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伊人网站-亚洲伊人精品-亚洲伊人电影-亚洲一在线-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久久国产一区

高分網 > 心得 >

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李玉事跡觀后感心得體會

時間: 小龍 心得

大學畢業獨自“闖關東”

作為從基層成長起來的知識分子,他非常了解農民的疾苦和祈盼。

1944年,李玉出生于山東濟南,在這個齊魯名城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1962年,李玉高中畢業后考入山東農學院(現山東農業大學)農學系植物保護專業。

“那時候,植保系的專業考試都是一個個學生單獨考,老師準備100個問題,學生隨機抽取問題回答。”讀大學時,李玉一直都是全優生。因為排名第一,老師總是讓李玉第一個去考,他往往比最后一個參加考試的同學早兩三天。“大學時的筆記到現在還保留著。那時候我時常整理筆記,每一頁還做提綱挈領的批注。因為每一次考試都相當于提前答辯,很有挑戰性,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

“王清和老師教病毒,嚴芝學老師講農病,孫少軒老師講昆蟲……”李玉忘不了讀大學時教過他的每一位老師。他說,自己之所以能夠在學術上取得一些成就,就是因為堅持了當年大學老師執著、嚴謹的學術精神。

李玉清晰地記得,有一天山東農學院黨委書記華山主持召開全校大會,討論學校的遠景規劃,強調要大力培養農學專家。那時候,坐在臺下的李玉默默地想:將來,我有沒有可能成為農學專家中的一員……

然而,大學畢業后的現實似乎與李玉的理想相去甚遠。從山東農學院農學系植物保護專業畢業后的第二年春天,李玉被分配到吉林省最西部的小城白城工作。

“越往北走越荒涼啊,最后路邊連一棟像樣的房子都看不到了。那一刻,背井離鄉的感覺油然而生。”李玉笑著談起往事。當時,被分配到邊遠地區的學生,可以從學校領取15元路費和一件軍大衣。李玉就是穿著這件軍大衣,一路顛簸來到白城。

那時候的白城氣候惡劣,十年九旱,春秋風沙肆虐,鹽堿成片。人們都要戴上圍脖、風鏡、口罩才能出門。一到深冬,滴水成冰,冷得讓人不敢伸出手指。艱苦惡劣的環境,沒有讓李玉退縮,他堅持下鄉指導生產,在公社蹲點搞實驗。

修水庫、建大壩、運土、拉車……雖是農科所技術員,但臟活、累活李玉樣樣都干,一年有200多天在鄉下。忙碌的時候,李玉帶領知青干活,知青們兩班倒,李玉卻經常連軸轉,有時兩天兩夜都不能合眼。

在白城,善友大隊第四小隊是典型的貧困村,社員每年都吃返銷糧。李玉在那兒辦起了農業科學實驗站,通過試驗、示范、推廣生產技術,把過去的大壟旱作變為畦田平播密植,通過增加植株和灌溉,提高了糧食產量。在以水田為主的紅石嶺大隊,李玉建議,將大水漫灌、秋天起壟的傳統習慣改為秋冬灌水、春天起壟,平播后再起種,結果保苗率大大提高。這些技術革新,受到當地領導和群眾的普遍歡迎。

那時候,李玉是白城農科所最年輕的技術員,各方面都十分活躍。所里搞設計、辦展覽、寫美術字、拍照、購買圖書等,他都主動承擔。他還作科普講座,在全地區普及種植技術。

“我和那里的農民、知青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同時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中得到了歷練。”白城十年,為李玉日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作為從基層成長起來的知識分子,李玉非常了解農民的疾苦和祈盼,因而,他也特別推崇“為國為民,匹夫有責”的人生境界,并且堅持身體力行。

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李玉事跡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篇2

底,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教授李玉到名字出現在“最美科技工作者”的榮譽榜上。他在菌物科學和工程產業化研究中深耕40余年,構建了全新的菌物系統分類體系,創立“菌類作物學”,并倡導提出“南菇北移”“北耳南擴”“木腐食用菌草腐化栽培”的食用菌產業發展戰略,帶動上萬貧困戶依靠食用菌穩固脫貧,為推動中國食用菌產業及菌物學科的快速發展作出貢獻。

1978年,在吉林白城扎扎實實地奮斗了10年的李玉,成為吉林農業大學微生物專業的一名碩士研究生,開始走上菌物研究拓荒之旅。在之后的幾十年里,李玉團隊深入全國所有省區開展菌物資源調查。先后獲得1.2萬份標本與菌株,其中僅黏菌就報道了400余種,占世界已知種的2/3,發現并命名36個黏菌新種,成為中國為黏菌新種命名的第一人。,李玉榮獲中國菌物學會首屆戴芳瀾科學技術獎“終身成就獎”。

幾十年來,李玉院士在菌物科學與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挖掘了大量菌物資源,構建了全新的菌物系統分類體系,創立了“菌類作物學”。先后主持并帶領團隊完成國家和省部級菌類工程研究項目如國家科技部、農業部、“973”、“863”、“948”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重點及面上項目等國家和省部級項目50余項,累計科研經費過億元,促進了菌物科學的發展及食用菌產業化升級。

曾經就有人問李玉:“你們老研究這些菌有什么用?誰關心多一種少一種?就不能研究點讓老百姓掙錢的事兒嗎?”作為一名科學家,這樣的質疑聲更激發了他的家國情懷,推動他將科學技術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腳步。他不分晝夜搞科研、采標本、編撰學術著作。用30年的時間助推吉林蛟河成了木耳產業重鎮;帶領團隊培育的新品種玉木耳,成為吉林洮南好田村穩固脫貧的幸福產業;幫助吉林汪清籌辦了中國汪清第一屆黑木耳節,協助汪清申請到黑木耳專項基金……可以說,李玉院士和他的團隊見證了我國食用菌產業從簡陋的地溝、菇棚,到花園式的基地;從傳統的庭院式生產,到現代化的工廠化生產的發展過程。

為了更好的進行菌類研究,李玉和弟子們建設了我國第一個菌物專業,短時間內在吉林農業大學設立了菌類作物自主設置博士授權學科和碩士授權學科。多年來,他累計培養菌物學領域的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上百人,大部分已經成長為菌物產業的領軍人才或骨干力量。,李玉又推動菌物科學與工程專業正式列入國家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成為我國首個菌物類本科專業。

作為我國食用菌領域唯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院士在教育和科技戰線辛勤耕耘了近60年。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他又一馬當先沖在扶貧最前線,利用食用菌產業助力全國扶貧事業。

李玉先后與全國40余個縣簽訂扶貧合作協議,每年有260多天在河北阜平、安徽金寨、貴州銅仁等深度貧困縣到一線工作。為了打通科技扶貧最后一公里,他率隊在全國建立31個食用菌技術推廣基地,扶持食用菌龍頭企業22個,示范推廣30億菌袋(包),帶動上萬農戶依靠種植食用菌脫貧。截止目前,全國592個貧困縣95%把食用菌作為主導扶貧產業。

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但“蘑菇院士”帶領鄉親們的脫貧致富卻沒有停。李玉院士帶領團隊持續加大對全國食用菌產業的科技扶持力度,繼續推廣黑木耳、玉木耳輕簡化栽培技術,擴大木耳栽培技術培訓規模,改良傳統栽培基質,推動農林廢棄物循環發展,為木耳產業向智能化、輕簡化、機械化發展,進一步強化科技扶貧由輸血向造血轉變,努力為木耳科技扶貧產業的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蘑菇院士”李玉不僅在國內食用菌領域發揮著大作用,更是將中國食用菌產業推向世界舞臺。應吉林省和商務部邀請,承擔吉林援新疆、國家援贊比亞農技示范中心建設項目,建立現代農業技術合作聯合實驗室,推動食用菌產業通過一帶一路走出去。針對贊比亞高原熱帶氣候,首次集成創新出適宜當地種植的食用菌品種8個和配套生產技術體系。當年,人民日報還以“中國院士讓贊比亞人民全年吃上蘑菇”為題做了報道。

40年執著追夢,鑄就了蘑菇科技成果轉化的傳奇。李玉院士率領食用菌科技創新團隊,堅持走農科教、產學研和科技扶貧相結合的道路,用小蘑菇撐起大產業,在廣闊的田野里放飛理想!因為在他心里始終揣著個夢想,就是讓祖國發展為食用菌產業強國,讓老百姓吃上更健康、更放心的好蘑菇。

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李玉事跡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篇3

我走了這么多地方,看了那么多的鄉村,原來的落后狀態通過精準扶貧改變了面貌,真是讓我由衷幸福。絕對貧困的標簽撕得可真不容易,能夠有幸參與其中,我為自己和團隊感到驕傲。 ——李玉

李玉用幾十年的時間,深入貧困地區,走遍全國傳授種植技術。推動建立31個食用菌技術推廣基地,扶持食用菌龍頭企業22個,幫扶800余個村、3.5萬余貧困戶實現徹底脫貧,年產值達350多億元。同時他也是“小木耳大產業”的領路人,是國內“南菇北移”“北耳南擴”等食用菌產業發展戰略的首倡者,探索出食用菌科技扶貧模式。

榮獲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李玉表示非常榮幸,但這個榮譽稱號屬于食用菌行業中的每一位科研人員與從業者,屬于所有為脫貧攻堅奮戰的科技工作者,自己僅僅是個代表。

深入40多個深度貧困地區傳授種植技術

年已7旬,李玉仍在食用菌產業的一線忙碌著。以來,他先后率團隊深入全國40多個深度貧困地區,每年280余天奔走在山西、安徽、貴州、云南、陜西等地傳授種植技術。

全國各地如今有很多李玉團隊指導的食用菌產業基地,吉林省蛟河市黃松甸鎮是李玉最早進行產業化推廣的地方。“上世紀90年代末,那里相當落后,又是高寒地區,即使種植玉米產量也不是很好,當時也有一些種植木耳的農戶,但產量很小。”

李玉看到當地宣傳木耳的廣告牌,認為可以在這里試試他潛心鉆研的食用菌技術,于是主動找上門去,幫扶當地農戶。經過他和當地村民幾十年的努力,如今的黃松甸已成為中國知名的黑木耳之鄉,也從貧困縣變成了富裕縣。

為群眾服務的赤子之心,換來了當地老百姓深厚的感情與依賴。李玉回憶,有一年他去長白山開會,到黃松甸時決定下車休息一會兒,沒想到下車不久就被當地的村民團團圍住。“大家紛紛過來跟我打招呼問好,有農戶還跟我說,‘李老師您到我的倉庫看看去,看看我種的木耳怎么樣。’說完真就拉著我過去了。”

“小蘑菇”是可發揮巨大作用的支柱產業

一提起自己熱愛的食用菌產業,李玉就停不下來,向記者“科普”了食用菌在鄉村產業構建中的重大作用。“大概是這五個方面,一是體現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二是在大健康產業新的選擇中;第三在‘一帶一路’的發展中會是一個新的方向;第四個就是在精準扶貧中,它發揮了重大的作用,現在我們的貧困村已經宣布全部脫貧了;第五個就是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中,它仍然是可以發揮巨大作用的一個支柱產業。”

脫貧攻堅勝利收官,下一步在接續鄉村振興中,李玉想讓食用菌產業發揮更大的作用。他認為,留住本鄉本土的年輕人不外出打工,怎么能夠在美麗鄉村中就地建設是關鍵。“這就要靠產業支撐了,要尋找一個好發展、好生產的產業在村中進行,而食用菌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李玉介紹,在1978年的時候,我們國家食用菌的產量才5.7萬噸,到已達到近4000萬噸的產量。“食用菌經過40年增長了700倍,在世界各國,包括在中國,這個增長速度都是非常驚人的。所以說當大家提起食用菌的時候,想到的已經是一個能夠帶動鄉村發展的支柱產業,而不僅僅是一盤菜了。”

榮譽屬于整個食用菌產業

今年年初《山海情》熱播,劇中講述福建支援寧夏閩寧,福建專家教村民們種蘑菇,就是根據食用菌從業者的故事進行創作的,李玉很喜歡這部電視劇。“那就是我們所有‘蘑菇人’的一個縮影,讓大家了解了我們背后的故事。”

獲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后,李玉表示,這個榮譽屬于整個食用菌產業。“我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工作,對全國從事我這個行業的人來說,我只是一個代表。”

李玉同時對自己團隊的成員表示感謝,稱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除此之外,我更想感謝廣大的菇農,就個榮譽源自他們在第一線辛勤的工作。大家實實在在地用自己的奉獻支撐了行業,才使中國的食用菌產業能夠40年發展700倍,成為世界上舉足輕重的一個產業。”

李玉表示,跟自己榮獲表彰比起來,他更開心的是脫貧攻堅的勝利。“我走了這么多地方,看了那么多的鄉村,原來的落后狀態通過精準扶貧改變了面貌,真是讓我由衷幸福。絕對貧困的標簽撕得可真不容易,能夠有幸參與其中,我為自己和團隊感到驕傲。”

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李玉事跡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篇4

培養菌物研究接班人

年逾七旬的他依然堅持奮戰在教學工作第一線。

6月16日,同為大學教師的兒子專程過來為李玉過父親節。可是,兒子等到晚上十點多也沒有等到父親回家。“記得那天是周日,下午李老師有兩個學術會議,第一個會開到晚上七點多,第二個會議從晚上八點開始,直到快十二點他才下班回家。”吉林農業大學級博士研究生楊陽回憶,“年過古稀的老人,為了菌物學研究,那樣廢寢忘食,不辭辛苦,大家看著又欽佩又心疼……”

“把蘑菇情結深植生命的修養,為蘑菇事業奉獻終身的自覺,在菌類天地間馳騁的自由,讓菇農致富奔小康的善良。”擺放在李玉案頭的一件石刻作品上面,刻著這樣一句充滿詩意和激情的話。那是李玉的手跡。他說,這句話是寫給自己,同時也是寫給學生們的。

自留校任教,李玉深感菌物學在我國起步晚,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因此,他內心深處有一個執念:盡自己所能培養一批從事黏菌研究的學生,把黏菌研究傳承下去。

在沒有專業人員、沒有專業教材、沒有經驗可循的情況下,李玉帶領學生挑起了建設我國第一個菌物專業的重擔,逐步創立了菌物學、菌類作物二級學科,建立了我國首個應用生物科學(菌物方向)本科專業。

40年來,李玉培養了上百位菌物學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他們中的大多數已經成長為菌物產業的領軍人才或骨干力量。

“用顯微鏡觀察鑒定黏菌標本,對人的精力、耐力和視力都是嚴峻的挑戰,可是,老師直到今天還在堅持。他告訴我們,需要觀察研究前人采集的標本、對照前人的鑒定結果、重復前人走過的路。只有這樣,我們國家的黏菌學研究才可能有后勁。”級碩士研究生戴丹至今忘不了第一次鑒定出一個黏菌物種時的情景,她激動得不知將握著顯微鏡的手放在何處。

繞固是李玉的級碩士研究生。他在湖南讀大學時,偶然在網上聽到李玉的公開課“多彩的菌物世界”,便如獲至寶,對絢麗多彩的菌物世界充滿了好奇和向往。他反復聽了多遍,寫下一本厚厚的聽課筆記。大學畢業后,繞固如愿考入吉林農業大學,成為李玉的學生。

,李玉推動“菌物科學與工程”專業正式列入國家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成為我國首個菌物類本科專業,構建起全國第一個從專科、本科至碩士、博士完整的多層次菌物人才培養體系。

近幾年來,國內有多名菌物學人才加入到李玉的研究團隊,其中不乏來自“雙一流”建設高校的學者,使李玉團隊的學科人才結構更加合理,綜合研究能力不斷增強。在國外,也有很多同行專家支持李玉團隊。世界著名菌物學家斯蒂芬森教授曾將自己收藏的260多本菌物學專業書籍和學術期刊贈予李玉。他說:“把這些專業書籍送給我最尊敬的中國同行李玉先生,它們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盡管肩負著繁重的科研任務,但李玉一直堅持為學生授課,即便是在他擔任吉林農業大學校長的12年間也從未中斷。在教學中,李玉習慣把“思政”和“育人”融入教學各環節,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李老師講授的專業課生動形象,妙趣橫生,他善于運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主動觀察和思考。”李玉的開山弟子、吉林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圖力古爾說。

李玉常說:“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關鍵在課堂,因此,上好每一堂課,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如今,年逾七旬的他依然堅持奮戰在教學工作第一線,親自組織研討人才培養方案,規劃部署本科生教育、碩士生和博士生的培養,還親自給本科生、研究生上課。

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李玉事跡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篇5

成為菌物世界拓荒者

40多年來,他和學生們獲得了1.2萬份標本與菌株,其中僅黏菌就有400多種,占世界已知黏菌數的2/3。

“當時的生活和工作條件都很差,但是,老專家們經歷十年浩劫后依然醉心科研、報效祖國的熱忱深深感染了我。”20世紀70年代初,吉林省植物保護站組織專家重新修訂《病蟲害防治手冊》,李玉受邀承擔全書彩圖的繪制工作。為準確描繪病蟲害的形狀,生動體現其科學內涵,李玉虛心向植物病理學家白金鎧等老專家請教,在圓滿完成任務的同時,他還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1978年,中斷十年的高考和研究生招生制度得以恢復,李玉成為吉林農業大學與中國科學院聯合招收的第一批碩士研究生,師從著名菌物學家周宗璜。

然而,李玉即將畢業之際,周宗璜因病逝世。臨終前,老先生囑咐李玉,一定要把菌物研究繼續下去。那時候李玉才得知,世界上已發現500多種黏菌,但沒有一種是中國人命名的。這成了周宗璜先生一生的遺憾。

“老師,您放心。我一定把菌物研究堅持到底!”碩士畢業后,李玉放棄出國留學的機會,毅然留校任教。自此,他真正踏上了菌物研究的拓荒與創新之路。

40年來,李玉幾乎年年出去考察,深入人跡罕至的地方采集優良菌種,制作新的菌物標本。

“在野外遇到蛇是常事。最可怕的是有一年,在太白山上,看到腳下冒著熱氣的動物糞便,也沒有特意想什么,繼續往前走,幾分鐘后,發現清晰的熊掌印才意識到自己的險境……當時那種驚恐,難以言喻。”李玉回憶道。

之后,李玉連續幾年抽出時間,帶著學生和俄羅斯的同行專家一起沿著烏蘇里江進行生態調查,從海參崴走到猶太州,在中國沿著烏蘇里江的虎林、饒河、撫遠上行。“之所以選擇這條路線,一方面是那里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另一方面是想讓俄羅斯科學家明白,盡管很多物種是歐洲人命名的,但很多物種及其獨有的生態習性,是中國特有的。”李玉說。

7月,在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原始森林中,李玉和幾位弟子沉醉于難得的“菌物世界”,渾然不覺他們已身處險境,瞬間就被突如其來的蚊群叮得體無完膚。“那一刻,蚊群就像一股股龍卷風呼嘯而來,我們甚至無法呼吸,蚊群直往鼻子、嘴里鉆。”

夏天,剛讀研二的謝孟樂第一次跟隨李玉做野外調查。“那天上午,我們在人煙稀少的山路上驅車顛簸四個多小時才到達祁連山腳下,本以為老師會休息一下,結果他帶著大家直接登山……”那天,謝孟樂第一次目睹了70多歲的李玉整個身體趴在地上,只為把蘑菇生長環境拍好,“那一幕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

“我堅信榜樣的力量,像李老師一樣,只要抱著對新知識、新物種、新的種質資源的渴望,就不覺得野外工作有多苦多累。”,謝孟樂開始攻讀博士學位,有了更多機會跟隨李玉野外調查。

在超負荷、無規律、充滿艱辛的工作中,看似紅光滿面的李玉,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不可避免地出現狀況,尤其是他的血壓一直居高不下,難以忍受的時候他就悄悄住進醫院,稍有好轉就又出現在采集現場。

“只有生活的單調,沒有思想的單調;只有寂寞的環境,沒有寂寞的人。”李玉曾用這句話詮釋他為黏菌事業奉獻畢生精力的決心。,李玉的小孫女出生,他給取名為“沐洱”,取“木耳”諧音。“沐洱”二字,寄托著李玉對食用菌事業的深厚情感,以及對未來食用菌事業發展的無限期待。

作為黏菌科研領域的拓荒者,作為菌物世界的守望者,李玉在飽嘗艱辛的同時,也收獲了無限喜悅。40多年來,他和學生們通過菌物資源調查,系統開展菌類資源收集、保存、評價和利用等基礎研究,獲得了1.2萬份標本與菌株,其中僅黏菌就有400多種,占世界已知黏菌數的2/3,發現新記錄菌種148個,命名36個黏菌新種,他因此成為世界上以中國人名字命名黏菌種名的第一人。

他率領研究團隊制作出全球98%以上的黏菌分子生物學標本,建成了全國第一個食用菌多組學數據庫,率先對黏菌綱中所有的重要科、屬、種進行了超微結構、個體發育、化學成分及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提出了全新的系統學觀點,使我國黏菌研究躍居世界前列。這些基礎研究不僅保護了種質資源,挽救了一批瀕危物種,更為進一步評價、利用、開發新的資源奠定了基礎。

,李玉被俄羅斯農科院聘為外籍院士;,被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成為我國第一位“蘑菇院士”;,榮獲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

10557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痛风能吃的菜一览表| 挂耳染发图片大全| 老阿姨电视剧在线观看| 营业执照注销打什么电话咨询| 浙江旅游地图| 大地资源中文字幕第3页| 战无双| 误杀2电影免费观看高清完整版| 今天是你的生日合唱谱二声部| 看黄免费在线| 熊涛| 魔1983| 电子版租房合同免费下载| 吻戏陈伟霆| 春风不问路| 6套电影频道节目表| 爱在记忆中找你歌词| 抗日电影免费| 惊魂| 挠胳肢窝肚子腰| 裸体杂技dvd| 赵国华| 天下无贼果宝特攻| 高一英语单词表电子版| 在线观看亚| 火火| 98372电影| 贝利亚抱住奥特之母完整版| douyin.com| 省港旗兵1| 方谬神探 电视剧| 叶子楣图片| 伺机偏宠短剧免费观看| 成年奶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奇妙的想象| 户田惠子| 二十二吉他谱| 海藻钙为啥不建议宝宝吃| 少年歌行第三季| 历史试卷反思| 洛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