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理論學習心得
班主任理論學習心得篇一
在面對一些事件上,應冷靜對待,不盲從,不蠻干。全面分析影響班集體的因素,從實際使班集體步入正軌。
對于本班的情況我要讓突出的同學更突出;讓后進生更有信心;班級課堂有生氣。在此,我應多多引導與表揚。在對待學生犯錯時,不要經常發脾氣,應該就事輪事,有理不在聲高。因此我進一步進行:
一、制定班紀文明公約、安全文明公約,抓好班級常規管理。
制定過班級文明公約,尤其是安全方面的約定,針對這種情況,我制定班紀文明公約的同時,也制定了安全文明公約。制定 以后,在班上宣讀,宣講,使每一個同學都有一個具體的認識,而不是以前的模糊不清。宣講完成之后,再在班上張貼出來,時時給同學們一個警醒。事實證明,這一方法是切實可行的,我班這個學期在街為規范的扣分方面,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減少。
二、加強班級環境的建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原來班級環境的建設幾乎是一片空白,既起不到對同學們學習的促進作用,也達不到對同學們進行宣傳教育的結果。本學期我在班后面的墻壁上,開創了兩塊學習園地,學習園地里面的內容定時更新,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教育的作用。
三、進行衛生改革,加強班級的衛生管理
本學期我進行大的改革,對經常出現有同學亂扔垃圾的現象。制定班規加以控制,目前效果還較明顯。
同時作為教師我認為,“教”應突出以下兩個方面的職能。
(一)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是“人所特有的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它是“主體的機能和最重要的特征”。意識是一種心理活動,對學生而言,我認為,它應包括學習的動機、興趣、意志、態度、方法以及學習的思維等。一般來說,主體意識的積極性利于學習目標的實現。積極的意識活動愈強烈,學習的熱情越高,學習的欲望越強,學習的潛能越易被激活,學習效果往往越好。后進生的形成雖無先天的稟賦有關,但絕大部分是非智力性的,是他們的主體意識的積極性沒有得到激發的一種表現,他們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發展性。“教”須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主體意識的積極性是十分必要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抓住有利的契機,加強學生學習目的教育,引導學生建立具體而明確的學習目標,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建立正常的情感交流秩序。組織學生參加課外活動興趣小組,讓學生有自主鉆研的時間,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疑點,難點適時適度啟發,給予一定的方法指導。利用學習結果的反饋作用,客觀、公正、恰到好處地評價每一位學生,承認學生發展的層次性和差異性,肯定學生存在的優點和長處,及時表揚取得進步的學生,鼓勵后進的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都能看到希望。
(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我認為,好的學生不是教出來的。這倒不是我否定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是否定學校教育這種環境對人發展的積極促進作用。只是想把我們一部分極力夸大教育作用的教師從“環境決定論”中拉出來,讓一部分教師從“非教學生不可”的思想中走出來。誠然,順境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利于出人才,逆境同樣能造就人才。教師一手一腳扶著學生走,不如讓學生慢慢學會自己走,學生摔了,挫折了,鼓勵他自己爬起來,站起來,不經風雨,又怎能見到彩虹?另一方面,現階段的青少年,面對五彩繽紛的現實生活,他們好奇心強,渴望獨立的愿望強烈,不希望一切由父母包辦,教師代辦,而愿把自己看成是能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成年人。
教師應致力于建設一種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創設愉快寬松的教學氛圍。利用自己的主導地位,通過“指導”、“引導”、“開導”或“導讀”、“導練”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意識的教育,創設問題情境,給學生提出學習問題。問題要緊扣教學內容,具有典范代表性,能突出教學內容的基礎、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對符合大多數學生存在的發展水平。在學生相互議論時,教師則在教室內巡回觀察,了解學生議論的情況,收集學生議論的熱點,共同存在的問題,預測和及時發現學生可能存在的錯誤,進行個別指導、補救。對學習狀況好的學生可根據具體情況提出新的或更高的要求,對學習狀況差的學生作必要的心理暗示,力求啟而不發。學生聽完教師“點評”后,要以獨立或共同總結解決問題的經驗、規律和注意的問題。教師的“評講”要注意啟發學生的思維,多問幾個為什么,“點評”要抓住問題的關鍵,具有條理性,系統化,不能聲東擊西或泛泛而談,要肯定學生取得的成績,表揚有創造性思維方法的同學,幫助學生分析錯誤存在的原因,學生的“龍”畫成后,教師充當點“睛”之人,同時將“評”“結”的主要內容在黑板上通過勾畫,形成一個關系網或框架圖,并讓學生整理好筆記。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代評”,然后再“補評”。以上環節完成后,教師出示測試題,讓學生進行鞏固練習,測試題要求高質適量,具有代表性。測試題可以是針對教師備課時,估計學生容易出現的錯誤而設計;也可補充針對學生課堂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而設計的相關習題;還可以單獨針對個別或少數學生設計習題。學生在練習時,教師可巡視輔導。
青年教師必須在學習中才能不斷成長,我會進一步在學習中完善自己。
班主任理論學習心得篇二
眾所周知,班主任工作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中小學教育工作的“神經元”,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班集體建設的指導者、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是學生思想道德質教育、完成教學工作計劃的得力助手。本人初入教育行業任職,對于班主任工作來說就猶如在大海里航行沒有指南針一樣,如今學習了關于班主任的書籍《現代中小學班主任培訓教程》讓我對班主任的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以下是本人在這次班主任學習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班主任理論知識是指導班主任工作實踐的關鍵
理論是實踐的指導,實踐是檢驗理論的依據。在學習中我對班主任的含義、作用、角色、原則、工作方法、工作藝術等等理論知識有了深入的理解,這對我今后的班主任工作有了明確的指導作用,使班主任的工作更加具有針對性。
二、愛心、耐心、民主、賞識、激勵是班主任工作的法寶
通過這次學習,我總結出了做為一位班主任,要帶好一個班就必須對每一位學生都有一顆愛心、耐心,對班級的管理都采取民主的管理體制,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班中一員,從而更努力地為班級做好每一件事情,同時他們還善于激勵學生讓每個學生在班級中都能享受到自己的成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班級中的小主人。我們知道班主任工作既繁忙又辛苦的工作,它不僅要教書還要做好學生各方面的工作,而學生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各性差異大,這就需要班主任付出大量的工作時間與精力。所以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一定努力做到對學生要有耐心、真誠地賞識學生,努力去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不斷以學生好的一面來激勵學生,使學生對自己有信心。
三、樹立以生為本的班主任工作理念
我們知道有什么樣的班主任就會有什么樣的學生。傳統的教育是更多地體現教師的作用,教師要求學生做什么,學生就做什么,是強帶有強制和強迫性的,這樣就抑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忽視了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是個有自己思想的人。而現代教育觀則著重強調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也看作是學校的主人,而且要求班主任的工作處處以學生為中心,在選擇教育方法時必須考慮到學生的特點,弄清學生想什么,關心什么,要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因材施教,嚴格管理,正確引導是以生為本教育觀念的主線。
班主任理論學習心得篇三
班級是學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單位,也是班主任進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組織保證。一個優秀的班集體對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有著巨大的教育作用。要形成一個優秀的班集體,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
首先應確立班集體的奮斗目標。班集體的目標,是指班集體成員共同具有的期望和追求,是班集體在各項活動中所要達到的預期目的。班集體如果沒有共同追求的奮斗目標,就會失前進的動力。所以,一個優秀的班集體應該有一個集體的奮斗目標。作為班級組織者的班主任應結合本班學生思想、學習、生活實際,制定出本班的奮斗目標。不能太抽象、籠統,要讓學生們看得見、摸得著。
其次應培養正確輿論和優秀的班風。一個優秀的班集體要形成正確的輿論和優秀的班風去影響、制約每個學生的心理,規范每個學生的行為。正確的輿論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對班級每個成員都有約束、感染、熏陶、激勵的作用。在扶正壓邪,獎懲分明的過程中,輿論具有行政命令和規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內要注意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善于引導學生對班級生活中一些現象進行議論、評價,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現象有人抓”的風氣。
再次應實行班級管理民主化、細致化,充分發揮班委會和骨干的核心力量。班主任工作只有細致入微,才能使班級管理見成效,而在細致管理基礎上還應充分發揮民主。班主任要有意識的讓學生參與管理,創設各種表現機會,充分調動全班每個同學的積極性,形成民主管理氣氛使學生自我表現心理得到滿足,民主意識得到培養,管理能力得到增強。俗話說“要想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要把一個班級建設得更好,光靠班主任一個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須要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他們就是得力的班干部。有了這個核心,才能帶動全班同學去努力實現集體目標。
最后應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教育活動。集體活動能發揮娛樂、導向、育人的功能,班主任要積極組織、參與學校各項有意義的活動,在活動中,促進學生相互關心,尊重理解和協作的關系。
看了班主任理論學習心得還看:
1.班主任理論學習心得3篇
2.班主任管理心得體會6篇
3.班主任培訓心得體會6篇
4.教師教育理論學習心得
5.優秀班主任心得感想3篇