩,冒著嚴寒酷暑到現場組織勘查鑒定,疫情期間通過“云開庭”方式及時妥善審理涉疫情案件,最大限度降低因疫情給當事人權益造成的影響。她極富愛心、熱心公益,關愛婦女兒童權益,積極資助困難學生,通過善行義舉傳播法治精神,傳遞法官溫情。她剛正不阿、秉公辦案,嚴格執行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的要求。因多次拒絕犯罪嫌疑人向某為案件打招呼的非法要求,1月12日,被向某行兇報復,不幸遇害,年僅45歲。周春梅同志用生命捍衛了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司法防線,兌現了新時代人民法官對黨和人民的錚錚誓言。
決定指出,黨的十九大以來,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工作目標,忠實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恪盡職守、勤奮工作,砥礪奮進、攻堅克難,為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確保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作出突出貢獻,涌現出一大批對黨忠誠、品格高尚、實績突出、敬業奉獻的先進典型,周春梅同志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她是不徇私情、不受干擾、嚴格公正司法的好法官,是新時代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典型。
決定號召,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和全體法院干警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認識和把握“十四五”時期人民法院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大力加強法院隊伍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認真抓好隊伍教育整頓,嚴格落實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的要求,健全審判權運行和監督機制,確保公正廉潔司法。要廣泛開展向周春梅同志學習活動,教育引導廣大干警以先進典型為榜樣,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初心使命,忠誠履職,勇于擔當,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積極投身新時代人民法院事業,進一步提高服務大局、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質量和水平,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全國模范法官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3】
全國模范法官先進事跡優秀心得體會五魏晶晶對法官職業的熱愛發自于內心。報大學志愿、考公務員、在檢察院工作四年后要求調回法院,這三次選擇,體現出她對法律、對法院的熱愛。
3月,魏晶晶從六安市檢察院調回六安中院民三庭擔任助理審判員。庭里都是房地產、建筑工程合同糾紛案件,對她來說比較陌生,一開始很苦惱,壓力大。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涉及標的大,各方訴求利益大,法律關系復雜,有的案件幾乎囊括所有民事訴訟程序,審理難度大,費時費心費力。”六安中院民三庭原庭長何武說,魏晶晶刻苦鉆研,自費買了很多業務書籍,記了很多筆記,快速提高辦案能力,很快成長為辦案能手, 辦案量一直在六安中院名列前茅,是六安市法院最年輕的四級高級法官。從3月到12月10日 ,她主審及參加合議庭審結案件3481件。
“工作日,合議庭幾乎都要開庭。晶晶姐除了自己承辦的案件,還要參加合議庭另兩位法官的案件庭審。一開就是半天,有的案件要開幾次庭。”書記員邵爽說,“不得不在夜里、周末寫判決書,不加班根本來不及結案。”
記者在她已結案件的存稿中發現,12月4日結案的一件有五方當事人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既有判決書,又有調解書。原來她訴前、訴中做了很多調解工作,由于當事人為100萬元保證金和利息問題分歧太大未能調和。
“她在擬好判決書后,又組織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后,一方又反悔。她打了一下午電話,最終促成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邵爽說。
“她辦案就是這樣盡心盡力,希望當事人都能握手言和。”副庭長王軍說。
安徽大別山律師事務所律師江兆存拿出兩份判決書給記者看,一份是魏晶晶判他代理的案件勝訴的,另一份是判敗訴的。“魏法官辦案非常認真,業務能力強,能把爭議焦點理得很清晰,適用法律準確。讓當事人勝得明明白白,敗得心服口服。”江兆存說,“魏法官對律師很尊重,平等待人,這點真的難能可貴。”
“不記得加了多少班、也不記得多少個周末是在辦公室里度過,曾被疲憊勞累壓彎了腰。但我從未后悔成為一名法官,一次又一次咬牙堅持下來,只為了心中的天平,笑容在化解了矛盾糾紛時綻放。”魏晶晶在一份總結里寫道。
12月10日上午,魏晶晶組織調解原告安徽三建工程有限公司訴被告高速地產集團六安有限公司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
“我第一次見到魏法官,她那么年輕,那么隨和,一下改變了我以往對法官很嚴肅的印象。”原告公司員工張燕說,“她通過電話調解,做了雙方很多工作,被告同意一個月內支付我們材料價差364萬多元,大家繼續合作。我真沒想到這案子能結這么快。”
“我也是第一次見到魏法官,她始終笑瞇瞇,干事很認真,當天就做好了調解書。”被告代理律師趙偉說,“我留意到她頭上大團的白發,明顯比我這同齡人多。”
誰也想不到這是她辦理的最后一起案件。
被同事們稱為“女漢子”的魏晶晶驟然倒在工作崗位上。她用生命詮釋了人民法官的忠誠干凈擔當,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全國模范法官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4】
1月12日傍晚,一則警情通報牽動了很多人的心。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審監一庭副庭長周春梅,因拒絕為同鄉涉及的案件打招呼,慘遭報復殺害。隨后,湖南高院通報了更多細節,周春梅法官參加法院工作17年,堅持原則,不徇私情,嚴格公正司法,拒絕人情干擾。
如同一聲晴天霹靂,得知兇訊的全國法院人和一切善良的人們瞬間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以各種方式緬懷周春梅法官、譴責暴力。
正直的法官,
是社會正義的脊梁;
踐行法治,
離不開挺得直腰桿的法律。
我們對周法官不徇私情的堅守有多驕傲,
對于她無辜遇害就會有多痛惜。
法治國家豈容暴力挑釁司法權威?
我們深信,
此種犯罪行為最終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
也請相信,
面對殘忍報復,
人民法官誓將堅守正義!
維護公正,人民法官前仆后繼。
周春梅法官是一位優秀的法官,她業務精湛,多年從事民商事審判工作,主審多起重大、疑難復雜案件,多次立功受獎,被評為審判業務專家;她嚴于律己,堅守法律信仰,勤勉敬業。周春梅法官也是多年來人民法官接續奮斗的一個縮影。
在踐行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征途上,我們失去了“公正為民的好法官,敢于擔當的好干部”鄒碧華,失去了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模范法官侯鐵男、李慶軍、胡國運,失去了慘遭當事人報復殺害的馬彩云、傅明生。
他們是新時期公正司法的踐行者、司法改革的燃燈者、司法為民的奉獻者,他們用忠誠乃至生命詮釋了人民法官的忠誠與擔當,筑起了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他們的離去重于泰山,對法院工作,對法治事業,都是巨大損失。
在這個崗位上,“鄉村好法官”翟樹全、“背篼法官”郭興利、“知心法官”黃志麗等等,一大批扎根基層、淡泊名利、一心為民的好法官,都在平凡的崗位上踐行著初心使命,譜寫著人民法官為人民的一首首壯麗詩篇。
信仰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與這起事件相關的,是被稱為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的制度。“三個規定”內容很多,簡而言之就是,禁止任何來自法院外和法院內的組織或個人干預、過問、打聽案件,確保法官依據事實、依據法律作出公正判決。這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矛頭直指多年來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金錢案”“關系案”“人情案”,為的就是真正維護人民權益,守護社會公平正義。
多年來,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在全國法院架起高壓線,推動“三個規定”落實落地。廣大法官秉持著對法治的堅定信仰,嚴格執行“三個規定”。
正是有了這份堅決和堅定,才有了審判質量效率的不斷提高,才有了一、二審服判息訴率的顯著提升,才有效維護了社會公平正義。
當然,可以想見,“三個規定”在執行中肯定會遇到很多阻力。因為法官秉公執法、不徇私情,有的老領導大罵“白眼狼”,有的發小老死不相往來,有的親戚形同陌路,更有甚者,以極端行為報復公正不阿的法官。
堅持原則、堅守底線,從來都是需要斗爭的。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人民法官身處其中,為了守護心中的信仰,守護社會公平正義,敢于直面任何矛盾斗爭,從不畏懼任何艱難險阻。
一位法官在參加完憲法宣誓儀式后,在朋友圈這么寫道:我知道,捍衛公平正義的道路注定布滿荊棘、注定崎嶇坎坷,但,我無怨無悔。如果那一天不幸到來,請讓我用鮮血乃至生命踐行我的誓言,忠于祖國、忠于人民,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努力奮斗!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于風雪。法官,是一種職業。穿上法袍,他是法律的捍衛者,是公正的守護者,小小法槌,力有千鈞,承載著多少悲歡離合。回到家中,他與你我一樣,是父母的依靠,是孩子的驕傲,生命,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
我們呼吁要關注法官、善待法官、保護法官,不是因為法官個人有什么特殊,不是因為法官面臨的風險有多大,而是因為法官這份職業,守護的是社會的公平和正義。
保護法官,就是保護社會公正的底線,保護我們每一個人的幸福和安寧。
法官為我們守護公平正義,我們為法官擋住明槍暗箭。我們要向一切蠅營狗茍者、挾私報復者大聲疾呼:法治社會,絕不容許以暴力挑釁司法權威!
周春梅法官倒下了,她的事跡將會被我們銘記,她的犧牲將喚起更多人肩并肩、心連心,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道路上不懼艱險、一往無前。有千千萬萬個周春梅法官式的奉獻者、奮斗者,法治中國一定會迎來無比燦爛的明天!
司法權威絕不容許遭到暴力挑釁!
法院人定會化法袍染血之慟為守護公正司法之力
一往無前捍衛社會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