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學習的五個大問題
起點問題:不要做大量的難題
方法問題:學會分析理解,不死記硬背
我們知道,每一門課都有自己的學習方法,開始一門新課學習時,既要學習這門課的知識,又要研究這門課的學習方法。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習的“器”就是方法。學習高中物理,改變學習方法、掌握學習方法是至關重要的。有的同學初中形成的學習方法比較好,到了高中很快就能適應學習;而有的同學初中學習習慣于死記硬背,死套公式,到了高中很快就不適應了,這些同學必須改變學習方法。
那么,高中應該用怎樣的方法進行學習呢?簡單地說,就是要學會分析和理解,不能死記硬背。不同的問題有不同的分析方法,這些方法也體現了物理學中的科學方法。例如,在高一的學習中我們就會遇到下列一些常用方法:
建立概念:理想化方法(通過物理模型建立概念)和歸納法;
建立規律:實驗法和圖像法(通過實驗尋找物理量之間的變化關系);
描述運動:作圖法(畫出運動過程示意圖)和圖像法;
受力分析:隔離法和整體法;
研究受力:等效法,正交分解法;
分析問題:程序法,比較法,假設法,推理法,轉化法等;
變化問題:微元法(通過微元,把“變”轉化為“不變”)。
它們既是學習高一物理的基本方法,也是高中物理的重要方法。
理解問題:向自己提問并嘗試解答
與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更注重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是學習的重點,也是理解的重點,對它們的理解方法是:
物理概念:通過概念的建立過程和應用過程去理解,需要理解概念的定義、物理意義、量性、表示方法、計算方法、單位等。比如,位移的概念,就應該知道:位移的物理意義是描述物體位置變化狀況的物理量,位移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線段表示,它的大小是線段長,它的方向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由初、末位置決定;在直線上,位移大小可以用坐標差(代數方法)表示,位移方向可以用正負號表示;在平面上,位移大小可以用幾何方法計算,位移方向可以用角度表示;等等。
物理規律:通過規律的形成過程和應用過程去理解。需要理解探究規律的實驗,規律的表達式、適用條件(或范圍)、應用方法等。比如,機械能守恒定律,可以用打點計時器進行探究。
另外,對一些重要物理概念的理解、一些重要方法的應用,往往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有一個逐步深化的認識過程。比如,關于受力分析的方法,開始只能分析一些相對簡單的物體受力,比較復雜的受力(力是否存在、力的方向判斷)要結合運動情況進行分析,這也要等牛頓運動定律學完才能進行。知道了這些,在開始學習時,就不要追求一步到位,這樣就可以降低學習難度。
在高中物理學習中,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并嘗試用學到的物理知識進行解答,這樣可以逐步提高理解能力。
矢量問題:學習中明確3個方面
矢量和矢量運算是高中學習的難點。高一我們接觸的矢量有力、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關于矢量,學習中要明確以下幾方面:
一是要明確不同矢量方向的規定。比如,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有明確的方向規定,“規定”是我們判斷這個矢量方向的依據。在分析受力時,有些力的方向特點要掌握,比如:
平面上的彈力方向:與平面垂直;
球面上的彈力方向:沿圓的半徑方向;
點和面之間的彈力方向:過作用點與面垂直;
桿產生的彈力方向:可能沿著桿,也可能不沿著桿;
摩擦力的方向:與接觸面相切,與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二是要明確矢量方向常用的三種表示方法:在坐標系中,可以用正負號表示矢量方向;在平面上,經常用相對于已知方向矢量的角度表示未知矢量的方向;在實際生活中,經常用地理方位表示方向。
三是明確矢量運算的方法,因為矢量具有方向,它就有了區別于標量運算的不同方法,矢量運算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在一條直線上的矢量,可以通過建立坐標系,用正負號表示方向,這樣,就可以把矢量運算轉化為代數運算。
思維問題:有意訓練自己的抽象思維
初中學生的物理思維主要是形象思維,學習主要是在觀察、生活實際、實驗的基礎上,直觀形成物理知識,應用是定性分析多,定量計算少,比較簡單。到了高中,經常是利用模型分析問題,抽象思維就提高了。比如,彈力是物體接觸面發生形變產生的,但是很多彈力的產生“看不到”形變,這就需要“想象”:我們可以把線、繩想象成橡皮筋,把輕桿想象成輕彈簧,把支持面想象成橡皮膜等;通過想象“放大”形變,培養抽象思維能力。再如,在運動和力的問題中,首先需要分析受力,通過受力情況和速度情況推理物體的運動情況,再進行論證和綜合計算。這里就應用了分析、比較、推理、論證、綜合、歸納概括等方法,這就是邏輯推理方法。學習中,要通過不同的問題和不同的方式有意訓練自己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這樣就會逐步適應高中物理的學習。
看了高一物理學習的五個大問題還看:
1.如何有效提高高一學生物理成績
2.新高一物理學習方法
3.高一女生怎么學好物理
4.高一物理學習方法總結
5.高一學習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