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業大學著力加強和改進新時代耕讀教育努力培養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棟梁之材
堅持五育融通,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充分發揮耕讀教育“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等綜合性育人功能,將農林專業課堂開設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的實踐中,增強學生解決復雜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聚力培養高素質新型農林人才。堅持“一院一策”,結合各專業特點和優勢,組織學生到林區、到實踐基地一線開展耕讀教育,打造“春植綠、夏認樹、秋撫育、冬防火”特色耕讀教育實踐品牌,如,林學院創新開展“春秀林木”實踐,幫助學生在“苗圃植樹修剪—大田栽培澆灌—山林調查防害—產業基地培育”全鏈條實踐中,更好掌握種苗培育、林分調查、病蟲害防治等專業知識和技能。依托學校鷲峰實驗林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智慧農場、農林龍頭企業生產基地等場所,建設33個耕讀教育實踐基地,推動實現涉農專業全覆蓋和區域性共建共享,輻射帶動大中小學一體化開展耕讀教育實踐,引導廣大師生增強服務“三農”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融通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組織學生課余時間開展綠化造林、種草護草、景觀美化、病蟲害防治等公益活動,讓耕讀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用行動踐行“替河山裝成錦繡,把國土繪成丹青”的誓言。依托省部級及以上野外臺站,建設“戶外學校”,進行模塊化耕讀教育設計,強化理論與實踐環節的緊密融合,系統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
夯實條件保障,確保耕讀育人實效。構建耕讀教育學分體系,推動實現耕讀教育“實踐組織—監督考核—成績認定”專人負責、閉環管理,確保耕讀教育出實效見長效。設立專項經費保障耕讀教育實踐,推進耕讀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建立經費使用績效核算機制。校領導參與專項督導組,對學院組織實施耕讀教育情況進行檢查,把相關結果作為評價學院年度工作情況的重要指標。構建專兼結合耕讀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模式,積極組建校企、校地、校校聯合的協同育人中心,選派一批教師到農(林)業部門、行業企業、農村基層掛職鍛煉,聘請企業技術人員、農林科技專家、鄉村工匠、種養能手等擔任校外兼職教師,通過“培養+引進”模式不斷提升耕讀教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水平,實施“青藍卓越計劃”,把教師帶到林場進行實地培訓,也為教師提供收集一線教學資源的機會。探索構建耕讀教育激勵體系,開展星級志愿者認證,并納入評獎評優,充分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確保參與耕讀教育更主動、可持續。組織廣大青年學子開展勞動文化月等活動,推動農林教育走出“書本”、走下“黑板”、走進鄉村,學校“A4210環保實踐項目”獲評2022年度北京高校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優秀案例。組建“生態文明”博士生講師團,近年來深入校園、社區、軍營、鄉村、企業,開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宣講和綠色發展改革實踐案例推廣,受眾達80余萬人次,用行動和智慧匯聚起生態文明建設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