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總復習六大方法介紹
總復習能把平時學到的孤立的、分散的、繁雜的各類知識,分門別類地溝通起來形成知識網絡結構,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對知識起到梳理、綜合、鞏固、深化的作用。總復習不完全是為了應考,要立足于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熟練地靈活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因此,總復習是教學過程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是鞏固深化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不可忽視的重要途徑。
一、提高認識,調動復習的積極性
總復習不是“炒冷飯”,機械重復學過的知識。要重在開拓,賦予新意,復習的手段、方法要靈活多樣,在每節(jié)課都要給學生新的形式、新的認識、新的高度。在廣度和深度上都要有新的開拓,使學生上復習課覺得“學而不厭”,達到溫故而知新,激勵學生復習的積極性。
二、抓綱務本,堅持復習的方向性
為培養(yǎng)四化建設急需的“開拓型”、“創(chuàng)造型”人才,各級學校的升學命題大都體現了“新、活、全”,即命題思路新,題型新穎小巧靈活,全面考查學生掌握“四基”(基本知識、基本技、基本方法、基本思想)的熟練程度、靈活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盡管升學試題年年翻新、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這個“宗”,就是現行中、小學各科的教學大綱(高中還有考綱)的要求。大綱和教材是教學的、同時也是復習的重要依據。它們的要求和內容為升學命題也為復習指明了方向。因此,復習應以“兩綱”為綱,把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學扎實,學靈活,吃透抓牢。關鍵還要在“正確”二字上下功夫,以這“不變”應升學試題的“萬變”。復習不能以“復習資料”代替教材,或搞“題海戰(zhàn)術”代替教材的全面重點復習,或無限拓寬,一味鉆“高、難、邊”(起點高、難度大、邊緣狀)的題。注重“兩中”(中等生、中檔題)。要認真分析、研究歷屆升學試題的特點和變化趨勢,要能深刻理解命題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模擬升學試題要做到“神似”而不是“形似”。
三、有的放矢,注重復習的計劃性
總復習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材的重難點和學生的缺陷弊端(可采用出一套“小、多、巧、全”的摸底測驗或個別交談或開座談會等方式來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制訂出整個復習階段的教學計劃,避免復習的盲目性、隨意性。復習計劃要做到:有明確的目的要求,還要確定復習的基本范圍、主要內容、重點難點,要科學地劃分復習的步驟和時間。學生都掌握得較熟練的內容,就用少時間講或略講;對學生容易疏忽或不求甚解的地方,就花力氣講;個別學生不清楚的內容就個別輔導。復習要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復習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
1、單元過關階段。教師引導學生有計劃有目的地按章節(jié)有序地、系統地重現知識,指導學生通讀課本。教師精講,以講為主,以高年級教材為主。查漏補缺,溝通知識聯系,并配合適當的基礎練習題。主要是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初步把握知識結構,對所學內容有一個清晰的、全面的了解。
2、綜合訓練階段。按板塊復習、重組教材,著重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結構,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對重點內容加深理解。可適當拓寬知識面,并配合一些重點的綜合性強的練習題,以練為主。進一步提高學生靈活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把知識轉化為技能,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
3、調適迎考階段。其主要任務是做好考前的精神準備,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tài),主要讓學生自學,獨立思考,教師加強輔導和答疑,對重點內容、重點方法高度概括、綜合,使之有條理地貯存在學生的大腦中。在復習工作結束后可做些重點性測試(模擬測驗),以增強學生對升學考試的適應性,查漏補缺,打有把握之仗。
為提高復習計劃的有效性、可行性、師生配合共定計劃。復習前教師可將計劃初稿印發(fā)給學生,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加以修改、完善。由于學生對復習的指導思想、內容、方法、要求和時間安排等胸中有數,學生就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出自己切實可行的計劃,復習時就能主動積極,師生配合密切,并能運用反饋原理及時發(fā)現問題而迅速改進措施,以求實效,上好每節(jié)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