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
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 ―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
1、背景:清朝實行閉關(guān)鎖國政策,造成統(tǒng)治者愚昧無知;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侵略加劇和中西聯(lián)系的擴大;先進中國人為了解西方,抵御外來侵略,向西方學習。
2、代表人物:林則徐《四洲志》、魏源《海國圖志》
3、特點:沒有具體實踐,但是具有啟迪作用。、
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
1、背景:19世紀60年代,西學更加廣泛的傳入中國;內(nèi)憂外患;
2、代表人物: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
3、目的:―師夷長技以自強‖、―求富‖(鞏固清政府統(tǒng)治)
4、論戰(zhàn):頑固派vs洋務派
5、實踐:洋務運動
6、結(jié)果:19世紀90年代洋務運動的破產(chǎn),說明―中體西用‖思想不能使中國走向富強。
三、早期維新思想
1、背景:19世紀60年代,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加深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產(chǎn)生;
2、代表人物:王韜、鄭觀應
3、主張:最初持―中體西用‖的思想,中法戰(zhàn)爭后主張改良政治,實行君主立憲制度。
4、特點:尚未形成完整理論,未付諸實踐
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維新思想
1、出現(xiàn)背景:
①19世紀90年代,民族工業(yè)的初步發(fā)展和民族資產(chǎn)階級力量的壯大;
?、诘蹏髁x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畚鲗W的進一步傳播;
2、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嚴復
3、共同主張:發(fā)展資本主義;興民權(quán)、設議院、實行君主立憲;倡西學,廢八股; 康有為:《孔子改制考》《新學偽經(jīng)考》
梁啟超:《變法通議》變法圖存,伸民權(quán),設議院
譚嗣同:《仁學》批判君主專制和綱常禮教,倡導自由、平等;
嚴復:譯著《天演論》,―自由為體,民主為用‖
4、與頑固派論戰(zhàn)
焦點:要不要―變法‖;要不要興民權(quán)行君主立憲;要不要倡西學,改革教育制度
5、實踐:戊戌變法
6、影響:起到思想啟蒙的作用,促進了人們的覺醒。
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新文化運動(民主、科學思想)
1、背景:
①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
?、谠绖P加強專制統(tǒng)治,掀起尊孔復古逆流(直接原因)
?、壑袊褓Y主義進一步發(fā)展,民族資產(chǎn)階級隊伍壯大,要求在中國實行民主政治; ④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傳入中國,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2、新文化運動概況:
?、贅酥荆?915.9 陳獨秀 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
?、诖恚宏惇毿恪⒗畲筢?、胡適、魯迅、吳虞、劉半農(nóng)
?、鬯枷腙嚨兀?《新青年》
④活動基地:北大(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萜鞄茫酣D民主‖―科學‖(德先生、賽先生)
?、拗饕獌?nèi)容:(四提倡-四反對)思想解放+文學革命
提倡民主――反對專制;
提倡科學――反對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儒家傳統(tǒng)道德)
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3、影響:
?、傩再|(zhì):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lǐng)域的延續(xù),是一場民主主義的思想啟蒙和文化革新運動。 ②進步性: 沉重打擊了專制主義,動搖了傳統(tǒng)禮教的統(tǒng)治地位,促進了中國人民 的覺醒,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推動了五四運動的發(fā)生;推動了自 然科學的發(fā)展;
③局限性: 對于傳統(tǒng)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全盤肯定和全盤否定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