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生數學學習如何問問題
高中學生目前的現狀
2.不知怎樣問
部分學生由于基礎差或缺乏思維能力,碰到問題不知怎樣提出來,更提不出有深度、有新意的問題。
3.不敢問
有些學生由于心理膽怯或自卑,不敢向老師或同學提問。
4.沒機會問
課堂上大多數的教與學行為均由教師或好的學生包辦代替,其他學生得不到發言的機會。
問問題的策略
1.什么時間問?
(1)課間提問法——經過預習會遇到問題,在經過聽課后仍未能搞懂,就可舉手提問。
(2)課后提問法——上課時間緊,有時沒有機會提問,那么就得在課后抓機會提問。 (3)計劃提問法——經過一段時間學習,把不懂的地方集中起來,有計劃地去問。
2.如何問?
1、問解題思路
一切解題的策略的基本出發點在于“變換”,即把面臨的問題轉化為一道或幾道易于解答的新題,以通過對新題的考察,發現原題的解題思路,最終達到解決原題的目的。其實數學題,特別是難題都是由一個個小題組合而成的,要多轉幾個彎才能解出。上課聽講不是說聽老師是怎么解出的,而是要聽老師是怎么分析的,為什么要想到這樣的思路,有別的想法嗎?這個題的題眼是什么,解題關鍵是什么?如果你堅持用這樣的方法聽課,再做到舉一反三,很快你就會發現解決數學難題也不麻煩,而且很有趣。當然,一開始最好和老師多溝通,請老師給你指出努力的方向可能會更好。
2、問解題方法
(1)上課認真,筆記是關鍵 (2)作業認真,一道題多想幾種方法,對于題隔幾天再做[這是最快的途徑} (3)復習認真,重基礎。 (4)不懂就要問,不要怕,沒有人學習沒有不懂的,問老師最好,同學只是半成品。 (5)做事專注是最好的習慣。 (6)堅定信心,數學非難事。 (7)若被難題難住,應先易后難,難的一心攻克,永不停歇,沒有一股狂勁怎么行?
3、問解題體會
可以用下列八個字加以概括:理解、轉換、實施、反思。
第一階段:理解問題是解題思維活動的開始。
第二階段:轉換問題是解題思維活動的核心,是探索解題方向和途徑的積極的嘗試發現過程,是思維策略的選擇和調整過程。
第三階段:計劃實施是解決問題過程的實現,它包含著一系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靈活運用和思維過程的具體表達,是解題思維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四階段:反思問題往往容易為人們所忽視,它是發展數學思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一個思維活動過程的結束包含另一個新的思維活動過程的開始。
4、問突破口
(1)多看教材,多看錯題
教材是所有知識點的載體,要熟讀教材,把所有的知識形成一個知識網絡,做到心中有數,隨用隨取。
“人非圣賢孰能無錯”多看錯題就是要把以往做錯的題目整理歸納到一起,也即是專門整理一個錯題本,把做錯的題目記錄下來并經常翻看,溫故而知新。
(2)重視教材及教輔中的典型例題
典型例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識記典型題目也就是識記一類題目的模板,熟練之后即可舉一反三。
(3)平時注意培養審題習慣
數學講究認真嚴謹,在平時的練習過程中要養成一個良好的審題解題習慣。“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就要求我們要仔細分析題目中的每一個條件,吃透題目百年可降低解題的難度系數。
(4)注重解題后的反思
反思即是回顧解題的全過程,針對熱點難點弱點,要及時掌握并作專項練習。
(5)答題要規范準確
做題過程中,計算、推理、畫圖、語言表達都必須做到非常規范,做題時要有理有據,切不可憑空想象。
(6)結合書本,練習掌握開放性題目
開放性題目是數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鍛煉思維的一類重要且有效的題目。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很好的效果。
(7)解題要有方法
題目的解決方法一般可分為兩種
?、佟⒄疲杭磸臈l件一路追尋,直至找到所求答案
②、倒推:從所要求的問題反向思考,解題過程中仔細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要得出答案則需要什么樣的條件,層層分析,然后把所需要的條件和已知的條件作對比,思考并尋找聯系兩者之間的橋梁,只要架好橋梁,問題便可迎刃而解了。
5、問概念、定理如何理解
1)抓住關鍵字詞,全面理解概念。
數學概念歷經前人不斷地總結、概括和完善,表達已十分精煉。因此,在講解概念時,要字斟句酌,特別是對其中的關鍵詞語,要仔細推敲,深刻領會其中的深意,只有這樣才能全面理解概念,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誤差。例如異面直線的定義是這樣的:不同在任何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直線,這里要引導學生理解“不同在任何一個平面”表達的意義;再如函數的概念中:對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個元素,在集合B中有唯一確定的元素與之對應。這里要重點講清楚“任意”與“唯一”包含的意義。
2)利用對比和反例,有效理解概念
數學中許多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相似性,使得學生對這些概念的理解容易產生混淆。例如頻率與概率、映射與函數、對數與指數、子集與真子集、相互獨立事件與互斥事件等。教師要引導學生討論辨析這些概念的異同,推敲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深刻理解這些概念。另一方面,許多概念學生從正面理解比較困難,容易產生一些不正確的認識,而反例是推翻錯誤認識的有效手段,有時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異面直線”的概念,學生往往理解為“在不同平面內的兩條直線”。這時可用書本作為反例:翻開的書本,書脊兩側頁面的底邊,可以近似地看做分別位于兩個頁面上的線段,符合“在不同平面內”,但它們所在直線卻是相交于一點的,顯然不是異面直線。
看了高中學生數學學習如何問問題還看:
1.高中生應該怎么學習數學
2.高二學生如何學好數學
3.如何培養高中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高中生如何有效學習數學
5.如何引導高中生學好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