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地球之巔教學反思
登上地球之巔教學反思篇一
登上地球之巔教學反思篇二
縱觀我此次教學,有如下幾點不如人意:
1、課堂限制過多,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第一次在八班教學時,我設計了讓學生自由展示,不限內容,不限形式,結果亂哄哄一片,展示內容毫無章程,不過十五分鐘左右,學生已無話可說(當時本是下午上課,學生也昏昏欲睡,課堂也受一些影響)。第二次上課,根據課堂情況,我將展示內容調整為分版塊展示,我拋出問題,由學生解答,提問中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結果課堂上卻呈現出沉悶的狀況,完全成了老師主導的一場戲,過多的框架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和活動,問答式讓學生放不開手腳,如同一個個提線木偶一般進行著拙笨的演出。反思我的教學中,課堂限制過多,似乎仍沿襲了以往的教學模式,師問生答,由師主導了整個課堂,做一些重復勞動,毫無效率,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2、展示形式單一,教學設計不夠合理。
如何以形式多樣的展示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是一超四有效模式成敗的關鍵,而本節課中依然存在展示形式單一的問題。整堂課基本就是每組一個代表回答問題,其他人只是充當觀眾看客的角色,思想游離于教學之外。究其原因還在于沒有提高學生展示的積極性,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激勵過少,沒有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內在驅動力。同時教學環節設置不夠科學合理,沒有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文本內涵。今后自己在設計教學時還得更多的精研教材,琢磨教法,完善教學環節。
3、課堂缺失了語文味,教師語言不簡潔。
本節課中我只抓住人物的精神分析,沒有深入地品讀語句,且課堂讀得很少,缺少語文味。語文課的中的是語言文字的欣賞和學習,我應就文本細讀,抓住關鍵詞和嘗試朗讀使學生仔細領會言語內在精細之處,細細品味積累文學作品的語言。同時課堂上老師說的太多,啰嗦的言語令課堂失色,語言太隨意,這些本就是一個語文老師最大的忌諱,必須重視,平時多錘煉語言。
登上地球之巔教學反思篇三
聽了同事們的真知灼見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學有如下地方需要改進:
一、解放思想,把課堂還給學生。
給學生一個舞臺,他將還你一份精彩。 “一超四有效”模式正是倡導以學生為主體,將課堂還給學生,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的平臺,讓課堂真正服務于學生。超前學習時,老師在給出具體學習指導后就應學會放手,讓學生自由選擇展示內容和展示形式。我們總過度擔心學生不會學,怕他們學習的不充分,總是越俎代庖,預設種種框架反而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展。我們可以做的是指導學生學習方法,為學生提供展示機會。“我的課堂我做主”,從學生的展示中我們可以看出哪些是他已知的,那些是他不明白的,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將學生的原有狀況作為自己教學設計的出發點和依據,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在學生遇到閱讀障礙的時候或者學生知識儲備不足的情況下,教師再及時地加以引導,激勵學生去認知、去探究、去思考。我們教師只需要做一根小小的火柴,去點亮學生心中的明燈,讓學生自己照亮自己,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二、放開束縛,為學生創造施展身手的環境。
我們的課堂上,常常是老師預設的內容太多,學生生成的東西不多,有時還為了老師的預設,犧牲了學生的生成,這很明顯有些本末倒置了。教師在課堂上應為學生提供思維和展示自我的空間。就像石老師說的,不妨讓學生走上講臺,當一回小老師。對于超前學習中學生可以自己理解掌握的知識就由學生來講。我覺得師生角色的相互轉換,有利于保護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品質,值得一試。同時設置“質疑臺”,讓學生說疑惑提難點,比一比誰有一雙火眼金睛,提出的問題最有價值,看一看誰是智多星,最能幫同學解惑答疑。還可以進行“風采展示”背佳作賞美文等等活動,這樣其主動性、積極性等內在動力得以充分發揮,學生會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三、深化方法指導,活潑有序地進行展示活動。
我們要交給學生的不能是“魚”,而要是“漁”。道理雖然簡單,做好卻不容易。就象我今天的課堂只是按照事先設計的來進行,課堂上唱主角的依然是教師自己,學生在這節課上沒有自己的情感體驗,也沒有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要想讓學生課堂展示活潑有序、精彩紛呈,不可能一蹴而就,關鍵在于方法的指導和習慣的養成。超前學習中老師要深入了解學生所學情況,必須保障超前學習的有效,才能為展示奠定基礎。對于大家都會的完全可以不講,可以有所側重的進行展示,不必面面俱到。
展示時一步步培養,先要求學生不舉手自由發言,會什么說什么;再繼續要求簡單的(如字詞解釋、作者介紹等)由每組的3、4號發言,有難度的可由 1、2號發言;更進一步要求遇到同一問題如有類似或相反的看法時應主動爭辯,有理有據;再有可以說自己讀到的類似的文章或書籍,進行佳作推薦。質疑時可以是有疑而問或是有意質疑(把自己的發現提給大家,共同思考)。這個培養是需要一定過程的,可以預期其艱難和曲折,但我相信只要堅持下去,一定會有陽光燦爛的一天。當然我的思考還很粗淺,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
四、由單兵作戰到團隊合作。
師常問“哪位同學來說一下這個問題”,不自覺的將學生框定在個人實力的展示上,而我們提倡的小組合作效果似乎不明顯。為使學生的超前學習落到實處,同時發揮小組長的作用,一超四有效模式實踐初期,我們就提出“捆綁式” 的評價方法。在實踐課堂上也應體現出小組交流的成果,不要只流于形式。換種說法“哪一組來談談看法”,從“哪個人”到“哪一組”,看似兩個字的差別實際是思想的變化。換種問法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合作意識,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精神,匯聚眾人智慧,成就學生。
請每組在回答問題時先加上一句“我們組的意見是……”,先從形式上要求,久而久之滲透到學生的意識中,增強小組的凝聚力。如有不同看法可以互相補充說明,鼓勵不同見解,提倡創意性思考,“我們組有兩種/三種看法,分別請他們說明……”
五、堅持語文教學的根本
不論那一種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實驗都必須堅守語文的根本,即語言文字的學習和運用。千萬莫讓形式架空了語文味,聽說讀寫,感知品悟,寫作提升必不可少。老師一定要精心備課,設置科學合理的教學環節,爭取堂堂是精品,課課可而觀摩。
總而言之,一超四有效的教學模式的實踐完善任重而道遠,眼前關鍵是要把大問題分解成許多小問題,一個一個地深入地去分析,然后去解決它們。我們堅持不斷地反思研究實踐,努力成就心中的那份教育夢。
看了“登上地球之巔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