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歷史的四個關鍵
關鍵一、閱讀
關鍵二、記憶
第一,要理解記憶,不要單純地機械記憶。高中歷史理論性較強,抽象概念較多,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過程中,認真理解歷史結論中每一句話的內在含義,每一層次間的邏輯關系。如世界近代史中“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評價,就要將四句話的簡短結論分解成:①地位“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②標志“標志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其中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包括資本主義制度在歐美主要國家的確立、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確立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確立。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又包括資本主義國家間的貿易關系和資本主義國家與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間的貿易關系。③積極作用“世界成為密不可分的整體”,這有利于世界各地區間的經濟文化聯系與相互促進。④消極影響“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和地區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原料產地、商品商場和資本輸出場所,資本主義國家控制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命脈,對它們進行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掠奪”,這意味著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但在貿易雙方間的關系是不平等的,必然會逐步加深雙方間的矛盾。
第二,要在整體知識的聯系中記憶,不要零星孤立地記憶。歷史知識是互相聯系的,如因果聯系、并列聯系、對比聯系等。將歷史知識分類歸納在一起,形成知識鏈,記憶更深刻牢固。如中國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條約內容繁雜,最易記混記錯,但將其分為割地、賠款、通商、關稅、軍事和宗教等類別歸納記憶,則效果大不相同。
第三,提倡巧記,切忌死記。巧記是指運用能夠提高學習興趣和記憶效果的一些方法幫助靈活記憶知識,如口訣記憶、諧音記憶、聯想記憶等。
關鍵三、理解
理解是記憶的基礎,是正確運用知識解答歷史問題的重要前提。
一要正確分析歷史結論。如前所述。
二要正確認識歷史問題。如中國古代史上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作用評價問題,教材中并未明確表述,但在講秦漢統一的實現和鞏固過程中,在秦漢、隋唐經濟文化發展和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中,每分析其成因時都要提到國家統一強盛,強大的中央集權無疑是起到了積極作用的,所以封建社會前期這一制度是積極作用大于消極作用;后期特別是明清時期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文化專制,知識分子脫離實際,科技落后于西方,顯然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阻礙了整個社會進步,其消極作用大于積極作用。
三要做到宏觀與微觀相結合,橫向關聯與縱向歸類相結合。近年文科綜合歷史試題中每有一道歷史科材料題,有時問題涉及古代到當代幾千年,如2003年高考文綜第37題,從秦漢到國民政府時期的抗戰,再到當今對長城的作用評價,歷史跨度非常大。又如04年春季高考題第37題考查了英國啟蒙思想家洛克和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說及在美國的運用。此題時間跨度不大,都在17-18世紀范圍內,但卻涉及三個國家,這是一道橫向聯系題。同時圍繞三權分立問題對每一位思想家的觀點及美國實行三權分立制度情況設問,每一知識點都必須有明確認識才能正確回答。此題體現了橫向宏觀與單個知識點微觀相結合的特點。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歷史過程中學會從宏觀角度橫向聯系和縱向歸類歷史知識,整體宏觀與細點微觀相結合認識歷史。正確理解歷史知識還要用正確的理論指導,如辯證觀點、聯系觀點、發展觀點、階級觀點和實事求是觀點(又稱歷史觀點)。
關鍵四、運用
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一定的理解能力,有了準確的歷史知識,還要在做題中學會正確運用已有知識。
有的同學自認為書讀得已經很熟,但一做選擇題就錯誤多多,這除了沒有真正掌握好知識的原因外,還有不認真審題,不會運用相關知識進行對號甄別判斷的因素。要做好選擇題首先要在閱讀題干的過程中,全面弄清問題中每句話、每一個關鍵詞語的要求,再在選項中逐一對號判斷即可順利找出正確答案。
更多的同學是害怕做非選擇題。現行高考題的非選擇題型中最主要的就是材料解析題,其次是簡答題。做材料題過程中建議同學們先從讀高考題入手,以高考題答案做典范,學習高考題答案的簡明扼要特點,然后再獨立做材料題。為節省做題時間,最好采取以下步驟:第一,先瀏覽材料梗概,確定問題的中心和主題,以求盡快集中注意力于問題中心。第二,仔細審閱問題,帶著問題閱讀材料,明確材料中的有用信息是什么,還有什么知識需要到教材中尋找和借用;第三步是組織答案,這也是同學在答題中出錯最普遍的,讀完題就依據材料和教材知識匆忙下筆,這時因下筆匆忙而思路不清,便會出現丟三拉四的毛病。所以在第三步千萬要記住,先整理一下思路,先答什么,后答什么,怎樣使答案語言更簡明。俗語說:想得清的人才能說得清,而做題中想得清的人才能寫得清。想清楚之后再做答案,正所謂下筆如有神。簡答題答題過程與材料題相似,此不贅言。
看了學好歷史的四個關鍵還看:
1.學好歷史的四個關鍵點
2.學習歷史的好方法
3.學習歷史的學習方法
4.關于歷史的學習方法
5.歷史學習有什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