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快速的做課堂筆記
看書一定要做筆記。雖然這句話看起來像是廢話,但其實不然。因為我發現有很多同學在看書的時候都是只拿眼睛看,根本不動筆,看完以后問問學到了什么,結果是什么也沒記住。所以,看書的時候一定要拿著筆看,從你打算開始翻開書的時候,手里就一定要有一支筆。
從大到小的做筆記。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做筆記的時候要從整本書大的框架開始做起,比如說翻開書的目錄,把整本書有多少章多少節,全部寫下來,拉一個框架出來,只要看到這個框架就可以大概說出整本書的內容來。
框架列出來了,然后按照每張的具體內容再去填充。看書之前,已經對整本書的框架有了大概的了解,這樣在看具體內容的時候很多問題就會理解的更深刻。邊看書,邊完善剛才自己筆記上的框架,把具體內容填充到相應的框架下面去,這樣一遍書看下來,就可以掌握個七八分。
突出重點。框架列完了,內容填充好,從理解的角度來說,正本書就完成的差不多了,下一步就是重點記憶和消化了。每章每節都有自己的重點和難點,有些書中會直接給出標識,但那是編輯自己理解的,和你的認識未必完全相同。
所以,你需要在看完整遍書之后,根據自己碰到的難題來標注出自己的重難點。建議用紅色的筆,在你自己已經列完的筆記中,把重難點做著重標注。這樣在以后翻看的時候,就很容易找到復習的重點,省時省力。
為什么要會記筆記
記筆記,會讓學習更投入,泛泛而聽和投入地聽效果會有很大差別,在學習的過程中,同學們一定是深有體會的。在課堂上,隨時記筆記,可以讓你的學習更加投入。
記筆記,方便同學們“儲存”記憶,記筆記和記日記其實很像,人的記憶是有曲線的,長期不用的東西,會被我們淡忘,但如果通過記筆記,反復去看,那么容易被遺忘的短期記憶就會變成長期記憶,長時間在我們的大腦里儲存。
記筆記,有助于知識整合與歸納,在整理過程中,有時候會發現,有個知識點在課堂上聽懂了,但在實踐中,還是存在漏洞,因此,整理筆記時會發現學習問題,這樣也能夠及時填補漏洞。
十個記筆記的方法
01.康奈爾筆記法
5R筆記法,又叫做康乃筆記法,是用產生這種筆記法的大學校名命名的。
這一方法幾乎適用于一切講授或閱讀課,特別是對于聽課筆記,5R筆記法應是最佳首選。這種方法是記與學,思考與運用相結合的有效方法。
記錄(Record)
在聽講或閱讀過程中,在主欄(將筆記本的一頁分為左大右小兩部分,左側為主欄,右側為副欄)內盡量多記有意義的論據、概念等講課內容。
簡化(Reduce)
下課以后,盡可能及早將這些論據、概念簡明扼要地概括(簡化)在回憶欄,即副欄。
背誦(Recite)
把主欄遮住,只用回憶欄中的摘記提示,盡量完滿地敘述課堂上講過的內容。
思考(Reflect)
將自己的聽課隨感、意見、經驗體會之類的內容,與講課內容區分開,寫在卡片或筆記本的某一單獨部分,加上標題和索引,編制成提綱、摘要,分成類目。并隨時歸檔。
復習(Review)
每周花十分鐘左右時間,快速復習筆記,主要是先看回憶欄,適當看主欄。
這種做筆記的方法初用時,可以以一科為例進行訓練。在這一科不斷熟練的基礎上,然后再用于其他科目。
02.關鍵字筆記法
左腦式關鍵字筆記法,指的是通過記錄關鍵詞,回顧之前記錄內容的方式。
制作很簡單,在筆記本上劃分為兩個區域,在筆記紙的右側約四分之一處畫一條直線,加粗。左邊是筆記區,用來做筆記;右邊是關鍵詞區,從筆記區挑選出關鍵詞寫進右側。
關鍵詞筆記法主要針對那些找不到重點的同學,這些人往往通篇閱讀一篇課文,不僅浪費時間,最終還可能找不到重點,因為記錄的內容太多太雜。
備注
關鍵詞的數量設定也是技巧,如果設定太多就不叫關鍵詞了,設定太少又無法理解記錄內容的意思。需要經過長時間練習,從而抓住設定關鍵詞的要點。
舉例來說
在歷史的“宋代官制”時,可以在“筆記區”分別記錄下中書省、樞密院、三司的職責及要點,在“關鍵字區”則抓出如“中書省:行政”、“樞密院:軍政”、“三司:財政”等的關鍵字。然后依循“康乃爾筆記法”演練及復習步驟,利用關鍵字回顧“筆記區”內容來記憶。
建議同學在整理過“關鍵字區”后,不妨找出關鍵字之間的關係,將文字繪成圖表,然后利用圖表進行重點串聯,建立起一個有組織的架構,最后再以“圖像→關鍵字→筆記區”的記憶步驟回顧課程內容。
03.便利貼筆記法
希望“一本在手,天下我有”的童鞋,但課本卻無法將所有的筆記copy上去,這時就需要“便利貼”神器啦!
將便利貼筆記貼在書上,可以在不破壞、不遮擋的情況下,讓所有筆記融入在一起,方便快捷。
這些便利貼也可以貼在自己平時較常出入或較為顯眼的地方,例如客廳或房間門板、冰箱門、鞋柜、電腦屏幕,甚至洗手間等。
隨時隨地學習,增加印象,加強讀書效果,所以此法也叫做四面八方筆記法。
04.卡式問題集法
卡式問題集法即是在卡片正面抄寫問題,背面再記下該問題綱領式的重點提示和答案。
05.書本注記法
學習到第N單元時,就可在書本上簡單注記“參考第__頁”以免時間一久課文內容無法銜接;或是利用書本空白處,制作較詳細的比較表。
06.書本剪貼法
高三時教室里面經常充斥著撕書本撕試卷的聲音,同學們裁剪拼貼把重點集在一個本子上,復習起來高效多了。
剪貼的內容包括:
1)自己制作的統整圖表。
2)參考書或老師提供的相關課外資料。
3)從報章雜志上剪下來與課內有關的資料或圖片。
07.目錄索引筆記法
課本的目錄,其實就是課文的條列式重點。把課本目錄利用起來,對我們的學習將是極大的幫助。可以將課本的目錄影印下來,只要在空白處補充重點說明,便成了最佳的大綱筆記。
08.透明紙筆記法
針對科目講授方式的差異,又或者是手寫速度較慢的人,有時課堂筆記只需要將額外內容注記于課本就能完成,而“一本主義”的貫徹者,還可能會將其他參考書的重點全部集中到課本里頭。
同時,還能透過透明紙將需要的記憶的部分用鉛筆涂黑,達到最高的重復利用。
這樣的筆記方式,最大的困擾便是課本上沒有足夠的余白,這是除了小張表格或便利貼,還能直接剪一張與課本頁面尺寸相同的透明紙放進去,直接增加大量的補充空間。
09.心智繪圖筆記法
人是以樹枝狀連結法儲存資訊,因此有人便發展出“心智繪圖筆記法”,以求增加記憶的保留量由一個主題分出許多子題,將訊息儲藏在子題內。
將一個單元的主題放在正中央,當做核心理念,使用“關鍵字”──運用關鍵動詞或名詞當“keyword”。
由核心主題向外擴張出副主題
每個副主題都有幾個主要分枝
每個概念都是用一個字詞來表達
每個概念盡可能附上圖片
多使用符號、顏色、文字、圖畫和其他形象
10.錄音筆法
人的記憶大致可分為視覺型與聽覺型。至于自行錄制錄音筆記時,應先將預錄的內容至少精讀一遍以上,然后將其中的重點對著錄音設備念出來即可。
學習的四大誤區
1、學習無計劃
“想到什么學什么,學到哪算哪”是初中生常見的學習誤區。學習無計劃就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總是被動的完成作業、應付考試,這樣學生就會失去學習興趣。學習計劃就是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邁進的第一步。因此,十分的重要。
2、低效率學習
有一種努力叫“假裝很努力”,有一種勤奮叫“看起來勤奮”,很多學生都是忙忙碌碌,有的甚至要熬夜學習,然而,學習效果并不理想。也有的同學“一曝十寒”想起來學,用功一陣,想不起來學就放一邊,這些都是低效學習的表現。要做到高效學習,就要把時間安排得從從容容。既不松松垮垮,也不緊張兮兮,這樣學習才更加的高效。
3、不求甚解,死記硬背
死記硬背指不加思索地重復,多次重復直到大腦中留下印象為止。它不需要理解,不講究記憶方法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學習。
到了中學知識脈絡不再單一,如果還是一味的死記硬背,不僅使記憶效率降低,還容易記混記錯,而且等到真正用到某些知識的時候,容易形成“記憶堵塞”。
4、形不成體系
所謂的知識體系就是指知識經過學生輸入、加工、儲存過程而在頭腦中形成的有序的組織狀態。如果知識形不成體系,就像一盤散沙,無法找到各個知識點的聯系,就無法串聯所學的知識。不僅學習來困難,記起來困難,而且應用起來更困難。因此,良好的歸納總結,可以讓我們輕松統攬學科全局,提綱挈領。
歸納整理知識體系四大原則
第一,考什么?
確定哪些是非常重要的考點,哪些是一般重要的考點,哪些不考。把這些考點涉及到的公式定理列出來。沒有理解的,記不住的,就趁著歸納整理的機會把這些盡量弄懂,搞明白。
第二,怎么考?
這個考點常見的出題方式什么,選擇題還是解答題。往往出現在高考題中的什么位置,前面還是后面,難度如何,常常的綜合形式有哪些。
第三,怎么答?
這個考點常用的答題方法有哪些,往往一個考點的解題方法不會多至一二十種,三五種已經比較厲害了。
第四,陷阱在哪?
往往我在什么地方出錯。別人錯不錯別管,關鍵是你自己錯不錯。順便還可以編一些順口溜,來提醒自己避免這些失誤,拿到高分甚至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