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構建生本教育下的高效課堂(2)
三、建構合作小組,培養凝聚力
合作是“生本教育”的重要特點之一,新課程背景下,建議把課堂主動權還給學生。有的教師“絞盡腦汁”,組建學習小組,開展合作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表面上看課堂上學生也相互討論了,小組合作學習也開展了,課堂氣氛也活躍了。可是有些課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熱鬧,并非所有學生都展開了深層次的思考。聽課中我們經常見到這樣的分組方式,教師為了便捷,直接讓前后兩桌的4名同學圍在一起進行合作探究。其實,這種編組方式本身就帶有極大的隨意性,我們知道同是一個班級的學生,他們的基礎、個性、特長等各不相同,如果每次活動都是這樣簡單地組合,小組成員不僅不能做到性格互補,實力相當,而且長期的一成不變,也不利于小組的整體提高。
合作小組必須擁有互助、交流、促進三大要素,但是這些并不是學生天生就有的,而是要求教師精心策劃和有效指導,師生角色的正確定位是小組合作學習得以開展的前提,要確保活動順利進行,合理的小組分工同樣重要。此外,我們還要引入競爭機制,兼顧優差生搭配等,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小組凝聚力,落實“生本教育”、構建“高效課堂”才不是一句空話。
四、參與自我展示,樹立自信心
哈爾莫斯說:“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動手——提問——解決問題;最好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提問——解決問題,不要只傳授知識,也要鼓動行動。”這就是說,講解數學題目時,千萬別立即告訴學生解題的過程或答案,這樣等于扼殺了屬于學生的一切,要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
那么,我們教師應該怎樣為學生創造展示的機會呢?首先,要讓學生做好充分的預習,為更好地展示做好準備。其次,要創設一定氛圍,搭建展示平臺。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老師要因學生、內容的不同,靈活地設計教學,想方設法為學生營造一種寬松、民主的課堂氣氛。”只有讓學生有表現的機會,才能使學生在展示中發現自己的缺點、展示自己的優點,從而不斷完善自我,增強自信心。此外,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也非常必要,當學生展示之后,教師應該將其優點最大化,這樣有利于師生的感情溝通,有利于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展示積極性和自信心。作為教師,我們關注的不應全是學生成績的優秀與否,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其參與度。通過一些激勵性評價,有效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真正讓學生感受到“我參與,我快樂;我自信,我成功”的喜悅,從而促進了學生自主發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生本教育突出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習,教得少,學得多,讓學生學會學習比學到知識更重要;突出合作;突出探究,強調讓學生自己主動地進行學習,讓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與拓展。而高效課堂要求學生個體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參與自我展示,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與生本教育理念完全吻合。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更多地關注學生,從學生自身的發展作長遠考慮,即從師本教育走向生本教育。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這樣才能解放學生,提升課堂,成就教師,發展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