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里的數學教學設計
《自行車里的數學》教學設計
3、通過觀察自行車的結構、分析其行進原理,幫助建立數學模型。
4、鼓勵學生創新,同時培養學生正確合理的設計觀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自行車的速度與其內在結構的聯系,建立解決問題的數學模型。
難點:齒輪組對自行車前進的影響,數學模型的形成過程。
教學過程
揭示課題
1、師:咱們班的同學有多少人會騎自行車啊?哪些同學有自己的自行車的?你們的對自行車有哪些了解?
(展示自行車實物)請學生介紹自行車結構及自行車的行進原理。
2、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自行車里的數學問題。(板書課題)
二、研究普通自行車的速度與內在結構的關系
1、出示:小紅騎著一輛輪胎外直徑為60dm的自行車從家去學校,車輪剛好轉動了100周,小紅家到學校有多少米?
師: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小結:所行路程=車輪周長×轉動圈數
2、師:如果想知道自己的自行車蹬一圈到底能走多遠?怎么辦?
預設1:可以直接測量。
師:課前我請同學們對同一輛自行車蹬一圈所行的路程進行了測量,請他們來匯報一下測量結果。
小結說明:測量方法不太準確,誤差很大。有沒有準確一些的方法呢?
預設2:計算方法。
師:怎么算?(看看蹬一圈,車輪轉幾圈,再用車輪轉的圈數乘車輪的周長。)
師:那么蹬一圈自行車是不是就往前走一圈?(不是)(眼見為實,演示)
觀察時,想一想:蹬一圈是誰轉動了一圈?車輪轉動的圈數實際是誰的圈數?
師:我就奇怪 了,怎么前齒輪轉動了一圈,后齒輪卻轉動好幾圈呢?
師:照這樣分析,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什么?(前齒輪轉一圈,后齒輪轉幾圈.)
師:同一鏈條連上的兩個齒輪,就好象互相咬合的齒輪。前齒輪轉動一個齒,鏈條怎么動?后齒輪怎么動?(師慢慢轉動前齒輪,生觀察)
師:如果前齒輪轉動2個齒,后齒輪怎么動?如果前齒輪轉動5個齒呢?10個齒呢?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什么規律?(前齒輪的齒數×它的圈數=后齒輪的齒數×圈數)齒輪的齒數和轉動的圈數什么關系?(反比例關系)
3、師:如果一輛自行車前齒輪48齒,后齒輪28個齒,當前齒輪轉動1圈,后齒輪轉動多少圈?
你們是怎么算的?師:前齒輪轉一圈時,后齒輪轉的圈數怎樣算?
生說師板書:后齒輪轉的圈數=前齒輪的齒數∶后齒輪的齒數
后齒輪轉動的圈數也就是誰的圈數?所以要求車輪轉動的圈數該怎么算?那自行車蹬一圈走的路程又該怎么算?蹬一圈走的路程=車輪的周長×(前齒輪的齒數∶后齒輪的齒數)
如果這些自行車的輪胎外直徑都是50分米,請分組算一算蹬一圈所行路程。
4、師:哪一輛自行車蹬一圈走得最遠?仔細觀察前后齒輪的齒數,你有沒有什么發現?
歸納:前后齒輪數相差越大,蹬一圈走得最遠。
三、研究變速自行車的問題
1、師;剛才我們研究的是普通自行車里數學。變速自行車和普通自行車有什么不同?你知道它怎么變速嗎?
2、出示變速自行車的主要結構圖:有2個前齒輪,6個后齒輪。
分組探究(1)能變化出多少種速度?
(2)如果想速度最快,你會選哪種組合?
2、匯報。(12種速度,比值越大的走得最遠)
四、思維拓展
師:其實自行車里不但有數學問題,還有我們初中、高中要學習的力學問題。出示各種組合費力圖。
討論:一位自行車運動員在比賽時要經過各種路段,你覺得應怎樣搭配前后齒輪才合適?
五、鞏固練習:
1、一輛自行車前齒輪齒數為26個,后齒輪齒數為16個,車輪半徑為33cm。你能算出蹬一圈,它能走多遠嗎?小明家距離學校大約500米,從家到學校至少要蹬多少圈?
2、一輛自行車前齒輪有28個齒,后齒輪有14個齒,蹬一圈前進5米。求自行車車輪的直徑。(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自行車里的數學》說課稿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六年級數學《自行車里的數學》,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流程這三方面來闡述我的理解和認識。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自行車里的數學》這節課選自人教版六年級數學第下冊66頁—67頁,本節主要研究兩個問題:普通自行車的速度與其內在結構的關系,變速自行車能變化出多少種速度。目的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圓、排列組合、比例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認識數學與生活聯系的緊密性。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我把人教版和冀教版教材進行了對比分析,發現:從教材內容安排和活動設計上,主導思想是一致的,都是緊密聯系實際生活,但范圍不同冀教版只針對本章內容進行了運用,而人教版是綜合了已經學過的圓的知識、排列組合、比例的一個大的綜合,比較大氣。
2.教材地位作用
《自行車了的數學》這節課是比例這一單元后的綜合運用,這節課是對圓、比例、排列組合的一個有機整合,也是這些知識的一個鞏固練習,經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建立數學模型——求解——解釋與應用”的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進一部學習建模思想。
3.教學目標
《數學課程標準》對本課內容的的具體要求是:獲得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考方法,加深對所學知識及其相互關系的理解。依據《課標》要求,結合學生年齡特點,我確立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并掌握自行車“蹬一圈走多遠”的計算方法,探索變速自行車的速度與其內在結構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建立數學模型——求解——解釋與應用”的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進一部學習建模思想。
情感與態度: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的意識。
4.教學重難點
數學的建模思想、圓的知識和比例知識、排列組合知識的復習
5.教學準備,上課前學生要預習本課,了解本科相關資料,實際測量蹬一圈車子走多遠。
二、說學情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圓的有關知識、排列組合、比例之后的一個綜合運用。是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一個考驗,以前的知識學會多少,是本節課成敗的重要因素,因此要讓學生做好預習工作。
三、說教學流程
(一 )口算 我設計了15道口算題,加強學生的口算能力的培養。
(二)創設情境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于是開課我就直接提出:我們每個人都會騎自行車,自行車的種類也很多,,你們知道自行車里也含有數學問題嗎?老師準備了一輛自行車,誰能從中找出我們學過的知識?(預設:三角形的知識、圓的知識等)其實自行車里還蘊含著更為豐富的數學知識,今天我們就一起探究自行車里的數學。
(三)自主學習
新的課程改革大力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充分放手讓學生針對要探究的數學問題進行自主探求,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經歷“做數學”的過程。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引導學生經歷了以下的數學學習活動過程:
大家知道自己的自行車蹬一圈能走多遠嗎?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學生匯報:(預設:有的說直接測量的:走多遠?直接板書不同同學測量的結果,差異太大,肯定不行,有的是經過計算的,直接進入第二步。
如何計算自行車蹬一圈能走多遠?小組討論,組長匯報,交流想法。
觀察自行車轉動模型:觀察:前齒輪的齒數與后齒輪之間的關系:小組集體討論研究,組長匯報,交流想法 得到:
前齒輪的齒數×它的圈數=后齒輪的齒數×圈數
那么前齒輪轉動一圈,后齒輪轉動幾圈呢,集體討論得出:自行車蹬一圈走的距離=前齒輪的齒數∶后齒輪的齒數
進一步得到:自行車蹬一圈走的距離=前齒輪的齒數∶后齒輪的齒數×車輪的周長
鞏固練習:一種26式自行車,前齒輪26個齒,后齒輪14個齒,車輪半徑33厘米,蹬一圈可前進多少厘米?(精確到整數位) 我們現在有一種變速自行車.出示變速自行車的主要結構圖:有2個前齒輪,6個后齒輪。
分組探究(1)能變化出多少種速度?(2)蹬同樣的圈數,哪種組合使自行車走得最遠?
師巡視并指導有困難的小組
2.匯報第一個問題:12種方案 (集體交流,要有準確的過程,讓學生明白如何排列)
3.匯報第二個問題:當“前齒輪的齒數∶后齒輪的齒數”比值最大時,走得最遠。-
思維拓展:一位自行車運動員在比賽時要經過各種路段,你覺得上坡時應怎樣搭配前后齒輪?
總結反思,本節課有哪些收獲
達標檢測。我出了10分的題,填空加深公式的記憶,解決問題對本課知識的運用
以上是我的說課過程,懇請各位專家,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謝謝!
看了“自行車里的數學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