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節氣的由來簡介
立秋節氣的由來簡介
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35度時立秋開始。
古代分立秋為三候:“初侯涼風至”,立秋后,我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小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二侯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強烈,夜晚的涼風刮來形成一定的晝夜溫差,空氣中的水蒸氣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結成了一顆顆晶瑩的露珠?!叭詈s鳴”,這時候的蟬,食物充足,溫度適宜,在微風吹動的樹枝上得意地鳴叫著,好像告訴人們炎熱的夏天過去了。一候為5天,立秋15天,逐漸變涼。變涼是氣候趨勢,根據立秋三候的描述,或許處在氣候偏冷周期時,就有這種情況。
立秋節氣預示著炎熱的夏季即將過去,秋天就要來臨。當立秋到來時,我國很多地方仍然處在炎熱的夏季之中。立秋后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氣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氣溫的早晚溫差逐漸明顯,往往是白天很熱,而夜晚卻比較涼爽。。當然,由于全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真正開始時間也不一致。
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還有立秋迎秋之俗,每到此日,封建帝王們都親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設壇迎秋。此時也是軍士們開始勤操戰技,準備作戰的季節。由此可見立秋日為何種天氣是如此的重要。
立秋吃什么傳統食物
吃茄子
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出自明朝的一個傳說。傳說明朝大將徐達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后,大將常遇春手下有個兵,偷了農民的一個香瓜。常遇春治兵非常嚴格,要把偷瓜的那個兵處以死刑。這時,農民出來了,說元大都有習俗,立秋拾瓜不算偷。常玉春聽到這話,就赦免了那個兵。沒料到,一說立秋拾瓜者無罪,其他士兵都開始搶瓜。為了犒勞士兵,常遇春找到了貼秋膘的替代品——蔬菜之中唯一有肉感和肉味的茄子。于是,立秋吃茄子的民俗也就流傳了下來。
杭州吃西瓜
江南一帶還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過去在杭州一帶流行食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北京“貼秋膘”吃肉
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習俗要吃肉食,即“貼秋膘”。京城一些老字號肉食柜臺前,選購肉食制品的顧客就會排起了長隊?!∫坏┝⑶?,雖仍然很熱,而人們的身上再無濕粘不適之感,畢竟涼爽的秋天快要到了。于是就開始萌發了要做點好吃的想法,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吃什么呢?最解饞的是燉肉!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貼秋膘”。
天津流行“咬秋”
立秋除了“貼秋膘”,天津等地還流行“咬秋”。人們相信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鼻鍟r人們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當日吃下,為的是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山東吃“渣”
山東萊西地區則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這么多食俗大都為防痢疾,足見我國勞動人們對秋季腹瀉的防范意識。
四川喝“秋水”
四川東、西部還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飲一杯,據說可消除積暑,秋來不鬧肚子。
臺灣吃龍眼肉
《臺灣通史·風俗志》中記載,臺灣舊時“立秋之前一日,有司豫塑春牛,置于東郊之外,至日往迓,謂之迎春。男女盛服觀,衣香扇影,雜喧滿道。春牛過處,兒童爭摸其耳,或鞭其身,謂可得福。迎春如在歲首,尤形鬧熱,宛然太平景象也?!绷⑶飼r是臺灣周圍海域的立翅旗魚、小串、烏賊、鰆、蝦的產期,也是臺灣龍眼的盛產期。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子孫會做大官,而且龍眼又稱為“福圓”,所以有俗諺: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啃秋”
本周五就將迎來立秋節氣,立秋是夏至后第三個節點。在老南京立秋節氣上,有著“啃秋”的習俗,還有一些非常有趣的說法,比如“秋后十八盆”,表示立秋后還有長時間的炎熱;另外,關于立秋還有公秋和母秋之分,更有“公秋涼爽母秋熱”的說法。
立秋了可以種什么菜
1、菠菜
菠菜有“營養模范生”之稱,它富含類胡蘿卜素、維生素C、維生素K、礦物質(鈣質、鐵質等)、輔酶Q10等多種營養素。家中有小孩的話,可要多吃一點菠菜,有利于長個子。秋菠菜的話則可以在八月中下旬就可以播種,因為這種蔬菜的生長比較緩慢,一般要60天左右才可以采收。
2、蘿卜
在農村一直都有頭伏蘿卜二伏菜的說法,而蘿卜就是立秋后農民會大里種植的蔬菜了,用蘿卜一直煲的湯一直就在御寒的功效,所以是非常適合在立秋之后種植的,一直可以種植到冬天去。
3、白菜
過了秋季農民就會開始種植大白菜了,這可是冬季最主要的蔬菜了,很多農民都會種植后,留著到冬季儲備著吃,這樣整天冬天都有新鮮蔬菜吃了。
4、油菜
油菜也可以在立秋后種植,由于油菜的生育期較短,大概40天左右即可收獲,所以一些朋友會先選擇種植油菜,獲取一定的利潤后,再種植其他作物,不會讓農田空閑。
5、豇豆
豇豆分為春播和秋播,春播的時間大概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之間,而秋播的時間可以選擇在立秋以后,豇豆也是一種比較常吃的蔬菜,可炒吃、涼拌等。
6、四季豆
四季豆也是分春播和秋播,只說秋播的播種時間,北方區域,在立秋以后就可以播種了,而南方區域,由于溫度還比較高,可以適當晚一些播種。
7、秋黃瓜
秋黃瓜的播種時間,根據南北方的氣溫差異,以及一些地方的氣候不同,也會有差別,有些地方在立秋前播種(7月下旬就有),而晚的區域,則在立秋之后播種。
8、大蔥
大蔥的種植會相對晚一些,也是在立秋過后,一般情況下,會等到9月中上旬進行播種,這時候的伏天已經過去,適合大蔥的生長。
9、芹菜
芹菜在春夏秋季都可以種植,秋天種植的芹菜,我們稱為秋芹菜,兩個月左右的生育期,不耽誤冬季來臨之前收獲。
10、生菜
生菜也是有2個播種時期(不算大棚的情況下),春播一般在3-4月,秋播一般在7-8月(根據當地情況,適當延后),生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種植,冬天吃火鍋或者吃油膩食物過多時,配一些生菜吃,還是不錯的。
立秋飲食原則
1、不要暴飲暴食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于氣候宜人,食物豐富,往往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起來,使人發胖。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而不能放縱食欲,大吃大喝。
2、少吃刺激食品
秋天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等。另外,還要避免各種濕熱之氣積蓄,凡是帶有辛香氣味的食物,都有散發的功用,因此提倡吃一些辛香氣味的食物如芹菜。
3、飲食不宜生冷
由于秋季天氣由熱轉涼,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飲食特別注意不要過于生冷,寒冷食物容易導致腸胃消化不良,發生各種消化道疾患。
立秋氣候特點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中國地域遼闊,雖各地氣候有差別,但此時大部分地區仍未進入秋天氣候。
俗話說“秋前秋后一場雨,白露前后一場風”,這是人們對立秋時節降雨降溫等長期觀察得出的結論。人們對秋雨無疑是歡迎的,“立秋下雨人歡樂,處暑下雨萬人愁”,在通常情況下,“立秋處暑有陣頭,三秋天氣多雨水”,不但下雨,有時還要打雷,這標志著“立秋響雷,百日見霜”。
“立秋”后每降一次雨,氣溫也隨之下降一定幅度,“一場秋雨一場寒”之說即在于此。
但“立秋”后無雨的情況也是有的,其標志就是“秋前北風馬上雨,秋后北風無滴水”,最直接的后果也很明顯:“立秋無雨秋干熱,立秋有雨秋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