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語文必背知識整理
(1)描寫景色的詩句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牧)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
(2)描寫友誼的詩句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汪洙)
(3)古詩詞填空
1.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詠鵝》唐·駱賓王
2.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北朝民歌
3.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春曉》唐·孟浩然
4.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回鄉偶書》唐·賀知章
5.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唐·李白
(4)我國古代四大發明
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我國現代科學家錢學森和鄧稼先同其他科學家一起攻關,研制出了原子彈、氫彈,并把衛星送上了天。
(5)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春秋時代,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據說有弟子三千,其中72人名氣很大。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記錄下來,編成《論語》。
小升初語文知識積累
1.《西游記》中孫悟空從菩提祖師處學到七十二變等神通,又從龍宮索取如意金箍棒作為兵器,因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組壓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觀世音菩薩規勸皈依佛門,給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孫行者。
2.《三國演義》中忠義的化身是關羽,我們所熟知的他忠、義、勇、謀、傲的事情分別有:千里走單騎、華容道義釋曹操、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敗走麥城。
3.《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該書描寫了北宋徽宗時,以宋江為首的108名好漢在水泊梁山聚義,打家劫舍,殺富濟貧的豪舉。
4.唐代杜甫的詩被大家看作“詩史”。其最具代表性的是“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和“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深刻寫出了民間疾苦及在亂世之中身世飄蕩的孤獨。
5.宋詞一般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代表詞人是蘇軾、辛棄疾等。“婉約派”代表詞人是李清照、柳永等。
6.《詩經》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由孔子修編。共收入詩歌305首,古稱“詩三百”。由風、雅、頌三部分組成。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開端。
7.楚辭》中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也是我國古代第二部詩歌總集。由西漢劉向收集而成。主要有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第一個浪漫主義詩人--屈原、宋玉等人作品。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代表作有《離騷》、《天問》、《九歌》、《九章》等。端午節吃粽子,就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小升初語文復習資料整理
1句式
1、縮句擴句
2、修改病句(增、刪、調、換)
3、句式轉換
具體包括:把字句被字句的互換、陳述句反問句的互換、肯定句和雙重否定句的互換、直接引語改間接引語。
2修辭
常見的修辭手法有以下幾種: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體的、淺顯的、熟悉的、形象鮮明的事物去說明或描寫抽象的、深奧的事物。這樣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寫得更生動、具體。
2、擬人。擬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當作人來寫。即賦予它們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排比是運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句子或詞組,排成一串。這樣的句子可以加強語言的氣勢,表達強烈的感情,增強語言的感染力。
4、夸張。夸張是對描寫的事物有意識地加以夸大或縮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達作者的感情,引起讀者的聯想,加深印象。
5、設問。設問是為了引起讀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問題,再自己進行回答。即自問自答。
6、反問。反問是將明確的意思用問句的形式表達出來,即只問不答,問中有答。
3文學常識
1、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2、三國:魏、蜀、吳。
3、“四大古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游記》。
4、“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白蛇傳》。
5、世界四大短篇小說巨匠:契訶夫、莫泊桑、馬克·吐溫、歐·亨利。
6、蘇軾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
7、馬致遠的散曲代表作《天凈沙·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創作了我國古典小說中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紅樓夢》(又稱《石頭記》),它問世后就廣為流傳,深受人們喜愛,還出現了專門研究該書的一門學問——“紅學”,“紅學”現已成為世界文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9、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陳毅被稱為“元帥詩人”;臧克家因詩作多為農村題材,有“泥土詩人”之稱;田間被聞一多譽為“時代的鼓手”(擂鼓詩人)。
10、歲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13、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14、四庫全書:經、史、子、集。
15、《詩經》“六義”指:風、雅、頌(分類)、賦、比、興(表現手法)。
16、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17、桂冠、鰲頭、榜首、問鼎、奪魁:第一。
18、“三綱”: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
19、“四書”“五經”是儒家的主要經典:“四書”即《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媧、神農;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21、五金:金、銀、銅、鐵、錫。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說“永”字具有:點、橫、豎、撇、捺、折、鉤、提八種筆畫。
25、古代的學校有庠、序、太學等名稱,明清時最高學府為國子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