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高效課堂如何實施(2)
(三)創新質量檢測與評價,導向改革課堂。
教務處改革創新新的質量檢測與評價方式,過程評價與終端評價共重。過程評價以市教育局下發的學科課堂評價標準為依據,遵循課堂精煉高效的原則,講練適度,學生有既定的自主學習與練習時間,師生之間有互動交流,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的“教”。學習過程的評價以學情調查、教情調研、管理巡查、質量跟蹤等方式為主。終端質量評價注重過程的發展,遵循入口看出口的原則,由學校高效課堂建設工程小組,適時跟蹤過程推進與終端質量,引導教師把推進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變成自我需求。
(四) 建立問題研究制度,總結反思。
為推進高效課堂的實施,每位教師從課堂教學中發現問題,有計劃地研究解決問題和構建高效課堂的策略。
各教研組組織大交流、大反思,匯總前期在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問題、解決辦法等,校內學科之間進行專題問題研究查找制度,總結反思,解除個性及共性的矛盾。
(五) 梳理成果,初步形成學科模式
經過探索、總結反思,梳理學科教改成果,初步形成學科教學模式。在全校樹立學科典型,通過示范課引導、輻射和帶動全體教師,掌握并靈活運用學科教學模式。在此基礎上,按照市教育局下發的高效課堂評價標準,進行課堂評價達標自測。對在高效課堂創建活動中,涌現出來的突出學校和先進備課組大力表彰。
第三階段:全面推進階段(20xx年1月—20xx年12月)
主要目標:人人達標、論文撰寫、經驗總結(學校及教師)、樹立典型、常規督導,優化模式。
1.廣泛開展教學研討活動,提升高效高效課堂內質,擴大高效課堂影響力。
2.舉辦高效課堂教學方法、教學藝術論壇,引導教師的教學方法與藝術的提升。
3.舉辦高效課堂標桿教師的教育思想及教學方法、教學藝術研討會,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4.進一步加強集體備課研究,通過集體備課,共同研討,實現資源共享,智慧共享,構建我校高效課堂教學資源庫。
5.課堂達標。在全校掀起高效課堂教學達標上臺階活動。
第四階段:總結表彰階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
主要目標:總結表彰,推廣典型,建立機制,鞏固和擴大高效課堂工程建設成果。
1.總結推廣,活化模式。要求教師把在構建高效課堂活動中,優秀的課例及分析、有推廣價值的教學經驗,具有本學科特點的教學結構進行總結,全校匯總,在不斷的實踐、反思、總結中提高教師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模式的水平,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達到真正實現課堂高效的效果,促進高效課堂教學的常態化。
2.加強典型培養力度,大力推廣先進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3.組織專家對我校實施高校課堂的經驗進行全面總結,形成具有洪高特色的改革經驗。
第五階段:交流展示提升階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主要目標:成果展示、經驗匯總、傳播升華、結構完善、常規督導、總結表彰。
工作措施:
1.達標提高:在人人實現高效課堂教學達標基礎上,實行“推門聽課評價考核制度”,實現常態課、每一節課的課堂教學均做到高效、管理規范,常規落實到位,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2.補充完善。以學科為單位,在達標的同時,不斷總結完善高效課堂的要求、制度與評價辦法,完善升華具有學科特征的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
總之,我們要加強對“高效課堂”的理論學習和研究,注重對教師的專業引領,強化教師的業務技能培訓,依托“導學案”導學,實施素質教育,打造高效課堂,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走出一條具有我校特色的課堂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