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大學著力發揮優勢特色積極服務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
發揮專業優勢,唱響服務“主旋律”。落實學前幼兒普通話教育專項計劃,重點面向民族地區、農村地區,持續開展“家園中國”誦讀活動,積極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組建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師生服務隊,前往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等地,通過古詩文誦讀、紅色歌曲傳唱、字音辨讀等形式,讓普通話走進鄉村課堂的同時,進一步豐富鄉村校園文化,努力把鄉村中小學校打造成為鄉村文化中心。組織師生參與對口幫扶云南省麗江市寧蒗縣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提升在線示范培訓,錄制推普“口袋書”《普通話百詞百句》示范音頻;面向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和興安盟、貴州省六盤水水城區等地教師開展普通話培訓;重點針對鄉村兒童青少年,發起建立語言服務公益平臺,深入甘肅、內蒙古、四川等地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推動服務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與服務鄉村振興國家戰略緊密對接、有效銜接。獲評教育部、國家語委“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先進集體”,教育部“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全國大中專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團隊”。深化語言文化國際交流合作,聯合國外相關高校、研究機構建設中國國家普通話水平測試海外培訓測試中心,依托學?!叭祟惷\共同體研究中心”海外聯盟、孔子學院等平臺,持續加強語言文字工作的交流與協作。與香港大學、澳門大學等港澳地區高校建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合作機制,組織年度優秀作品赴港澳等地展演,加強在中文信息技術、語言文字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合作,進一步深化語言文化交流。
拓展推普路徑,探索應用“新模式”。關注重點群體,加強語言志愿服務、應急語言服務、特殊人群語言服務等。發起“光明影院”項目,探索將電影視聽藝術轉化為聲音,推出500余部反映新時代新思想新氣象的無障礙電影,以進社區、進影院、進圖書館、進盲校、進家庭的“五進”模式,為全國31個?。▍^、市)2200余所特殊教育學校的300余萬視障人士搭建起一條直達心靈的“文化盲道”。積極參與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的策劃、演出、宣傳等工作,通過設計推普視覺形象標識、吉祥物,制作系列推普短視頻等,努力在全社會營造學習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濃厚氛圍。加強語言文字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等,依托學校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資源優勢,充分利用智能語音、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推動語言文字與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相關學科交叉融合。依托學校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建設語言文字研究基地、智庫等,不斷推動語言文字科研成果向教育教學、決策咨詢、社會應用等方面轉化。組織相關研究團隊參與國家智慧教育平臺“中國語言文字數字(網絡)博物館”建設,以“智能融媒體傳播”為特色,利用數字化、智能化影像技術及新媒介傳播手段,制作壁畫文字、龜殼文字等全息影像并配備在線解說,探索構建適應未來媒體形態的國家語言文字傳承與推廣平臺,進一步拓展推普服務社會應用和人民群眾需求的新載體新手段,努力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高質量推廣普及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