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數學下學期教案范文3篇
教師應該根據學生不同特點進行教案設計。以下是學習啦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八年級數學下學期教案范文,供大家參考!
八年級數學下學期教案范文一
學 習 目 標 知識與能力: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數字問題和行程問題。
過程與方法: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進一步體會方程組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有效數學模型。
重點:用二元一次方程組刻畫數字問題和行程問題。
難點:將實際問題轉化成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數學模型;會分析數量關系。
學法指導及使用說明:從問題情境中學會觀察、探索,并通過合作交流學會歸納總結。
知識鏈接: 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
一、預習導學
1、一個兩位數,個位數字是a,十位數字是b,則這個兩位數為 ;交換個位和十位上的數字得到的兩位數為 。
2.一個三位數,若百位數字為a,十位數字為b,個位數字為c,則這個三位數為 。
3.一個兩位數,十位數字為a,個位數字為b,若在這兩位數中間加一個0,得到一個三位數,則這個三位數可表示為 。
4、有兩個兩位數a和b,如果將a放在b的左邊,就得到一個四位數,那么這個四位數為 ;如果將a放在b的右邊,將得到一個新的四位數,那么這個四位數可表示為 .
5、閱讀課本P120-121,回答課本問題
二、探究新知識
探究一:關于數字問題
1 小明星期天開車出去兜風,他在公路上勻速行駛,根據動畫中的情景,你能確定他在12:00看到的里程碑上的數嗎?
12:00是一個兩位數,它的兩個數字之和為7;
13:00十位與個位數字與12:00所看到的正好顛倒了;
14:00比12:00時看到的兩位數中間多了個0.
2、一個兩位數的十位數字與個位數字的和是7,如果這個兩位數加上45,則恰好成為個位數字與十位數字對調后組成的兩位數,求這個兩位數。
探究二:關于行程問題
1、A、B兩地相距20km,甲從A地向B地前進,同時乙從B地向A地前進,2h后兩人在途中相遇。相遇后,甲返回A地,乙仍向A地前進,甲回到A地時,乙離A地還有2km,求甲、乙兩人的速度。
2、已知某鐵路橋長1000m,現有一列火車從橋上通過,測得火車從開始上橋到完全過橋共用了1min,整列火車在橋上的時間為40s,求火車的速度和車身長。
三、分享成功
1、課本P121隨堂練習
2、一個三位數,三個數位上的數字和為17,百位上的數字與十位上的數字和比個位數字大3,若把百位上的數字與個位數字對調,得到的新數比原來數小198,求原數。
3、已知A、B兩地相距42km,若甲、乙兩人同時相向而行,6h后兩人相遇;若同時同向而行,乙在14h后追上甲,求甲、乙兩人的速度。
四、能力提升
4、一列快車長70m,慢車長80m。若兩車同向而行,快車從追上慢車到完全離開慢車為20s;若兩車相向而行,則兩車從相遇到離開時間為4s,求兩車每小時各行多少千米。
5、在一次猜年齡的游戲中,小雅出的題是:我爺爺和爸爸的歲數恰好都是由兩個數字組成,且兩個數字的和為9,若爸爸的歲數加上27就得到爺爺的歲數,你能猜出小雅爺爺和爸爸的年齡嗎?
八年級數學下學期教案范文二
學 習 目 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一次函數、正比例函數的概念.
2.根據實際問題列出簡單的一次函數的表達式.
過程與方法:經歷由實際問題引出一次函數解析式的過程,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探求一次函數解析式的求法,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培養學的應用數學的能力.
重點:理解一次函數和正比例函數的概念.
難點:能根據所給條件寫出簡單的一次函數表達式.
學法指導及使用說明:請先認真自學課本。認真思考,獨立完成導學案,不會的或是有疑問的做好標記,以備小組合作解決。運用雙色筆,第一次完成用藍色,第二次課堂生成改動用紅色。
知識鏈接: 函數的概念
(一):回顧與思考
1.什么叫函數?
2.函數有哪些表達方式?
3.在現實生活當中有許多問題都可以歸結為函數問題,大家能不能舉一些例子?
(二):新知探究
例1 某彈簧的自然長度為3cm,在彈簧限度內,所掛物體的質量x每增加1kg,彈簧長度y增加0.5cm.
(1)計算所掛物體的質量分別為1kg、2kg、3kg、4kg、5kg時的彈簧長度,并填入下表:
x/kg 0 1 2 3 4 5
y/cm
(2)你能寫出x與y之間的關系式嗎?
例2 某輛汽車油箱有汽油60L,汽車每行駛50km耗油6L.
(1)完成下表:
汽車行駛路程x/km 0 50 100 150 200 300
耗油量y/L
(2)你能寫出x與y之間的關系式嗎?
(3)你能寫出油箱剩余油量z與汽車行駛路程x之間的關系是嗎?
議一議
大家討論一下,這幾個關系式有什么共同點呢?請小組間交流.
通過觀察、探索、總結,歸納出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概念:
一般地,若兩個變量 x、y之間的關系可以表示成y=kx+b(b為常數,k不等于0)的形式,則稱 y是x的一次函數.(x為自變量,y為因變量.)
當b=0時,稱y是x的正比例函數
(三):鞏固練習
1.在函數(1) ,(2) ,(3) ,(4) ,
(5) (6) 中是一次函數的是 ,是正比例函數的是 .
2.若函數 是一次函數,則 應滿足的條件是 ;若是正比例函數,則 應滿足的條件是 .
3.當 = 時,函數 是關于 的一次函數.
(四):知識提高
例3 寫出下列各題中 與 之間的關系式,并判斷: 是否為 的一次函數?是否為正比例函數?
(1)汽車以60千米/時的速度勻速行駛,行駛路程 (千米)與行駛時間 (時)之間的關系;
(2)圓的面積 (厘米2)與它的半徑 (厘米)之間的關系;
(3)一棵樹現在高50厘米,每個月長高2厘米, 個月后這棵樹的高度為 (厘米),則 與 的關系.
例4我國現行個人工資、薪金所得稅征收辦法規定:月收入低于1600元的部分不收稅;月收入超過1600元但低于2100元的部分征收5%的所得稅……如果某人月收入1960元.他應繳納個人工資、薪金所得稅為( )× %= (元).
(1)當月收入大于1600元而又小于2100元時,寫出應繳納所得稅 (元)與月收入 (元)之間的關系式.
(2)某人月收入為1760元,他應該繳納所得稅多少元?
(3)如果某人本月繳所得稅 元,那么此人本月工資、薪金是多少以元?
(五):反饋練習
1.下列語句中,具有正比例函數關系的是( )
(A) 長方形花壇的面積不變,長 與寬 之間的關系;
(B) 正方形的周長不變,邊長 與面積 之間的關系;
(C) 三角形的一條邊不變,這條邊上的高 與面積 之間的關系;
(D) 圓的面積為 ,半徑為 , 與 之間的關系.
2.某地區電話的月租費為25元,在此基礎上,可免費打50次市話(每次3分鐘),超過50次后,每次0.2元.
(1)寫出每月電話費 (元)與通話次數 ( >50)的函數關系式;
(2)求出月通話150次的電話費;
(3)如果某月通話費為53.6元,求該月通話的次數.
(六):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類很有用的函數—— 一次函數,只要解析式可以表示成 ( 為常數, ≠0)的形式的函數則稱為一次函數.正比例函數是一次函數當 時的特殊情形.
備注(教師復備欄及學生筆記)
八年級數學下學期教案范文三
教學目標
1. 理解矩形的概念,通過實驗操作觀察發現矩形的特殊性質,能用演繹推理的方法加以證明,并會運用這些性質進行計算和說理。
2. 經歷探索矩形性質的過程,體會研究數學問題的一般方法,發展學生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的能力。培養學生大膽猜想小心求證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1.理解矩形的定義,探索矩形的特殊性質
2.應用矩形的性質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學難點 矩形特殊性質的探索及應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新課之前,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平行四邊形的相關知識。請同學們將表格填寫完整。(獨立完成,請學生回答)
我們知道,一個一般的四邊形,使得它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就得到了平行四邊形,換言之,平行四邊形是特殊的四邊形。那平行四邊形中會不會也有特殊的平形四邊形呢?帶著這個問題,開始第一個探究活動。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平行四邊形活動木框,完成活動一的第(1)、第(2)問。
二、合作探究 探索新知
活動一:歸納矩形的定義
如圖,用四根木條做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活動木框,將其直立在桌面上并輕輕推動
D點。細心觀察此過程并回答以下問題:
(1)在此過程中,四邊形的內角_______(有、沒有)變化;四邊形對邊的數量關系_______(有、沒有)變化。四邊形ABCD仍然保持平行四邊形的形狀嗎?為什么?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觀察∠DAB的變化,當∠DAB為直角時, ABCD變成了______形,即______形。
(請一個小組派代表上講臺演示并回答
有上述活動過程可知,一個平行四邊形,使得它的一個角為直角,就得到了矩形。由此歸納出矩形的定義: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板書)
強調: ①平行四邊形 ②有一個角是直角
問一問:根據矩形的定義,如何理解矩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關系
指出: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第一,矩形是平行四邊形。因此它應該具有平行四邊形的所有性質。第二,矩形是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那么由矩形的定義和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可以推出矩形還有其它的特殊性質。
活動二:探究矩形的特殊性質
1、折一折、猜一猜:請學生們利用準備好的矩形紙片,類比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探究方法,從對稱性,邊,角,對角線四個角度與平行四邊形對比,猜一猜矩形的特殊性質,在小組中討論并把表填寫完整
對稱性 邊 角 對角線
平行四邊形的一般性質
中心對稱
矩形的
特殊性質
通過折疊發現:矩形既是中心對稱圖形又是___________圖形,有_____條對稱軸,對稱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強調對稱軸是直線)。并猜想得到:
(1)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板書)
(2 )矩形的對角線相等(板書)
2、證一證
(1)求證: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已知:如圖,四邊形ABCD是矩形
求證:∠A = ∠B = ∠C = ∠D =90°
證明:(略)
矩形的性質定理1: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幾何語言:如圖,∵四邊形ABCD是矩形
∴∠A = ∠B = ∠C = ∠D =90°
(2)求證:矩形的對角線相等
已知:如圖,四邊形ABCD是矩形
求證:AC = BD
證明:(略)
矩形的性質定理2:矩形的對角線相等
幾何語言:如圖,∵四邊形ABCD是矩形
∴AC = BD
(說明)此環節:
1、指導學生將文字命題翻譯成幾何語言(1)分析命題(猜想)的條件和結論,常常將命題改寫成“如果…那么…”的形式。(2)結合圖形寫出已知和求證
2、指導學生如何證明,重點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及規范推理格式
3、先獨立完成,再小組討論,展示,學生互評。
三、知識梳理
1、矩形的性質:
(1)對稱性:矩形既是 圖形又是 圖形;
(2)邊:矩形的對邊 且
(3)角:矩形的四個角都是
(4)對角線:矩形的對角線 且
2、性質的運用:可以解決線段相等的問題及直角三角形的邊、角問題;常與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結合思考,將矩形問題轉化成三角形問題解決。
四、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如圖,四邊形ABCD是矩形
(1).若已知AB=8㎝,AD=6㎝,
則AC=_______ ㎝ ,OB=_______ ㎝
(2).若已知 ∠DOA=60°,AC=2㎝,
則AD= _____cm,AB= _____cm
(思路小結:我們常常將矩形問題轉化成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問題來解決)
2、如圖,矩形ABCD被兩條對角線分成四個小三角形,如果四個小三角形周長的和是86cm,矩形的對角線長是13cm,那么該矩形的周長是多少?
五、小結反思
1、這節課主要學習了矩形的哪些知識?
矩形的定義: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矩形的性質定理1: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矩形的性質定理2:矩形的對角線相等
2、我們是如何獲得這些知識的?通過操作、觀察,歸納出矩形的定義。類比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探索方法,從“對稱性,邊,角,對角線”四個角度與平行四邊形進行比較,通過“探索—猜想—求證”得到矩形的特殊性質
3、應用矩形的性質解決幾何問題常用的方法?將矩形問題轉化為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問題
六、作業布置
1、課本第100頁,第 1、2、3題
2、《同步練習》19.1矩形(一)
七、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