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教學反思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篇一
二、新穎的引導過程,突出了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傳統課堂教學,是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學得被動、枯燥,這正是過去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灌輸知識,導致教學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本節課突出體現了新課標所提出的一個新的理念: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從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過程,實驗結論的得出,都由學生完成。在氫氧化鈉與鹽酸是否反應,由學生說出實驗方案后,由學生觀察后對出現的現象進行分析解釋;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鹽和中和反應定義的得出中和反應的表達式都大膽放給學生,然后通過電腦動畫的摸擬,是學生得出了中和反應的實質,然后通過事例讓學生分析其原因,從而概括出中和反應的應用。這樣做,給了學生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間,學生在課堂上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參與學習,讓他們在“過程”中學會了學習,學會了知識。
三、師生、生生互動,較好地處理了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
教師的課堂教學不單是讓學生學習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這節課問題的設計較好地體現出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如:在學完中和反應后,讓學生討論:被蚊蟲叮咬后可以怎樣解決。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的同時,自然地將中和反應知識遷移為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在學完本節課內容后,讓學生總結這節課學到的知識,這樣同學們興趣高漲,整堂課學生處于積極的思維活動中,組內相互合作,同學們從團結合作中學會了知識,學會了交流。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了,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師的適時,適當的點撥和評價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形式,“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體現出重過程和方法教育。
我認為:這節課的重點是放在對中和反應的實質的關注上,通過對中和反應的學習,讓學生意識到中和反應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使學生更關心生活。但是化學教學實施的是新理念是以探究、體驗探究過程和培養探究能力為核心的。這其中需要學生親自動手實驗,通過自己的實驗計劃進行驗證,才能充分調動起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我由于擔心時間有限,故未放手讓學生親自動手,阻礙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克服。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篇二
本課的教學設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做了一些調整,新課伊始,以中和反應的原理來引入課題,并據此擴展到四種堿與兩種酸之間發生的反應,通過這一系列的反應來歸納總結出中和反應的概念,在學生理解了中和反應的概念以后,再探究NaOH和鹽酸的反應,以此來鞏固學生對中和反應放出熱量和反應過程中溶液酸堿性變化的理解,同時也降低學生對實驗方案理解的難度。實驗反思的目的一是加深學生對實驗原理的理解,二是幫助學生理解對于沒有現象的化學反應,可以從其他方面設計出間接的現象來證明反應的發生,為后面學習NaOH和CO2的反應打下一定的方法基礎。對教材實驗方案中的步驟③進行的改進可以為課堂教學節省時間,同時也希望借此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評價能力。
實驗探究中用膠頭滴管慢慢滴入鹽酸的目的是為了清楚地看出指示劑的顏色變化,感受反應過程從堿過量到恰好完全反應到酸過量的過程。鞏固練習的目的也是提醒學生注意這一問題。但是中和滴定的概念和要求是高二化學的內容,因此此處著眼于對過程的定性理解,注意不要隨意拓展到定量要求。與Mg(OH)2、Al(OH)3反應的鹽酸和硫酸的濃度要稍微大些,這樣學生觸摸試管壁時才能感受到明顯的熱量變化。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篇三
本節課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自覺學習、合作探究、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一、注重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熟知的物質出發,努力創設生動活潑的問題情景。如:通過進行導入,一下子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起來,讓學生感受到化學與生活密不可分。
二、學生的思維過程始終在問題情境中進行。如:在氫氧化鈉和鹽酸混合無現象的情況下,提出問題:氫氧化鈉與鹽酸是否反應?請設計實驗進行證明你的猜想。從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過程,實驗現象的描述以及實驗結論的得出,都由學生完成。本課題中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是個難點,突破該難點時,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和直觀形象的電腦動畫展示,讓學生知道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然后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該化學方程式的特點是相互交換成分,各元素的化合價不變。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完成感悟探究:氫氧化鈣與濃鹽酸的反應,并寫出化學方程式,然后繼續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發散,引導學生分析化學方程式中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特點,從而得出中和反應的概念。然后提出問題: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嗎?這樣既注重了前后知識的聯系,又讓學生搞清楚分析問題要全面——中和反應不僅要看生成物,還要看反應物。
三、注意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思想。如:中和反應的應用之一是用于醫藥。此時,教師出示治療胃酸過多的藥物——胃片,并說明其成分中含有氫氧化鋁和碳酸鎂。讓學生說出它能夠治療胃酸過多的原因,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指出哪些是中和反應,這樣既鞏固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
四、學生自主參與整堂課的知識建構,從舊知識的回憶到新知識的學習,從參與并能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通過學生的設計、操作、觀察、思考、討論,在問題解決中深刻、系統地理解知識,學生逐步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本節課的設計特點是強調以學生的探究學習為主,重視學生的體驗,使學生的認知和體驗達到最佳結合點,注重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創造一個合作學習探究的氛圍。
看了“酸和堿的中和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