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伊人网站-亚洲伊人精品-亚洲伊人电影-亚洲一在线-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久久国产一区

高分網 > 學科學習方法 > 歷史學習方法 >

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教學設計

時間: 子文2 歷史學習方法

  《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教學設計

  一、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的情況,包括計算機網絡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領域蓬勃發展的史實,進而使學生體會、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和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的重大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引導學生結合第一、二次工業革命的情況,對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歷史現象得出結論的能力。

  2、學生通過交流和體會感受到第三次科技革命對人類社會面貌的改變,聯系實際感知歷史。

  3、通過閱讀史料和相關資料,培養學生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和概括、提煉歷史觀點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進步的巨大促進作用,印證“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讓學生清楚認識到,現代國際間的競爭,已成為以科技為先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由此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感,激勵學生積極應對中國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刻苦學習,奮發圖強,為中華民族的騰飛作出貢獻。

  教學重點: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

  教學難點: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

  教學過程:

  1、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神舟九號安全返回圖片:2012年 6月29日,神舟九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安全返回地面,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健康出艙。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獲得圓滿成功。,實現了我國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又一重大突破,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戰略目標取得了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重要進展。

  引導學生思考:航天技術是第幾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除了這一成果,第三次科技革命還有哪些成果?有哪些特點和影響?帶著這些問題一起走進第17課《第三次科技革命》

  2、 整體感知:

  本節課分成三部分進行學習:

  一、認知科技(主要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時間、起源地、主要標志、主要成果和核心)

  二、感受科技(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和影響)

  三、反思科技(分析科技發展的負面影響及其對策)

  3、自主學習:結合下列問題閱讀教材,把握住主要信息,完成表格。

時間

起源地

標志

特點

影響

  4、師精講點撥

  (一)認知科技

  讓學生回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時間、起源地、主要標志和核心

  時間: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

  起源地:美國

  標志:人類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航天技術和生物工程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核心: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 特征:人類進入信息化時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表現在四個領域:原子能、電子計算機、航天技術和生物工程,,下面我們一起走進這四個領域,去了解科技是如何造福人類的?

  1、原子能:

  出示圖片:1945年7月16日上午,美國科學家奧本海默領導實驗室工作人員,在新墨西哥州沙漠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1964年10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1954年,蘇聯建成第一座核電站,這是人類和平利用原子能的開始。

  總結:原子能作為一種新的能源進入到生活和生產領域,我們要和平合理的運用原子能,防止核擴散和核污染的蔓延。

  2、電子計算機:

  出示圖片: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 現在的計算機(臺式和筆記本電腦) 現在的計算機教室

  師總結: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是計算機產業最有前途的發展方向。近年來,網絡逐漸成為人們工作和生活的主要方式,人類進入信息化的社會,

  出示材料回答問題:

  信息技術已成為過去10年里在經濟上所取得的更快的生產周期、更高水準的產品質量和低通貨膨脹等特點的主要貢獻力量----比爾蓋茨

  思考:比爾蓋茨的這句話說明了什么?說明信息技術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貢獻力量。

  走進生活:上網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和學習工作的主要工具,網絡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哪些影響?你認為青少年應該如何正確文明上網?

  2001年11月向社會發布《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

  要善于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誠實友好交流,不辱罵欺詐他人。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 。

  3、航天技術

  出示圖片:讓學生了解人類航天的歷程:介紹我國由神五到神九的發展歷程,2003年神舟五號進入太空標志著中國成為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設計意圖:首先展示圖片蘇聯美國探索太空的歷程,然后結合圖片讓學生談一談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讓學生清晰了解航天事業發展的情況。

  4、生物工程

  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細胞學、微生物學等學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綜合性技術學科。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克隆技術尤為引人注目。1996年,世界上第一只從成年動物細胞克隆出的哺乳動物綿羊“多利”誕生,1997年2月向世人公布。這項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被譽為20世紀最重大也是最有爭議的科技突破之一。

  討論:克隆技術有什么作用?你認為是否應該克隆人?說出你的理由?

  第三次科技革命涌現了大量的科技成果,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那么第三次科技革命與前兩次科技革命相比有哪些特點,有哪些影響?我們一起去感受科技。

  (二)感受科技

  結合材料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和原因

  方法指導:(閱讀材料把握住主要語句,把握住關鍵詞語,結合課本加以概括)

  思考:下面六則材料分別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哪些特點和影響

  材料一:蒸汽機從發明到應用為84年;電動機從發明到應用為65年;原子能從開發到應用為6年;晶體管4年;移動電話4年;激光2年;而電子計算機問世至今已經發展到第五代.

  材料二:如生物工程技術可運用到醫學,電子計算機可用于工農業\科研\教育\國防建設等.

  材料三:20世紀初,科技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為5%----10%,70年代增長到60%,80年代已達80%

  材料一說明:第三次科技革命與前兩次科技革命相比較,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加快。

  材料二說明: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之間相互滲透,一種技術的發展引起好幾種技術的革命。

  材料三說明:新技術成為社會生產力最活躍的因素,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中,科技進步所占比重不斷上升。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

  材料一:

  西方國家工業生產的年平均增長率,在兩次大戰之間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在增長的因素中,科技進步的因素在70年代約占60%,80年代達到80%,目前已達90%以上。

  二戰以來時間經濟出現了怎樣的新趨勢?

  說明: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社會生產力空前發展。

  材料二:現代科技發展還使經濟結構發生變化 :由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轉變為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轉變為節物節能型;由體力勞動向腦力勞動轉變。發達國家同不少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差距進一步擴大。

  說明: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了世界經濟結構變化

  材料三:世界各國都在高科技領域展開激烈競爭, 歐洲的“尤利卡”計劃外, 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信息高速公路”計劃,日本的“科技立國”戰略和中國的“863計劃”等。

  說明:各國都在大力發展高科技,推動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

  5、課堂小結:

  學生總結本節課內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時間、標志、主要成就、特征特點和影響)

名稱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興起時間

主要發明

進入的時代

共同影響

啟示

  以上我們主要講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對人類生產生活產生的積極影響,實際上科技的發展不僅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而且也對世界產生了負面影響,下面我們來反思一下科技的負面影響,尋找一下如何做到趨利避害

  (三)反思科技

  如何趨利避害是世人所關注的問題,請問同學們對此有何良策?(結合一下提示進行回答)

  1、國家制訂相關政策;2、媒體正確導向;3、教育正確引導;4、加強法制建設

  6、課堂達標

  1、第三次科技革命取得重大突破的領域( )

 ?、僭幽? ②電子計算機;③生物工程; ④航天技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

  A、原子能技術 B、計算機技術

  C、航天技術 D、生物工程

  3.當你在百度搜索欄中打入“多利羊”的時候,會大量出現以下哪項內容的介紹( )

  A、克隆技術 B、核反應堆

  C、計算機網絡 D、航天技術

  4、從18世紀60年代開始,人類經歷了三次科技革命。下列對三次科技革命表述正確的是

 ?、俚谝淮慰萍几锩谷祟愡M入了“蒸汽時代”

 ?、诘诙慰萍几锩谷祟愡M入了“電氣時代”

 ?、鄣谌慰萍几锩讶祟悗肓?ldquo;信息時代”

 ?、苋慰萍几锩加楷F了大量的科學成果,延長了知識變為物質財富的過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12年泰安市中考歷史試題)在過去的200多年里,人類經歷了三次科技革命,先后發明了蒸汽機、火車、輪船、汽車、飛機、電報電話、生物工程、電腦、原子彈等。每次科技革命,對人類的發展都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給人類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請你將上述材料中所列的科技成就按類別填入下面相應橫線中。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2)前兩次科技革命分別把人類帶入了兩個嶄新的時代。請按順序寫出這兩個時代的名稱。

  (3)201l年11月1日,神舟八號發射成功。l1月3日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對接成功,中國載人航天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你知道這一技術運用的是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4)三次科技革命有什么共同影響?給我們那些有益的啟示?

  放飛思維

  改革開放后,我國提出了“科教興國”戰略,以更加穩健的步伐邁向科技強國之路。報告中指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展望未來 你認為中國怎樣才能在21世紀中葉成為世界科技大國?(提示從國家和個人的角度回答問題)

  結束語:希望同學們能多思考、多實踐、參與科學、走進科學,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的生活會更加美好!

  《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說課稿

  各位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17課《第三次科技革命》。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三個方面向大家介紹

  一、教材分析

  1、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后科技領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飛躍。它以原子能、計算機、航天技術和生物工程等四個領域的突破為主要標志,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不容忽視的一個重大事件。

  2、教學目標:根據教材分析和大綱要求,我制訂了三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讓學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的情況,使學生體會、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和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的重大影響。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閱讀、處理歷史材料,并運用歷史材料,概括和提煉歷史觀點的能力。結合第一、二次工業革命的情況,讓學生對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歷史現象得出結論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歷史觀點。激勵學生刻苦學習,奮發圖強,為中華民族的騰飛做出貢獻。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

  教學難點: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

  難點突破辦法:因為影響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在教學中主要結合有關材料進行分析,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二、說教法、學法

  1、學情分析

  學生學過了前兩次科技革命,這是學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礎,但是學生缺少對三次科革命內在聯系和整體的把握。對科技革命帶來的影響存在一種片面化的認識。這些問題需要在這節課中得到解決。

  2、說教法

  根據新課標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教學中借助多媒體課件、采取創設情景、設置疑問、討論探究等方法,使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3、說學法

  合作探究法:根據教師提出問題,利用小組合作、相互討論等活動形式引導學生交流學習。通過學生自主學習,自由討論、質疑,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歷史觀一分為二地分析歷史問題。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幾幅圖片讓學生說出他們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由此,教師提問:第三次科技革命還有那些科技發明,它有什么特點和影響?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一起走進第17課 第三次科技革命。

  設計意圖:聯系前兩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有助于學生對三次科技革命形成整體認識。便于本課的學習。

  (二)展示學習目標

  本課內容分成三個板塊進行學習:

  一、認知科技(主要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的時間、國家、主要成果、主要標志和核心)

  二、感受科技(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和影響)

  三、反思科技(分析科技發展的負面影響及其對策)

  設計意圖:通過這三個板塊,把本節課的主要知識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有助于學生的學習,保障了學生學習效果。

  (三)、自主學習 第一個板塊 認知科技

  讓學生依據導學案上自學提綱閱讀課本102——105頁,并將自學提綱補充完整。

  時間:20世紀____年代

  興起標志:人類在____、____、____、____等領域取得突破。

  核心:____的廣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

  計算機產業最有前途的發展方向是____網絡技術的發展

  成果

  生物工程:____尤為重要

  第三次科技革命 1、 大大加深了______轉化為_____的速度,縮短了知識變為___的過程

  特點 2 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之間____

  3、 ____成為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中,____所占的比重不斷上升

  1、推動了____空前發展

  影 響 2、進一步引起了____和____的變化

  3、推動了世界經濟格局的____

  設計意圖: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參與課堂的熱情;

  (四)、師精講點撥

  在學生反饋自學結果的基礎上師指出: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表現在四個領域:原子能、電子計算機、航天技術和生物工程,,下面我們一起走進這四個領域,去了解科技是如何造福人類的!

  1、原子能:

  在出示圖片前先讓學生思考:為原子彈的發明和原子能的應用奠定基礎的理論是什么?生答后,師出示圖片:1945年,美國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并用于二戰。提問: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何時成功爆炸? 1954年,蘇聯建成第一座核電站,這是人類和平利用原子能的開始。

  總結:原子能作為一種新的能源進入到生活和生產領域,我們要和平合理的運用原子能。

  2、電子計算機:

  出示圖片: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 現在的計算機誕生;人們利用電腦在學習和工作。 師總結: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則把人類推進到信息化社會,

  3、航天技術

  出示圖片: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和美國宇航員登上月球,而下邊兩幅圖片則是中國體現了我國航天事業在成就。

  設計意圖:首先展示圖片蘇聯美國探索太空的歷程,然后結合圖片讓學生談一談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讓學生清晰了解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情況。

  4、生物工程

  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其中克隆技術發展迅速。1996年,世界上第一只從成年動物體細胞克隆出的哺乳動物綿羊“多利”誕生,到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克隆技術取得注目的成就,請大家討論:

  克隆技術有什么作用?你認為是否應該克隆人?說出你的理由?學生可結合課本回答。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以“一分為二”的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第三次科技革命涌現了大量的科技成果,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那么第三次科技革命與前兩次科技革命相比有哪些特點,有哪些影響?我們一起去感受科技。

  第二板塊 感受科技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和影響

  解決方法:自主學習與教師指導相結合。

  由學生分析材料結合課本加以概括。同學們觀看六個材料,并結合課本104—105頁,概括本次科技革命的特點和影響。

  材料一: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周期

  第一次科技革命

  蒸汽機

  84年

  第二次科技革命

  電動機

  65年

  第三次科技革命

  原子能

  6年

  晶體管

  4年

  ;激光

  2年

  電子計算機

  每隔半年

  材料二:如生物工程技術可運用到醫學,電子計算機可用于工農業\科研\教育\國防建設等.

  材料三:科技進步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因素中所占比重

  20世紀初

  70年代

  80年代

  5%----10%

  60%,

  80%

  材料一說明:第三次科技革命與前兩次科技革命相比較,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加快。

  材料二說明: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之間相互滲透。

  材料三說明:科技進步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中,所占比重不斷上升。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對歷史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

  材料四:西方國家工業生產的年平均增長率,在兩次大戰之間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在增長的因素中,科技進步的因素在70年代約占60%,80年代達到80%,目前已達90%以上。

  說明: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社會生產力空前發展。

  材料五:現代科技發展還使經濟結構發生變化 :由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轉變為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轉變為節物節能型;由體力勞動向腦力勞動轉變。

  說明: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了世界經濟結構變化

  材料六::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

  20世紀初 20世紀七八十年代 20世紀九十年代

  說明:各國都在大力發展高科技,推動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

  以上我們主要講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對人類產生的積極影響,實際上科技的發展不僅有積極的影響,也產生了負面影響,下面我們來反思一下科技的負面影響,并尋找減少負面影響的方法。

  第三板塊 反思科技

  通過觀察三幅圖片可以得出:

  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在創造生產力的同時也會帶來一系列棘手的社會問題,如:生態環境的惡化、核災難的威脅、網絡犯罪……

  如何才能減少負面影響?

  1.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2.將科技用于造福人類;

  3.加強科技的安全性……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關內容學完了,下面我們把三次科技革命做一下比較,使大家對這一專題形成系統的認知。

  (五)、整合知識 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較

  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開始時間

  結束時間

  主要標志

  理論基礎

  對中國影響

  共同影響

  啟示

  我國的對策

  設計意圖:使學生對三次科技革命這一專題形成整天認知。

  (六)鞏固練習

  小結之后,我出了一套練習題檢測一下學生的學習效果,達到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


  看了“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教學設計”

6089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地板鞋编织方法的视频教程| 激情小视频在线| 雀鬼| 男同性恋| 十万个为什么读书小报| 烽火流金电视剧全集免费观看| 琪琪色影院| 花非花电视剧演员表| 国家励志奖学金个人主要事迹1500字 | 洪金宝电影| 铁血使命演员表全部| 二年级100个数学应用题| 广播体操第七套视频完整版| 福建省地图高清版全图可放大| 恋爱中的城市 电影| 勇敢的心演员表| 宋学士濂文言文翻译| 在线黄网站| 抖音app安装| 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电视剧| 怒放的生命简谱| 韩国成人综艺| 烽火硝烟里的青春演员表| 红电视剧演员表| artist什么意思| lanarhoades在线av| 女人香韩国电影| 少女集中营阅读| 黄鹂鸟儿歌| 意大利丁导医务员| 浙江卫视回放观看入口| 李妍杜| 动漫头像男| 红蔷薇 电视剧| 声入人心| 远古的传说| 北京卫视节目单全天| 校园风暴| 按摩服务| 电视剧警察锅哥免费观看全集| 迷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