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有效學習方法有什么
高考怎么學習
一、制定計劃
正所謂不打無準備的仗,首先要制定一個詳實的計劃,做計劃前先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比如高考要考多少分,具體到每一科要達到多少分。再根據這個目標,看看在現有的考試分數基礎上,需要增加多少分才能達到目標,哪些類型的題目可提升空間最大。
分析完這些,你便會很清楚接下來的復習需要重點提高哪些地方了。比如英語閱讀部分看不懂長難句,導致做不出題,你便需要要用半個月時間熟悉語法知識點,再用半個月時間練習語法題。像這樣做目標分解,得到每一天要做什么,最好用一個表格記錄每天的完成情況,這樣就能很清楚地看到目標完成進度了。
二、高效執行
制定完計劃后,你必須高效執行,高三的學習時間非常緊張,很多同學都恨不得一分鐘當兩分鐘用。做到高效的前提是保持專注,在這一年時間里,把你對所有愛好,情緒,交際圈子的關注統統放下,所有注意力都放到學習上來。
其次是要高效利用碎片時間,比如早上、課間、上下學路上。早上經過一晚的睡眠,人的記憶力通常會比較好,最好利用這段時間做背誦工作,比如背古詩詞、歷史、政治等。課間的時間比較短,合適用來做一兩道題,或解決一個不熟悉的知識點。而上下學路上的時間不能用來做題看書,但可以充分利用這一段時間回憶一下之前學過的內容,在腦海里整理知識框架,計劃接下來的學習。
高考學習方法有什么
深化注意。
深化注意的方法有兩個最重要的步驟。第一步是根據注意的起伏和變化規律建立主動的學習,休息的合理間隔時間表。通常,考生的合理時間安排是每學習1小時休息5—10分鐘。在養成自動遵守這種時間設定之前,有人可能會時常看表以確定自己已學習多長時間。這種習慣和心理預期會降低個人注意的深度。遇到這種情況,可以預先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設定鬧鐘,消除看表的習慣和心理預期。
深化注意的第二步與改變舊有學習習慣有關。當學生不能按設定的時間間隔學習和休息,經常會習慣性地起立走動或分心于瑣碎的事情時,可以強迫自己一站起來就總是重復做一件枯燥的事情(如將手頭鋼筆的筆帽拔下又蓋上,每次都如此)。枯燥乏味的活動會給人的一種行為以負強化,降低這種行為發生的可能性。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心理學的研究都已證實,只要堅持這種行為模式,舊有的行為習慣終將為新的行為習慣所代替。
高考各科的復習方法
一、語文:夯實基礎,注重積累
1、對照考綱說明,梳理板塊框架
要對照高考考綱,對已復習過的知識點全面鋪開,毫無遺漏地構建框架結構圖,做到心中有數、不留盲點。另外,還要對照框架結構圖回憶聯想——圍繞這些知識點考過哪些題型,每個考點又是怎樣的出題方式、解題步驟和答題方法。要把零散的習題整合成類型,對其進行深入細致地探究。
2、建立習題檔案,反復思考研讀
總在同一個知識點或是同一類題型上失分,沒有注重典型例題的總結,不會對錯題進行歸檔整理,更沒有對照自己的錯題進行反思。后期復習要注意運用不同顏色的筆對作業進行圈點批注,加強解題后的反思,對典型習題做好歸檔工作,并舍得花時間再次鉆研歷年高考試題,領會其命題風格和出題方式。
3、回顧典型作文題,作文素材每日積累
針對作文,考生們要結合自己出現過的問題,把已經訓練過的作文材料再看一看。寫高考考場作文,審題時要吃透提示語,并劃出要點;注意選引材料不要照抄;尤其要注意點題、扣題;
擬題避免擬怪題,要一目了然;開頭不必標新立異,實際入題;結構不能一段到底,句末要加句號;字數不能少于800字,也不要超太多;最好不要在卷面上涂改。高考考生們仍要每天堅持積累作文素材。
二、數學:找好支點,抓住增分點,把握好重點,突破難點
1、小題專練防超時
在后期復習中,高考考生必須在選擇題和填空題上加大訓練力度,控制訓練時間,避免“省時出錯”“超時失分”現象的發生。
2、回歸基礎重梳理
在后期復習過程中,盡量回歸基礎,再現知識脈絡和基本的數學方法。每天保證做一定量的基礎題,讓自己把這一部分基礎題做對、做全,爭取拿高分。
3、重點題型常“訪談”
后期復習時,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復習獲得最大的效益,必須能夠做到針對重點題型、重點知識進行重點復習。
4、數學要抓“關鍵點”,復習備考消盲點
后期復習絕不是簡單重復的過程。我們要找好提分的最佳“支點”——組題的質量;抓住高考的“增分點”——基礎題;把握好知識的“重點”——重點模塊;突破知識的“難點”——解析幾何及導數問題;使復習備考不留任何盲點。
三、英語:梳理把握知識重點,科學訓練應試技能
1、專項訓練,系統歸納題型特點
對高考各試題類型進行專項訓練,重在方法指導,系統歸納題目類型特點,提升解題得分能力,提高考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注重提高考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
2、再次梳理,把握知識重點
在后期備考中,要對詞匯、語法等基礎知識進行再次梳理,復習的重點是以詞塊為單位,關注語境和應用,帶動考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升。對于語法,提煉常見考點和重點考點,幫助考生提升在語境中解題的能力,并針對上一輪復習中遺留的易錯題,提高準確辨析考點的能力,發現陷阱,做出正確判斷。
3、堅持始終,提升綜合技能
提升聽力技能,要堅持做到天天訓練、足量訓練,適當進行延時訓練。提升閱讀技能,要重點提高考生總結提煉信息和推理判斷的能力。提升寫作技能,要切實過好“三關”,依次為卷面關、內容關和語言關。
四、物理:根據自己的實力和目標定位來確定復習思路
對物理學科,高考要求考生掌握五種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實驗能力。其中“分析綜合能力”、“實驗能力”對學生要求很高,主要在非選擇題中體現。
要讓會做的題得到滿分,就要符合答題要求,寫出重要的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說明,但也不能寫的太瑣碎。得出的結果要寫得讓閱卷老師在電腦屏上看的清,字要工整,字母所代表的物理意義明確,符合物理習慣。對于畫圖題要用尺、規作圖,不能隨手將直線畫成曲線。還要防止用鉛筆畫的太輕淡,可能掃描時掃不上。
五、化學:精練高考真題,摸清問題所在
在備考時,要注意從以下五個方面找突破,一是這道題該怎么做;二是為什么要這樣做;三是怎么會想到要這樣做;四是除了這種方法還有沒有其他方法,這些方法中哪一種最好;五是如果這道題改變設問角度,還會變成什么樣的題目,又該如何做。
最后階段,要回歸課本,從課本的基礎知識出發,理線索、清思路、觀大勢,摒棄繁雜,立足核心,突出主線,便于記憶,有利發散,形成科學的知識網絡和能力結構。
六、生物:專題復習,精練習題
高考中,生物學科既有對教材基礎知識的考查,也越來越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生物學素養的考查。一方面要“題海撈金、精選精練”,另一方面要按照考綱要求做到考點細化聯系,防止遺漏相關的知識點。
距離高考愈來愈近,生物后期的復習備考在本著回歸大綱的同時還應完善知識網絡,達成知識重組,進而實現學科知識廣泛整合的目標。
七、政治:匯總時事熱點,梳理知識網絡
現在正是高考第三輪復習備考的關鍵階段,政治的復習重點是高考仿真適應性訓練、時政熱點專題和查漏補缺。要匯總時政熱點,兼顧即時熱點與長效熱點。梳理篩查知識網絡,既要把握宏觀體系,也要深入微觀結論。在高考設問中,宏觀背景、微觀切入依然是主流,對于運用的知識有比較明確的范圍要求。
政治要注意規范答題,確保細節之處不失分。因此,在考前的模擬訓練中,同學們應嚴格要求,養成規范答題的習慣,將模擬訓練當作高考,只有這樣才能在高考中,將高考當作模擬訓練,水到渠成。
八、歷史:回歸課本,夯實基礎
歷史考前最后沖刺的要點是重點梳理主干知識和核心概念,解決易錯知識點,深化拓展重點知識,尤其要挖掘歷史地圖、表格和圖片中的信息。要建立知識的宏觀體系,建立知識框架,梳理知識的發展線索,把握歷史規律、把握歷史的階段特征。
歷史學習的重點不是支離破碎的某一部分的知識,而是聯系和運用的能力。要注意歷史問題的現實思考和現實問題的歷史思考,將歷史、熱點、中外現實有機結合起來,尤其要適當關注本年度熱點和重大社會熱點。
九、地理:回歸教材、保持適量的訓練,提升綜合實戰能力
考前高考地理要以專題為主,構建一個前后聯系、主干清晰的知識網絡,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回歸課本,結合考綱,反思做過的習題和考試。學會做題、學會分析、學會自己總結。要對前期做過的、考過的、同一類問題進行歸納、比較、分析、總結,形成一定思維模式和答題的“基本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