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方法及其應用》專題期末復習
液化的兩種方式:降低溫度(一切氣體一切溫度)和壓縮體積(某些氣體一定溫度<一般為常溫,特殊的須先降溫再壓縮體積>)以下是有關物理液化方法及其應用的期末復習考試題分析,歡迎參閱!
《液化方法及其應用》專題期末復習
一.選擇題(共10小題)
1.生活中很多現象可以用學過的物理知識解釋,下列解釋正確的是( )
A. 通常采用降溫的方法將石油氣液化儲存在鋼罐內
B. 舞臺上的云霧是干冰升華成的二氧化碳氣體
C. 冷凍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而成的
D. 扇扇子降低了空氣的濕度使人感到涼爽
考點: 液化方法及其應用;蒸發及其現象;生活中的升華現象;生活中的凝華現象.
專題: 汽化和液化、升華和凝華.
分析: (1)氣體液化的方法有二:降低溫度,壓縮體積;
(2)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升華;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
(3)物質由氣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華;
(4)空氣流動速度越快,液體蒸發越快.
解答: 解:
A、通常采用在常溫下,壓縮體積的方法將石油氣液化儲存在鋼罐內.此選項錯誤;
B、舞臺上的云霧是干冰升華成二氧化碳氣體過程中吸收大量的熱,使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而成的.此選項錯誤;
C、冷凍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氣中水蒸氣遇冷凝華而成的冰晶.此選項正確;
D、扇扇子加快了空氣流動,加快了人體表汗水的蒸發,蒸發吸熱所以 人感到涼爽,但不能降低周圍空氣的溫度.此選項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態變化現象,以及吸放熱情況,是中考物態變化部分基本的考查內容.
2.下列有關熱現象的歸納不合理的是( )
A. 所有的氣體溫度降到足夠低時都可以液化
B. 固體在熔化過程中,不論溫度升高與否,內能都會增大
C. 液體的沸點除了跟液體種類有關外,還跟氣壓有關
D. 生活中各種測溫度的儀器都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考點: 液化方法及其應用;液體溫度計的構造與工作原理;熔化與熔化吸熱特點;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系.
專題: 溫度計、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華和凝華.
分析: (1)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使氣體液化有兩種方式:一是降低溫度,二是壓縮體積;
(2)物體的內能發生變化,可能表現在物體的溫度變化,也可能是狀態的變化;
(3)液體的沸點跟氣壓的大小有關,氣壓增大,沸點升高,氣壓減小,沸點降低;
(4)常用的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造的.
解答: 解:A、 液化有兩種方式,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所有氣體在溫度降到足夠低時都可以液化,該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固體在熔化過程中,都需要吸收熱量,內能增大,但晶體溫度不變,非晶體溫度升高,該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C、不同的液體沸點不同,同種液體的沸點與氣壓有關,氣壓增大,沸點升高,氣壓減小,沸點降低,該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D、常用溫度計都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制成的,電子溫度計不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造的,該選項說法不正確,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了學生對液化、內能、沸點以及溫度計知識的掌握,具有一定的綜合性,但是難度不大,屬于基礎知識的考查.
3.關于物態變化說法正確的是( )
A. 瓶裝液化主要是通過降溫的方式液化的
B. 冰箱冷藏室利用冷凝管內制冷劑熔化洗熱來制冷的
C. 夏天,地下室的地板很潮,甚至連頂部都掛滿了水珠,這是液化現象
D. 去年冬天,好多地區的樹枝上都出現了“霧凇”的美景,這是凝固現象
考點: 液化方法及其應用;熔化與熔化吸熱特點;液化及液化現象;生活中的凝華現象.
專題: 溫度計、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華和凝華.
分析: ①氣體液化的方法有兩種:壓縮體積和降低溫度.
②物質由液態變為氣態的現象叫汽化,蒸發是汽化的一種方式;熔化是指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的現象,物質的汽化和熔化過程都是吸熱的.
③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屬于液化現象.
④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屬于凝華現象
解答: 解:
A、瓶裝液化氣主要是通過壓縮體積的方式液化的.此選項錯誤.
B、冰箱冷藏室利用冷凝管內制冷劑蒸發吸熱來制冷的.此選項錯誤.
C、夏天,室內的地板溫度較低,暖濕氣流中的水蒸氣遇到地板、天花板會放出熱量液化成小水滴,所以家中的地板很潮濕,甚至連天花板都掛滿了水珠.此選項正確.
D、天氣寒冷的冬天,空氣中的水蒸氣會放出熱量直接凝華成固態的小冰晶附著在樹枝上,所以好多地區的樹枝上都出現了“霧淞”的美景應該是凝華現象.此選項錯誤.
故選C.
點評: 解決此題要求掌握六種物態變化,以及物態變化的吸熱和放熱情況,會用物態變化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4.如圖是普通轉輪電石打火機的示意圖,從構造和作用看,涉及到許多物理知識,下面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貯存在里的丁烷氣體,是用常溫下壓縮體積的辦法使它成為液態
B. 與火石接觸的金屬轉輪 上布滿了花紋,是為了美觀
C. 火焰使金屬風罩的溫度逐漸升高,是因為金屬是熱的良導體,發生了熱傳遞
D. 殼體采用塑料,是因為塑料的密度小,可以減輕機體的質量
考點: 液化方法及其應用;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熱傳遞.
專題: 其他綜合題.
分析: ①氣體液化有兩種方法:降低溫度;壓縮體積;
②在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③金屬具有良好的導熱性;
④體積一定的物體,質量與密度成正比.
解答: 解:
A、打火機內的燃料是在常溫下用壓縮體積的方法儲存在里面的.此選項正確,不符合題意;
B、與火石接觸的金屬轉輪上布滿了花紋,是因為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此選項錯誤,符合題意;
C、金屬是熱的良導體,火焰可以使金屬風罩的溫度迅速升高.此選項正確,不符合題意;
D、打火機的外殼是塑料材料,是因為塑料的密度小,由公式m=ρV知,在體積一定時,可以減輕機體的質量.此選項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B.
點評: 本題以打火機為例考查了幾個物理學中重要的知識點,認真審題,明確每一選項中描述的現象所對應的知識點,再做出相應的判斷.
5.利用如圖所示的簡易裝置可以從海水中提取淡水,容器中的海水在太陽照射下,傾斜的玻璃板上就有淡水順勢流進另一個容器里.這個過程中經歷了下述哪些物態變化( )
A. 先汽化后凝固 B. 先升華后凝華 C. 先液化后凝固 D. 先汽化后液化
考點: 液化方法及其應用.
專題: 汽化和液化、升華和凝華.
分析: 解決此題要知道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稱為汽化,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稱為液化.
解答: 解:當將海水放在太陽下照射時,海水吸熱會由水變成水蒸氣,發生汽化現象;
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板會由水蒸氣變成小液滴聚集在傾斜玻璃板上,發生液化現象,再順勢流進另一個容器里,整個過程是先汽化,后液化.
故選D.
點評: 判斷物態變化現象主要看物體是由什么狀態變為了什么狀態,從而判斷出是哪種物態變化.
6.如圖所示為物理課本中四個實驗,關于其對應的實驗結論,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 )
A. 在一定溫度下,壓縮體積也可以使氣體液化
B. 物體內部大量分子在做無規則的運動
C. 流體的流速越大,壓強越小
D. 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就會產生感應電流
考點: 液化方法及其應用;分子的熱運動;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專題: 圖析法.
分析: A、液化的方法有兩個:一是降低溫度,所有氣體在溫度降到足夠低時都可液化;二是壓縮體積,并不是所用氣體在壓縮體積的情況下可以液化,有的是在降低溫度并壓縮體積的條件下才能液化.
B、溫度越高,擴散的越快,擴散現象說明組成物質的分子在不停的做無規則的運動.
C、在紙條上方向前吹氣,紙條上方空氣流動速度較快,紙條會向上飄起,說明上方氣壓小.
D、探究電磁感應現象時,將一個金屬桿、開關和靈敏電流表連起來,讓金屬桿放在蹄形磁體的磁場中向各個方向運動,觀察電流的指針偏轉情況,看能否產生感應電流,這種現象叫電磁感應現象.
解答: 解:A、在一定溫度下,壓縮體積也可以使氣體液化,正確.
B、物體內部所有分子都在不停的做無規則的運動,而不能說是大量分子在做無規則的運動,故B說法錯誤.
C、在紙條上方向前吹氣,紙條會向上飄起,說明流體的流速越大,壓強越小.C說法正確.
D、閉合電路中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就會產生感應電流.D說法正確.
故選:B.
點評: 此題考查了氣體液化的方法、擴散、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磁感應現象,是一道綜合題;
很多物理實驗中有原理圖,我們要能夠根據原理圖來判斷出探究的內容.
7.下面有關物態變化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 液化氣是在常溫下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使氣體液化的.使用時,通過減壓閥時,由液態變為氣體,進入灶中燃燒
B. 燒水或煮食物時,噴出的水蒸氣比熱水燙傷更嚴重,因為水蒸氣變成同溫度的熱水、熱湯時要放出大量的熱
C. 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正確方法是用大火把鍋內水燒開,用小火保持水沸騰
D. 冬天水壺里的水燒開后,在離壺嘴一定距離才能看到“白氣”,這是因為靠近壺嘴處,溫度較低
考點: 液化方法及其應用;沸騰及沸騰條件;液化及液化現象.
專題: 汽化和液化、升華和凝華.
分析: A、液化有兩種方法: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降低溫度能使所有的氣體液化,而壓縮體積只能使部分氣體液化.
B、液化是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它需要放熱.水蒸氣也可以液化,也會放熱.
C、沸騰的條件是達到沸點并且需要繼續吸熱,但溫度不會改變.
D、首先搞清楚“白氣”是小水珠,是由于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再考慮周圍溫度對水蒸氣液化的影響.
解答: 解:A、家用液化氣是用壓縮體積的方法將石油氣液化儲存在鋼瓶內的,使用時,通過減壓閥時,由液態變為氣體,進入灶中燃燒,故A正確;
B、由于水蒸氣先液化為液態水,釋放一部分熱,再和開水、熱湯一樣放熱,所以水蒸氣燙傷會更嚴重;故B正確;
C、因為水沸騰后,繼續加熱,溫度不變;所以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而是用大火把鍋內水燒開,用小火保持水沸騰,故C正確;
D、水沸騰時,從壺嘴出來很多的水蒸氣,最靠近壺嘴處溫度比較高,水蒸氣不能液化,離壺嘴較遠的地方溫度低,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就是我們看到的白氣.故D錯誤.
故選D.
點評: 此題考查了液化的條件和沸騰的特點,需要知道沸騰時溫度保持不變而液化的方法是加壓和降溫.
8.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醫生在檢查病人的牙齒時,先將小鏡子放在酒精上烤一烤是為了防止液化
B. 當用磨刀石磨刀時,向磨刀石上灑水,主要是為了加快散熱
C. 在燒熱的油鍋中滴下水滴會濺起油來,并發出響聲,是由于水的溫度高
D. 醫用體溫計在使用前要甩一甩
考點: 液化方法及其應用;體溫計的使用及其讀數;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系.
專題: 其他綜合題.
分析: A、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液化;
B、減小摩擦力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減小接觸面粗糙程度減小摩擦力;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減小壓力減小摩擦力.
C、水的密度比油大,所以水會沉入水底;水的沸點比熱油的溫度低,所以會發生沸騰現象.
D、體溫計有一個特殊的結構,就是它的縮口.它是利用水銀膨脹時可以通過縮口向上沿伸,但在收縮時卻無法通過縮口回到液泡中.
解答: 解:A、因為口腔內含有水蒸氣,而平面鏡溫度比較低,所以當探入口腔后,水蒸氣會遇冷液化在鏡子上形成一層水霧,導致醫生視線不清,影響醫生醫療,故A正確;
B、磨刀師傅磨菜刀時,往磨刀石上灑水有以下3個目的:一是減小阻力;二是降溫;摩擦生熱,如果不降溫刀會很燙; 三是為了讓磨掉下來的石粉和刀上的鐵粉不亂飛.故C正確;
C、水的密度比油大,水滴入高溫的油中,沉入底部,因水的沸點比熱油的溫度低,會立即沸騰,產生的水蒸氣體被上面的油蓋住,氣泡炸開而引起,故C錯誤.
D、常用體溫計的玻璃泡內裝的液體是水銀,它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細的細管,因此可以離開人體讀數,體溫計在使用前應用力將水銀柱甩下去.故D正確.
故選C.
點評: 此題涉及到了液化方法及其應用,體溫計的使用與讀數,液化以及汽化吸熱的特點,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系等知識點,綜合性較強,難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